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泥塑艺术是我国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主要表现手法有浮雕,圆雕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几千年里历久不衰,不断散发出它古朴,单纯,美轮美奂的魅力。小学生开展泥塑校本课程即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对古老艺术造型的学习。
关键词:泥塑;校本课程;美术
G623.75
一、开展泥塑校本课程的目的
(一)是要提高学生对泥塑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要在泥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是培养学生对这门独特古老技艺课程的热爱。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
(一)泥塑校本课程实践的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用恰当的评价机制衡量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泥塑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主动的态度,乐观的心态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中来。
校本课程也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必走之路。努力使自然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机地结合,为打造特色教育不懈努力,开发出适合我校小学特色校本教材,填补我校校本教材的空白。
地处农村的学校与地处城市的学校,在资源和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当下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由于离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动手实践操作和创作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我们农村接近广袤的土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泥塑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符合乡土特色的泥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更好的运用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运用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等,必须做到条理清晰,符合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充分的把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泥塑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不同方式方法,以最好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使当地的少数民族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发展为伟大的行为”,被誉为时代的造像者雕塑大师吴为山说过:“泥塑要润,那是生命所栖”。进行泥塑课程正是要让学生领悟最原始的创作真谛。
二、学习泥塑的特征与好处
(1)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沙,亲近水的天性。泥和水是生命的起源,没有泥和水就没有生命。人类产生后,泥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家乡的泥和水更具有亲和力,泥土是纯天然的物质,更接近自然。;对儿童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虽然他们对泥塑懂得很少,但那种对原始材料处理得天独厚的能力,溢出心灵的想象以及游戏似的创作方式的确让人着迷。
(2)可塑性强,随心所欲。根据需要用手对泥作搓、捏、拉、团等动作,随心所欲地进行打平、垒高、滚圆、拉长等造型,在造型过程中产生创作的灵感,从而使作品局部或整体的内容形状和姿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满足需要,体验成功。无拘无束、自由操作,这样能释放儿童的能量,满足好動的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小学生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会发现自己的、他人的作品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果,其形态和内容各有千秋、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泥塑课程,小学生对于泥土大的作品单独难以完成,需要利用小组或同桌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在合作中一起构思,一起制作,一起探讨创作的形式和制作的方法等,还要进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协调,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作品。这种合作能充分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关爱。"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由于喜欢,学生往往忘记时间,在精雕细塑中,会更细心。如泥条盘制,一不小心很容易折断,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泥塑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同时体验劳动不易,更能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坚韧的性格。
三、泥塑制作准备步骤
泥塑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玩意儿,只不过是用泥巴随便捏做的小东西,其实不然,泥塑其实是一种文化,捏做泥塑也是有方法和学问的.制作方法一般掌握简单,单需要多练方可得其精髓和找到制作的艺术感觉.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陈列。
四、校本课程的课堂实践
本学期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泥塑基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因为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1、参加社团的学生几乎没有在校外参加过美术兴趣班或提高班,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只是平时喜欢捏捏揉揉;2、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喜欢捏泥人、小动物,但是对泥塑人物的比例关系、动态、表情、五官的具体画法还非常生疏,经常出现眼高手低的局面,导致出现开始学习时热情高涨,遇到困难画不出效果来就逐渐丧失兴趣,缺乏持久学习兴趣的不良现象。如何在教学中突破常规教学另辟蹊径设计教学重难点来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是本学期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巧妙借助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具体措施如下:
运用精美的、有趣的课件来创设课堂情境。用古朴,欢快的音效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美的享受,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探究新知奥妙心情油然而生,积极地开始新课学习,为完成学习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欣赏,尝试探索,由简入繁,让学生自然而然专注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人体比例关系在泥塑中的运用也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气氛活跃有序,教师再因势利导,乘热打铁重新讲授人体比例、动态等难点,亲身示范给学生看,进行教师美术技能现场演示,增强学生直观理解能力和模仿力,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每个制作步骤,每个手法讲解,学生有模有样的学起来,捏泥塑时对以前容易出现的比例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而且还常常互相学习比较,轻松愉悦的玩泥巴。小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借鉴,能让学生的泥塑技艺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将学生的作品在完成时喜欢用展示台来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很直观全面的欣赏他们的“大作”让学生有自豪感,同时学生也清楚的看到自己或者他人的不足,我适时引导,取长补短,学生也从开始觉得泥塑单调浮躁,到现在的津津有味甚至入迷,我喜欢这样的学习过程,这门古老的技艺多么有魔性啊!
