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人在南洋,宗教信仰往往佛道不分,大部分為道教信徒,妇女比男人更常到寺庙祈福或寻求心灵慰藉,聚在一起喜欢谈神说鬼,比较起来,妈妈算不迷信的人。她时常以自己的不迷信为荣。她说话语气似有憾,其实内心喜滋滋的“我才不像那些人那样迷信,不能说我不信,但怎么可能喝了符纸烧的水,病就会好?还是去找打领带的拿点药来吃吧。”那个年代,有些西医在诊所西装革履,还打领带,也许显示他的专业之不可侵犯,或高人一等吧。
话虽如此,长一辈人南来时,对南洋的陌生环境完全不了解,而且前途茫然,听说地处热带,瘴气浓郁,容易中毒,又有一些神秘惊惧,无法解释又难以置信的所谓巫和蛊之类的人物事,单是想都觉胆战心惊,自然盼望凭恃万能的神明能够解说和解救。
不少华人为谋生离乡背井,漂洋过海时,有把家里供奉的神明雕像抱在胸前,有的将在故乡神庙求来的神符揣在怀里,平安抵达人地生疏的异地后,首件要事是把神明供奉起来,日夜烧支平安香,盼望自己在南洋,家人在中国乡下,全都平安如意,祈求尽快相聚有时。在交通不便,沟通亦不便的年代,精神上需要和故乡神明一起,那牵挂思念、担忧受怕、憧憬梦想的心才有安放之处。除此,还要神明保佑未来赚大钱,成巨富,衣锦方可还乡。因而人在南洋,亦坚持传承华人传统节日。农历每个节庆,祭祖宗不忘拜神明。作为第二代移民,妈妈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成长,虽不迷信,拜神文化却很自然成为生活一部分。
孩子们成长的岁月,不免有“头烧耳热”时,不是每次小病就看医生,却是孩子小病也忧心忡忡的妈妈,为让孩子尽早远离病魔,健康成长,不得不求神拜佛。把乩童划上神的旨意的黄色“符头”请回家,在家又双手捧香细细禀告神明这“符头”的作用是为了驱逐病魔,让哪个名姓的孩子喝了符水后尽快恢复健康,然后把符纸烧成灰,冲水,叫身体有恙的孩子喝下,杯底黑纸屑不可倾入水沟,必需倒路上。我就喝过多次这种有火烧味道的符水,不难喝,且存在一种神秘力量,无论流鼻涕,咳嗽或喉咙痛,每次喝过符水,身体有向好的感觉,似乎逐渐复原。
伫在福建漳州角美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祖庙广场上,秋天的阳光把占地1609.5平方米的三进宫殿式建筑,照耀得光彩四射。导游为我们讲解:宫庙前殿门廊六根蟠龙石柱,是清嘉庆二十一年重建时台湾同胞的捐献。正殿门廊4根朝天蟠龙石柱历史更为悠久,为宋代高宗皇帝诏旨建宫庙时遗留下来的古迹。被誉为闽南人文景观精华的慈济宫,方向坐北朝南,依次为前殿、天井、献台、正殿、天井、后殿。所有石刻、木雕、壁画、剪粘等皆以历史故事、名人题词、山水禽兽花木作为题材。宏敞巍峨的宫殿式庙宇,建筑布局奇特,造型宏伟,古色古香,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有“闽南故宫”的美称。
慈济宫的历史和建筑对我很新鲜,导游告诉我们,供奉在宫庙里的是中国福建沿海和台湾地区,继妈祖之后普受人们尊奉的神仙保生大帝。听见保生大帝,妈妈从前带我去拜神的往事回到心头。在槟城,位于武吉南玛山坡、日落洞路与牛汝莪大道连接的地方,有一个成立于1888年的清龙宫,大家都说药签最灵。清龙宫主殿奉祀的是保生大帝、神农圣师及清水祖师。传说19世纪中国动荡不安,沿海百姓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先后奔向南洋群岛寻求发展。部分人士来到槟岛定居,当中一个姓张的新客,把保生大帝的灵火,从中国福建白礁慈济宫,接引到日落洞供奉。
居民以福建人为主的槟城姓氏桥,原本破落残旧毫不起眼的几座木桥,两边建筑华人南来最先落脚的海上房子,在槟城申遗成功后,一个华丽转身变成热门观光景点。每座姓氏桥皆有庙,供奉的即是居民从祖籍地带来的“自家”神明。姓氏桥当中最著名的姓周桥,每当农历正月初八晚上,为庆祝初九的天公诞,举行盛大庆典,鞭炮连天响,香烟四周缭绕,舞龙舞狮热闹非凡,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游客走上桥之前,必经大榕树旁的庙宇,庙前柱子青龙盘旋而上,还有彩绘的石狮子,通常有三几个老人在庙里乘凉聊天或阅报。这个香火旺盛却不大的庙名“朝元宫”,供奉的是保生大帝。
