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地狱之门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亚德·瓦辛姆”大屠杀纪念馆,位于赫茨尔山西面,希伯来语意为“碑和名字”。通向纪念馆的大道两旁,种满了苍翠的树木,每棵树旁都插着一块小牌,上面写着在大屠杀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犹太人的正义之士的名字和国籍。
  纪念馆的墙壁上,大量因年久而发黄的照片,记录着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一幕幕真实场景。在一个展区,堆积着小山一样各式各样的鞋,那是当年被害犹太人留下的。一个展柜内陈列着几颗金牙,是纳粹将犹太人送进毒气室和焚烧炉前取下的他们身上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
  纪念大厅是一座由未经雕琢的石块垒成的帐篷形建筑,地板上刻着欧洲主要死亡营的名字。一簇燃烧的长明灯前,供奉着死难者的骨灰。
  死难儿童纪念馆, 是一个寂静和漆黑的空间。五支烛光,在无数面镜子的折射下,映照出万点光影, 似有满天星斗在闪烁,又像有万千眼睛在诉说。一个声音,低沉地念着被害儿童的名字、年龄和出生地。这声音让每一个参观者的心因为惊骇、愤懑而颤栗。
  大屠杀纪念馆的档案馆拥有5000多万份书面文献及近10万幅照片、电影脚本和大屠杀幸存者的录像带,它们详细地记载了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悲惨往事。
  在所有迫害犹太人的历史事件中,由纳粹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犹太人带来的灾难是规模最大的,这是一场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
  由希特勒建立的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是从1935年公布法律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国籍开始升级的。犹太人从各种行业中被排挤出来。到处都挂着“犹太人不得入内”的牌子。犹太人整日生活在屈辱和恐惧之中。
  1938年11月7日,一个17岁的德籍犹太人开枪刺杀了德国驻巴黎使馆的三等秘书。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刚同1万名犹太人一起被装入封闭的火车押送出境到波兰。为了替父报仇,他冒死去刺杀德国大使,不料却误杀了三等秘书。一场大规模的迫害活动借此开始了。
  11月10日凌晨,整个德国陷入了历史上著名的恐怖之夜。犹太人的住宅和店铺被捣毁,犹太会堂被焚烧,到处烈焰飞腾。横冲直撞的纳粹冲锋队员对犹太人进行了恐怖的集体屠杀。犹太人从此无处安身。
  1939年3月,德军占领布拉格。成千上万的捷克犹太人落入纳粹魔掌。他们中许多人是刚从德国逃到这里的。
  此刻,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着整个欧洲。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战。大批城镇和乡村陷落,无数贫民被炸死,建筑被毁坏。
  犹太人被迫从各地迁入德军建立的隔离区,完全与外界隔绝,只有仅可维持生命的食物。他们像囚犯一样做各种杂役,听任宰割。
  在犹太人居住区,法西斯纳粹规定,犹太人离开居住区有罪,对这些罪行的惩罚常常就是死刑。人们被迫带上印有蓝色六角星的白布条,所有的男性包括孩子都必须去做苦工。
  1940年5月,德军未经宣战就占领了3 个中立国家: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同时入侵法国。又有50万犹太人陷入纳粹的统治之下。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袭击苏联。特别突击队的行动小组紧随着军队,屠杀每一个城镇和村庄的犹太人。1943年3月3日,党卫军头领希姆莱手下的统计专家向他报告说,住在俄国的63万多犹太人已经“重新安置”——这是特别行动队对屠杀的代称。
  遍及各地的纳粹特别行动队在短短15个月内杀害的犹太人达100万。纳粹还专门设立了集体屠杀营,把欧洲各地的犹太人遣送到这些集中营。1941年底,在波兰的齐尔诺,第一个死亡营建立了。
  1941年7月,德国元帅戈林指示党卫队保安处处长海德里希开始执行对犹太人的“最后解决”。5个月后,这项计划开始实施。它涉及到欧洲1100万犹太人的生命。
  纳粹设立的30多个主要集中营都是死亡营。几百万囚徒挨饿受刑,服尽苦役,最后惨死在这里。在所有集中营中,最大的和最出名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它有四个毒气室和火葬场,专门用来处死犹太人。到1944年底,有400多万人在切尔诺、奥斯维辛、多比博、马达温克等集中营被杀害。
  1944年4月4日,当美军第4装甲师解放了第一个集中营奥佐尔,艾森豪威尔将军对他见到的情景感到无比震惊。他将集中营的照片送交给丘吉尔并要求美国国会领导和媒体立即飞赴欧洲现场查看。除了犹太人,许多其他民族的无辜者,包括一些欧洲国家的吉卜赛人和政治犯,还有6万德国人也死在纳粹的屠刀下。
  “最后解决”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究竟有多少犹太人死于屠杀,其数字仍在争论中。纽伦堡起诉书上的数字是570万人,与世界犹太人大会估计的数字一致。莱特林格对“最后解决”作了详尽的调查,他计算的数字在419万到458万人之间。1939年在德国占领区内的犹太人大约有1000万人。无论哪一种估计,他们都是被杀害了近一半。
  1945年8月,这个黑暗的时代终于结束。
  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以至于多少年后人们看到这场空前绝后的风暴灾情时,都会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能相信人类中的一部分会做出这种丧尽人性的举动。这场灾难给犹太民族带来的巨大震撼和心灵深处的影响是无论怎样估价也不为过的。
  直到现在,许多犹太人仍然不能理解这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大灾难何以会发生。在无数逝去的声音中,犹太死难者查娅·菲特萝的祷文,表达了千百万犹太人的心情:
