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钧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之一,是中国古代五大著名瓷器之一,如今我国瓷器制造产业蓬勃发展,对传统瓷器制造工艺手法的延续与创新意识的需求不断增强,在此契机下,对于钧瓷艺术的传承、创新、保护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钧瓷文化;校企合作;传承与创新
钧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之一,是中国古代五大著名瓷器之一,它独特的窑变艺术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的喜爱,可谓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艺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艺术特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之一,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蓬勃发展的瓷器制造业不断产生,制造工艺的延续和制造意识的创新也在不断加强,为我国钧瓷艺术的传承、创新、保护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纵观传统钧瓷的手工艺,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徒弟拜师后便跟随师父进入制作环节,技艺的养成几乎完全来源于实践,缺乏对基础技艺的理论性了解和对制造工艺的系统性的整理与认识,而想要得到珍品钧瓷只具备基础的技艺是不行的,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造诣,需要全面提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当下部分地方高校关于钧瓷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和粗略,大多数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关注,重设计而轻工艺,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缺乏明确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无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技术性的高端人才。因此,需要加大钧瓷企业和钧瓷文化与高校教学的互动研究,具体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丰富钧瓷文化在地方高校的课程教学资源
钧瓷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教学资源的内涵,让课程更加的本土化,更具有文化气息和艺术着力点,提升课程本质的同时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性。
钧瓷设计在地方高校课程设置中,课程设置除了专业基础课外多为钧瓷史、钧瓷鉴赏、设计美学、钧瓷艺术设计与制作等理论课程,而对于技能型,应用型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无法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也是偏理论和图片鉴赏,技术实践环节较少。可以按照模块课程设置钧瓷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理论模块与基础技艺模块,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进行基础理论模块知识的学习,系统学习钧瓷史、钧瓷鉴赏、设计美学、钧瓷艺术设计与制作等理论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础设计审美,基础造型能力,系统掌握钧瓷艺术的形色质理论知识,提升艺术审美,强化对色彩和图案以及器型的审美认知,为后面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阶段进行技艺模块课程的系统学习,设置课程有钧瓷设计技法研究、图案创新设计与表现、色变效果、设计思维训练、设计原理等,学生可以在大四一学年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创作过程进入到钧瓷制作公司,体验钧瓷制作的全过程,可以与钧瓷制作人员学习技能,交流经验,这是可以快速提高设计水平的最佳机会。
2.校企校地合作,探索“研、产、销”新型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人才输出,学生毕业就能进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而不需要长期的岗前培训,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和接收企业所急需的实用人才是高校和企业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钧瓷企业和地方高等院校需要联合培养“研、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创新型人才。
2.1钧瓷基础教学是旨在强化个人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钧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类型,实现鈞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在钧瓷的基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重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2.2文物鉴定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教学方向就是钧瓷的鉴定,需要了解不同时期的钧瓷特性,因此该专业学生应注重其造型、色彩、样式等等方面的设计能力培养。
2.3满足社会对钧瓷制作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钧瓷艺术的学习主要目的,他们既要了解钧瓷的器物造型、审美特征、用料质地、装饰纹样等,还需要掌握的钧瓷制作流程和工艺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适合现代人需要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精品钧瓷。因此,高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工艺水平高、创新意识的高级创新实用型人才。
3.高校服务于地方钧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1钧瓷文化技艺的传承
3.1.1钧瓷文化技艺的传承主要是是掌握其形态与造型技巧的设计。我国的钧瓷造型主要分为器皿和陈设两大类,器皿包括盆、碗、盘、罐、鼎、炉、樽、钵、盒、瓶等,以最初的对实用性为主要要求,逐步向实用与审美功能统一的过渡。而陈设类的钧瓷主要是以人物和动物造型为主,人物类造型多以神仙造型居多,例如: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弥勒笑佛、财神送宝、武圣关公、钟馗捉鬼、渡江达摩、金童玉女、济公活佛、三个和尚以及福禄寿三星等,动物类造型多以虎、狮、象、马、牛、羊、鹰、龙、蟾、鸡等。在钧瓷形态技艺传承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在钧瓷设计过程中情感之间的融合与转化,根据不同的信息侧重点,设计出不同造型的钧瓷作品。
3.1.2钧瓷生产工艺复杂不易烧制成型,需要经过诸多工序,各个环节都需极尽严谨,选材、处理、细磨、造型、制模、成型、素烧、上釉、釉烧、检选等环环相扣,要想烧制出合格的产品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现问题,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钧瓷的烧制方法和过程,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烧制方法,对烧制效果做到把持有度,对烧制出的产品有预见性,增加产品的可控性,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设计效果图和创新设计思维,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做好传承才能更好的创新。
2.钧瓷文化的创新设计
2.1开发设计钧瓷的新功能和新器型
钧瓷产品的范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不断的扩大,增强其产品的功能性,开发设计具有实用功能的钧瓷产品,如洁具、酒具、文具、艺术餐具以及包装容器。同时钧瓷产品设计也可以尝试打破行业界限,突破材料单一化,将钧瓷与其他材料相结合进行设计,如与皮质、金属、木头等结合,如瓷器与玻璃、瓷器与金属相结合进行系列的餐桌器皿开发设计;与家具、壁纸、织物和灯具等企业联合,生产成套系列化的多功能产品。钧瓷还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的设计,拓展了钧瓷设计的空间,充分挖掘了钧瓷材料的潜力,实现了钧瓷产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彰显它在与新材料结合中所展现的生命力。