朋友听我提起保生大帝,告诉我,姓李桥的“金鞍山寺”供奉的也是保生大帝,还有,大路后“进宝宫”亦是保生大帝的寺庙。另外在打铜仔街靠近著名壁画“姐弟共骑”和“爬墙小弟”的地方,有个叶公司,即是叶氏宗祠,内有一宫庙名“慈济宫”,保生大帝坐镇宫中。
如此说来,在以闽南人居多的槟城,保生大帝应该是大多数人熟悉的神明。平日极少出门的我也太孤陋寡闻。白礁的导游提到保生大帝原姓吴,精通医术,妙手回春,救人无数,大家称他吴真人,采药时坠崖逝世,为纪念他的功劳和功德,建“龙湫庵”供奉。宋高宗时,吴真人显化救驾,高宗颁诏建庙白礁。由于吴真人神灵多次显示,历朝历代褒封计十多次,位至极尊。听到这里,我才晓得,不是每一个神明的寺庙可以称为“宫”。
走出来发现,正中大门上边,高悬着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横匾“慈济祖宫”。有一个不是导游的报馆朋友,带我们去看殿前右边走廊的数根方形石柱,他要我们注意石柱上两幅亦文亦画的竹叶联,一对是“慈心施妙法,济众益良方”,另一对“保我德无量,生民泽利长”。撰联者姓名不知,对联以“慈济”“保生”为开头,很有意思。
我和妈妈一样不迷信,但有机缘来到福建漳州角美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祖庙,接受漳州电视台的采访时我说,“南洋也有极多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我们在拜拜的时候,带着虔诚的心,但却没有真正去了解道教,作为海外华人,也许应该多加关注道教文化。”
佛道不分的南洋华人,拜拜仅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顺利、如意,平日不处于中华文化的环境,有时并没多加注意神明是谁。到中国旅游,每到寺庙,观光之后,就很想更了解历史,道教本来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呀。
话虽如此,长一辈人南来时,对南洋的陌生环境完全不了解,而且前途茫然,听说地处热带,瘴气浓郁,容易中毒,又有一些神秘惊惧,无法解释又难以置信的所谓巫和蛊之类的人物事,单是想都觉胆战心惊,自然盼望凭恃万能的神明能够解说和解救。
不少华人为谋生离乡背井,漂洋过海时,有把家里供奉的神明雕像抱在胸前,有的将在故乡神庙求来的神符揣在怀里,平安抵达人地生疏的异地后,首件要事是把神明供奉起来,日夜烧支平安香,盼望自己在南洋,家人在中国乡下,全都平安如意,祈求尽快相聚有时。在交通不便,沟通亦不便的年代,精神上需要和故乡神明一起,那牵挂思念、担忧受怕、憧憬梦想的心才有安放之处。除此,还要神明保佑未来赚大钱,成巨富,衣锦方可还乡。因而人在南洋,亦坚持传承华人传统节日。农历每个节庆,祭祖宗不忘拜神明。作为第二代移民,妈妈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成长,虽不迷信,拜神文化却很自然成为生活一部分。
孩子们成长的岁月,不免有“头烧耳热”时,不是每次小病就看医生,却是孩子小病也忧心忡忡的妈妈,为让孩子尽早远离病魔,健康成长,不得不求神拜佛。把乩童划上神的旨意的黄色“符头”请回家,在家又双手捧香细细禀告神明这“符头”的作用是为了驱逐病魔,让哪个名姓的孩子喝了符水后尽快恢复健康,然后把符纸烧成灰,冲水,叫身体有恙的孩子喝下,杯底黑纸屑不可倾入水沟,必需倒路上。我就喝过多次这种有火烧味道的符水,不难喝,且存在一种神秘力量,无论流鼻涕,咳嗽或喉咙痛,每次喝过符水,身体有向好的感觉,似乎逐渐复原。