  我们清洁身体,干净地成长;我们纯洁灵魂,安静地成长。死亡吓不倒我们,我们平静地迎接它。我们宁死不屈以报答人民。我们93颗心早已默契:一起学习,一起迎接死亡。时间不多了,我匆匆写下这篇祷文。同胞们,不管你们在哪里唱颂我们遵从的神韵和我们喜爱的赞美诗,不管你们在哪里,都为我们93名女儿们献上一篇祷文。
  她们走了,像风一样消失了。如果不是这篇祷文,我们今天谁也不会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群纯洁的女孩,仰着笑脸,站在阳光下的草地上,享受生命的芬芳。她们的声音至今依然回响不绝。
  如果你现在来到耶路撒冷的西墙前,看到老人、妇女、孩子把一张张写着自己心愿的纸条塞进墙壁上的缝隙中,你会明白了这一行为的意义。这些纸条是献给无数像查娅一样的牺牲者的。他们没有墓地,没有名字,没有照片,没有声音,但却永远留在了以色列人的记忆里。
其他文献
每  一个时期都有流行语,这个时期,我最不喜欢的流行语就是“躺平”。  很多年轻人说,既然奋斗也不能名列前茅,那我们就选择躺平。  作为学生,反正当不了班级“领头羊”,那不如混在羊群里;成为职场人,反正当不了领导,那不如按时下班,干些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自以为“看透了人生”的青年最真实的想法。  他们没想过:学习上躺平了,大学毕不了业怎么办?职场上躺平了,单位裁员怎么办?  而这样的案例,生活中比
期刊
Hi,我们到中国来留学了!  中国———古老?神奇?奇怪?新鲜……  不、不、不,这里到处是美食,这里的老师同学对我们都很好。  还有, 这里也很现代……  我要考中国的清华大学!———韩国崔珍镐  中国和西班牙有九大不同。———西班牙邱雅芳  第一次,因为不会说中文,所以感谢的话说不出口;  第二次,已经能很流利地讲中文了,但感激的话还是说不出口!  ———韩国孙东旭  中国的老师是朋友!———
期刊
针对刘瑜教授和张桂梅校长的说法,几位同学都基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认知给出了明确的观点。有现实依据,有思考力度,有论证过程,我觉得立论都没什么问题,也算是借这个讨论“各言其志”了。但想提醒大家的是,刘瑜教授和张桂梅校长两位的观点看似对立,其实不然。追求个性和奋斗不息都是我们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姿态和方法,它们从来不矛盾。   大家之所以会有“非此即彼”的辩论和选择欲望,是因为没看到两者在求取发展上的统
期刊
孙宏艳老师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的所长,我们请她就青少年自我保护中一些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些建议与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远离伤害、快乐成长! ——编者  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屡屡发生,已经构成了社会生活中一幅刺眼的画面。  伤害的隐患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可能来自某些成年人甚至父母、教师,也可能来自同学或者校外同龄人;伤害发生的场所可能是在校园里,也可能是在家庭或者
期刊
姓名:朱丹丹  身份:某电商平台用户研究员  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曾一度流行“星座说”:挑剔又有点洁癖的处女座、热爱自由的射手座……这些看似荒诞却又精准的设定让同学们沉迷不已。很多年后,我第一次知道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那时我突然发现,虽然我并不相信星座,但在很多年前,一颗渴望探索文化差异和人群属性的种子早已在心中悄然种下。
期刊
我叫金之轩,来自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我就读的是台州市唯一一所开设击剑课程的学校。因为姐姐练习击剑,我在无意间接触到了这项运动,如今已在这条路上走了四年,并乐在其中。四年间,我陆续获得了一些奖项,如浙江省运动会花剑男子甲组团体第四名、浙江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男子乙组个人第三名等。击剑,已成为我人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击剑起源于欧洲,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起来的一项体育项目。现代击剑运动是奥运会
期刊
  
期刊
策划_ 本刊编辑部 统筹_ 钱梦佳  学生记者_朱雨瑄 沈 丹 冯勇勇 滕卢涛  我们常常喊着渴望独立,寻求不被家长管束的生活。那么在高中,选择住校便是迈向独立成长之路的一大步。  在这里,我们与几个同龄人共同拥有一个小窝,小窝里有温馨的书桌和床铺,还能远离父母和老师们的耳提面命。向往的寝室生活似乎正在前方招手,但真要做出住校的决定时,一大堆问题便涌入了脑海:  当我和室友相处感到尴尬时,该如何化
期刊
这颗红色的星球激发了人类最狂野的想像。从在望远镜中观测到火星“运河”开始,关于好战的火星人以及他们的入侵的想像从未停止过。然而,人类的好奇心和在广袤的宇宙中找到同伴的热望终归要战胜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向火星发射探测器。  干燥、冰冷、地形复杂、荒凉而毫无生气,这颗火红的星球显然不是个好客的主人。人类探测火星的先锋,苏联于1962年发射的“火星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
期刊
很小的时候爱看作文选,曾经看到过一个比喻,将年迈爷爷的眼睛比作昏黄的沙漠。  直到刚才把电话放下,我才忽然发现,和爷爷之间的这片沙漠,正随着岁月的吹塑慢慢形成。他的声音那样平静——“我的眼睛慢慢地看不见啦,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老了呢。”我有一种急迫,堆积在胸口想喊出来。没有。我只是问他为什么不去医院看,他的回答是,没有用。  爷爷最后一次看清楚我的脸是什么时候的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这是写给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