关键词:钧瓷文化;校企合作;传承与创新
钧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之一,是中国古代五大著名瓷器之一,它独特的窑变艺术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的喜爱,可谓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艺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艺术特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之一,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蓬勃发展的瓷器制造业不断产生,制造工艺的延续和制造意识的创新也在不断加强,为我国钧瓷艺术的传承、创新、保护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纵观传统钧瓷的手工艺,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徒弟拜师后便跟随师父进入制作环节,技艺的养成几乎完全来源于实践,缺乏对基础技艺的理论性了解和对制造工艺的系统性的整理与认识,而想要得到珍品钧瓷只具备基础的技艺是不行的,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造诣,需要全面提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当下部分地方高校关于钧瓷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和粗略,大多数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关注,重设计而轻工艺,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缺乏明确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无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技术性的高端人才。因此,需要加大钧瓷企业和钧瓷文化与高校教学的互动研究,具体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丰富钧瓷文化在地方高校的课程教学资源
钧瓷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教学资源的内涵,让课程更加的本土化,更具有文化气息和艺术着力点,提升课程本质的同时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性。
钧瓷设计在地方高校课程设置中,课程设置除了专业基础课外多为钧瓷史、钧瓷鉴赏、设计美学、钧瓷艺术设计与制作等理论课程,而对于技能型,应用型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无法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也是偏理论和图片鉴赏,技术实践环节较少。可以按照模块课程设置钧瓷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理论模块与基础技艺模块,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进行基础理论模块知识的学习,系统学习钧瓷史、钧瓷鉴赏、设计美学、钧瓷艺术设计与制作等理论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础设计审美,基础造型能力,系统掌握钧瓷艺术的形色质理论知识,提升艺术审美,强化对色彩和图案以及器型的审美认知,为后面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阶段进行技艺模块课程的系统学习,设置课程有钧瓷设计技法研究、图案创新设计与表现、色变效果、设计思维训练、设计原理等,学生可以在大四一学年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创作过程进入到钧瓷制作公司,体验钧瓷制作的全过程,可以与钧瓷制作人员学习技能,交流经验,这是可以快速提高设计水平的最佳机会。
2.校企校地合作,探索“研、产、销”新型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人才输出,学生毕业就能进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而不需要长期的岗前培训,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和接收企业所急需的实用人才是高校和企业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钧瓷企业和地方高等院校需要联合培养“研、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创新型人才。
2.1钧瓷基础教学是旨在强化个人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钧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类型,实现鈞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在钧瓷的基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重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2.2文物鉴定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教学方向就是钧瓷的鉴定,需要了解不同时期的钧瓷特性,因此该专业学生应注重其造型、色彩、样式等等方面的设计能力培养。
2.3满足社会对钧瓷制作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钧瓷艺术的学习主要目的,他们既要了解钧瓷的器物造型、审美特征、用料质地、装饰纹样等,还需要掌握的钧瓷制作流程和工艺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适合现代人需要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精品钧瓷。因此,高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工艺水平高、创新意识的高级创新实用型人才。
3.高校服务于地方钧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1钧瓷文化技艺的传承
3.1.1钧瓷文化技艺的传承主要是是掌握其形态与造型技巧的设计。我国的钧瓷造型主要分为器皿和陈设两大类,器皿包括盆、碗、盘、罐、鼎、炉、樽、钵、盒、瓶等,以最初的对实用性为主要要求,逐步向实用与审美功能统一的过渡。而陈设类的钧瓷主要是以人物和动物造型为主,人物类造型多以神仙造型居多,例如: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弥勒笑佛、财神送宝、武圣关公、钟馗捉鬼、渡江达摩、金童玉女、济公活佛、三个和尚以及福禄寿三星等,动物类造型多以虎、狮、象、马、牛、羊、鹰、龙、蟾、鸡等。在钧瓷形态技艺传承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在钧瓷设计过程中情感之间的融合与转化,根据不同的信息侧重点,设计出不同造型的钧瓷作品。
3.1.2钧瓷生产工艺复杂不易烧制成型,需要经过诸多工序,各个环节都需极尽严谨,选材、处理、细磨、造型、制模、成型、素烧、上釉、釉烧、检选等环环相扣,要想烧制出合格的产品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现问题,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钧瓷的烧制方法和过程,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烧制方法,对烧制效果做到把持有度,对烧制出的产品有预见性,增加产品的可控性,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设计效果图和创新设计思维,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做好传承才能更好的创新。
2.钧瓷文化的创新设计
2.1开发设计钧瓷的新功能和新器型
钧瓷产品的范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不断的扩大,增强其产品的功能性,开发设计具有实用功能的钧瓷产品,如洁具、酒具、文具、艺术餐具以及包装容器。同时钧瓷产品设计也可以尝试打破行业界限,突破材料单一化,将钧瓷与其他材料相结合进行设计,如与皮质、金属、木头等结合,如瓷器与玻璃、瓷器与金属相结合进行系列的餐桌器皿开发设计;与家具、壁纸、织物和灯具等企业联合,生产成套系列化的多功能产品。钧瓷还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的设计,拓展了钧瓷设计的空间,充分挖掘了钧瓷材料的潜力,实现了钧瓷产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彰显它在与新材料结合中所展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