通过手工泥塑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技艺塑造能力,能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适当发挥自我才艺, 校本课程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效果,让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泥塑纵横说》 浙江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2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
徐丽,女,汉族,1982年9月生,宁夏银川人,本科学历,二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工作单位:银川市西夏区中石油希望小学。
关键词:泥塑;校本课程;美术
G623.75
一、开展泥塑校本课程的目的
(一)是要提高学生对泥塑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要在泥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是培养学生对这门独特古老技艺课程的热爱。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
(一)泥塑校本课程实践的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用恰当的评价机制衡量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泥塑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主动的态度,乐观的心态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中来。
校本课程也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必走之路。努力使自然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机地结合,为打造特色教育不懈努力,开发出适合我校小学特色校本教材,填补我校校本教材的空白。
地处农村的学校与地处城市的学校,在资源和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当下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由于离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动手实践操作和创作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我们农村接近广袤的土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泥塑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符合乡土特色的泥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更好的运用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运用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等,必须做到条理清晰,符合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充分的把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泥塑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不同方式方法,以最好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使当地的少数民族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发展为伟大的行为”,被誉为时代的造像者雕塑大师吴为山说过:“泥塑要润,那是生命所栖”。进行泥塑课程正是要让学生领悟最原始的创作真谛。
二、学习泥塑的特征与好处
(1)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沙,亲近水的天性。泥和水是生命的起源,没有泥和水就没有生命。人类产生后,泥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家乡的泥和水更具有亲和力,泥土是纯天然的物质,更接近自然。;对儿童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虽然他们对泥塑懂得很少,但那种对原始材料处理得天独厚的能力,溢出心灵的想象以及游戏似的创作方式的确让人着迷。
(2)可塑性强,随心所欲。根据需要用手对泥作搓、捏、拉、团等动作,随心所欲地进行打平、垒高、滚圆、拉长等造型,在造型过程中产生创作的灵感,从而使作品局部或整体的内容形状和姿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满足需要,体验成功。无拘无束、自由操作,这样能释放儿童的能量,满足好動的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小学生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会发现自己的、他人的作品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果,其形态和内容各有千秋、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泥塑课程,小学生对于泥土大的作品单独难以完成,需要利用小组或同桌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在合作中一起构思,一起制作,一起探讨创作的形式和制作的方法等,还要进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协调,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作品。这种合作能充分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关爱。"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由于喜欢,学生往往忘记时间,在精雕细塑中,会更细心。如泥条盘制,一不小心很容易折断,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泥塑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同时体验劳动不易,更能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坚韧的性格。
三、泥塑制作准备步骤
泥塑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玩意儿,只不过是用泥巴随便捏做的小东西,其实不然,泥塑其实是一种文化,捏做泥塑也是有方法和学问的.制作方法一般掌握简单,单需要多练方可得其精髓和找到制作的艺术感觉.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陈列。
四、校本课程的课堂实践
本学期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泥塑基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因为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1、参加社团的学生几乎没有在校外参加过美术兴趣班或提高班,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只是平时喜欢捏捏揉揉;2、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喜欢捏泥人、小动物,但是对泥塑人物的比例关系、动态、表情、五官的具体画法还非常生疏,经常出现眼高手低的局面,导致出现开始学习时热情高涨,遇到困难画不出效果来就逐渐丧失兴趣,缺乏持久学习兴趣的不良现象。如何在教学中突破常规教学另辟蹊径设计教学重难点来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是本学期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巧妙借助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具体措施如下:
运用精美的、有趣的课件来创设课堂情境。用古朴,欢快的音效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美的享受,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探究新知奥妙心情油然而生,积极地开始新课学习,为完成学习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欣赏,尝试探索,由简入繁,让学生自然而然专注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人体比例关系在泥塑中的运用也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气氛活跃有序,教师再因势利导,乘热打铁重新讲授人体比例、动态等难点,亲身示范给学生看,进行教师美术技能现场演示,增强学生直观理解能力和模仿力,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每个制作步骤,每个手法讲解,学生有模有样的学起来,捏泥塑时对以前容易出现的比例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而且还常常互相学习比较,轻松愉悦的玩泥巴。小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借鉴,能让学生的泥塑技艺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将学生的作品在完成时喜欢用展示台来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很直观全面的欣赏他们的“大作”让学生有自豪感,同时学生也清楚的看到自己或者他人的不足,我适时引导,取长补短,学生也从开始觉得泥塑单调浮躁,到现在的津津有味甚至入迷,我喜欢这样的学习过程,这门古老的技艺多么有魔性啊!
通过手工泥塑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技艺塑造能力,能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适当发挥自我才艺, 校本课程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效果,让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泥塑纵横说》 浙江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2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
徐丽,女,汉族,1982年9月生,宁夏银川人,本科学历,二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工作单位:银川市西夏区中石油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