伫在福建漳州角美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祖庙广场上,秋天的阳光把占地1609.5平方米的三进宫殿式建筑,照耀得光彩四射。导游为我们讲解:宫庙前殿门廊六根蟠龙石柱,是清嘉庆二十一年重建时台湾同胞的捐献。正殿门廊4根朝天蟠龙石柱历史更为悠久,为宋代高宗皇帝诏旨建宫庙时遗留下来的古迹。被誉为闽南人文景观精华的慈济宫,方向坐北朝南,依次为前殿、天井、献台、正殿、天井、后殿。所有石刻、木雕、壁画、剪粘等皆以历史故事、名人题词、山水禽兽花木作为题材。宏敞巍峨的宫殿式庙宇,建筑布局奇特,造型宏伟,古色古香,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有“闽南故宫”的美称。
慈济宫的历史和建筑对我很新鲜,导游告诉我们,供奉在宫庙里的是中国福建沿海和台湾地区,继妈祖之后普受人们尊奉的神仙保生大帝。听见保生大帝,妈妈从前带我去拜神的往事回到心头。在槟城,位于武吉南玛山坡、日落洞路与牛汝莪大道连接的地方,有一个成立于1888年的清龙宫,大家都说药签最灵。清龙宫主殿奉祀的是保生大帝、神农圣师及清水祖师。传说19世纪中国动荡不安,沿海百姓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先后奔向南洋群岛寻求发展。部分人士来到槟岛定居,当中一个姓张的新客,把保生大帝的灵火,从中国福建白礁慈济宫,接引到日落洞供奉。
居民以福建人为主的槟城姓氏桥,原本破落残旧毫不起眼的几座木桥,两边建筑华人南来最先落脚的海上房子,在槟城申遗成功后,一个华丽转身变成热门观光景点。每座姓氏桥皆有庙,供奉的即是居民从祖籍地带来的“自家”神明。姓氏桥当中最著名的姓周桥,每当农历正月初八晚上,为庆祝初九的天公诞,举行盛大庆典,鞭炮连天响,香烟四周缭绕,舞龙舞狮热闹非凡,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游客走上桥之前,必经大榕树旁的庙宇,庙前柱子青龙盘旋而上,还有彩绘的石狮子,通常有三几个老人在庙里乘凉聊天或阅报。这个香火旺盛却不大的庙名“朝元宫”,供奉的是保生大帝。
朋友听我提起保生大帝,告诉我,姓李桥的“金鞍山寺”供奉的也是保生大帝,还有,大路后“进宝宫”亦是保生大帝的寺庙。另外在打铜仔街靠近著名壁画“姐弟共骑”和“爬墙小弟”的地方,有个叶公司,即是叶氏宗祠,内有一宫庙名“慈济宫”,保生大帝坐镇宫中。
如此说来,在以闽南人居多的槟城,保生大帝应该是大多数人熟悉的神明。平日极少出门的我也太孤陋寡闻。白礁的导游提到保生大帝原姓吴,精通医术,妙手回春,救人无数,大家称他吴真人,采药时坠崖逝世,为纪念他的功劳和功德,建“龙湫庵”供奉。宋高宗时,吴真人显化救驾,高宗颁诏建庙白礁。由于吴真人神灵多次显示,历朝历代褒封计十多次,位至极尊。听到这里,我才晓得,不是每一个神明的寺庙可以称为“宫”。
走出来发现,正中大门上边,高悬着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横匾“慈济祖宫”。有一个不是导游的报馆朋友,带我们去看殿前右边走廊的数根方形石柱,他要我们注意石柱上两幅亦文亦画的竹叶联,一对是“慈心施妙法,济众益良方”,另一对“保我德无量,生民泽利长”。撰联者姓名不知,对联以“慈济”“保生”为开头,很有意思。
我和妈妈一样不迷信,但有机缘来到福建漳州角美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祖庙,接受漳州电视台的采访时我说,“南洋也有极多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我们在拜拜的时候,带着虔诚的心,但却没有真正去了解道教,作为海外华人,也许应该多加关注道教文化。”
佛道不分的南洋华人,拜拜仅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顺利、如意,平日不处于中华文化的环境,有时并没多加注意神明是谁。到中国旅游,每到寺庙,观光之后,就很想更了解历史,道教本来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