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实现德育功能?本文拟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德育功能的方法。
【关键词】主体参与;德育;历史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中,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历史学科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蕴存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学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那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是如何有利于历史德育渗透的呢?以下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在学生主体参与课堂中渗透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其德育渗透是通过主体参与课堂模式的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师生研讨、总结提升、课后反思等具体环节实现的。
1.课前自主学习中受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描写,“台湾新竹秀才姜邵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台湾人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自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利用小组合作师生研讨环节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1)教师在小组合作情境问题的设计上,要让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这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在爱国主义情感上相互感染。(2)小组合作师生交流后再让学生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达到全班的情感交流。(3)让学生在课后写论文,评述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将德育升华到课后反思中。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对学生逐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3.总结提升环节中教师的情感熏陶。在总结提升环节处除了提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之外,也应进行相应的声情并茂情感升华,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尤其体现在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言语,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如讲祖国的“四大发明”时,语言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数家珍,满怀自豪之情,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时,义愤填膺、声泪俱下,语言悲愤、深沉、有力,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
这样,在主体参与课堂模式中引起学生兴趣,燃起其热情,激起其联想,使其主动参与,加上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便建立起了最佳的德育教学情境。古人云:“感人心者真先乎情。”所以一节设计良好的历史主体参与模式的课就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
二、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行如下活动:
1.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学生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历史人物画像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三、在学生家乡的地方史中渗透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认为可信,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如在讲述中国戏曲京剧时,了解到不少同学去过梅兰芳纪念馆,学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趁机提到“大家知道梅兰芳到国外演出过吗?”这时就有学生迫不及待的说:“我知道,到美国!”由此让学生得出结论: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学生们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地方史资料是加强历史学科德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度,能有效的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这是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最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利于实现历史德育功能的好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下圩中心校)
【关键词】主体参与;德育;历史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中,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历史学科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蕴存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学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那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是如何有利于历史德育渗透的呢?以下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在学生主体参与课堂中渗透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其德育渗透是通过主体参与课堂模式的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师生研讨、总结提升、课后反思等具体环节实现的。
1.课前自主学习中受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描写,“台湾新竹秀才姜邵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台湾人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自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利用小组合作师生研讨环节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1)教师在小组合作情境问题的设计上,要让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这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在爱国主义情感上相互感染。(2)小组合作师生交流后再让学生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达到全班的情感交流。(3)让学生在课后写论文,评述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将德育升华到课后反思中。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对学生逐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3.总结提升环节中教师的情感熏陶。在总结提升环节处除了提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之外,也应进行相应的声情并茂情感升华,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尤其体现在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言语,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如讲祖国的“四大发明”时,语言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数家珍,满怀自豪之情,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时,义愤填膺、声泪俱下,语言悲愤、深沉、有力,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
这样,在主体参与课堂模式中引起学生兴趣,燃起其热情,激起其联想,使其主动参与,加上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便建立起了最佳的德育教学情境。古人云:“感人心者真先乎情。”所以一节设计良好的历史主体参与模式的课就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
二、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行如下活动:
1.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学生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历史人物画像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三、在学生家乡的地方史中渗透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认为可信,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如在讲述中国戏曲京剧时,了解到不少同学去过梅兰芳纪念馆,学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趁机提到“大家知道梅兰芳到国外演出过吗?”这时就有学生迫不及待的说:“我知道,到美国!”由此让学生得出结论: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学生们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地方史资料是加强历史学科德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度,能有效的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这是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最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利于实现历史德育功能的好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下圩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