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应该利用好首因效应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因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小学教学工作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密切的社会行为,所针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因此必须重视首因效应的作用.小学教師要在各方面重视首因效应,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才能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因效应的重要性,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其规律,科学的进行运用。
  首先,让孩子第一天上学就爱上学校、爱上学校的老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成为学生与学习活动之间的一条温馨的纽带,它将学生与学习活动亲密相连。古语说:“亲其师,善其道。”“爱屋及乌”等,充分说明让孩子爱上与学习有关的事物,将对孩子爱上学习本身起着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
  其次,让孩子在接下来上学的日子里,爱上书本,爱上自己所学的知识。自信和兴趣在孩子的整个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学初,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疲惫学习多少教材上要求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孩子通过努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使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自信,进而对学习产生自信和兴趣。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树立信心
  在教授新知时,我都会告诉学生,这种知识很简单,只有掌握了方法,认真学习你就一定能掌握好它。这样孩子们就会树立起信心,除了偷懒的以外,都能把新知识掌握好。
  2.上好每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上好”请大家不要理解错,我们每节课都应该上好,而每一单元的第一课就要上的更好。一般来说,每一单元的第一内容都是本单元的主题,为这一单元奠定基调,是这一单元的核心所在。这样的课教师准备得充分与否,教学内容组织得合理与否,方法恰当与否,必将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甚至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知识,要一次讲清、讲透。若一开始就讲不清楚,甚至出错,后面要想让学生纠正就很难,甚至花较大的精力和时间都不一定会得到好的效果。因为第一次的印象形成的概念和结论是非常深刻而且将是永久的。
  3.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提问与回答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则可以及时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同样第一次回答语文课上的提问,对学生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如果处理得不当,将起不到提问本来的作用,并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负作用。
  4.从内容、难度等方面设计好第一次语文考试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次机会。对于第一次语文测验,学生一般会作较充分的准备。由于一年级学生对问题的评价是表面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就往往会因一时一事的失利而感到一切都差。因此教师要努力设计好第一次考试,不要让那些已经做了较大努力,但反应较迟钝的学生第一次考试惨败,防止挫伤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防止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已做了尽可能的努力还是没考好,看来我不是学语文的料”,“我太笨”,等等,从而放弃今后对语文学习的努力,遇到困难则不想克服。尤其是那些智力不太好的女生,本来就有困难现在会更无兴趣,并产生自卑感,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将会给今后的学习蒙上阴影。如我班某女生第一次考试没考好(这有很多原因)就产生了自卑感,对自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看她在学习上也很用功,但往往认认真真往错里做。经过我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情况已好转。至此也使我意识到第一次考试应设计得合理,难度应适中,应使绝大多数学生考出较理想的成绩。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语文并不难学,对今后学语文的自信心会增强,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就会出现好的更上一层楼,差的迎头赶上的局面。为使语文教学取得大面积丰收创造了条件。
  除了上面的四点,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第一次”,细细的琢磨将会有更多的心得。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首因效应”,创造出好的首因效应,避免学生提前分化,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好的首因效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要条件。我们在重视“首因效应”的同时,还要一环紧扣一环地搞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外在表现、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解疑考试等各方面的首因效应对学生学习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的利用好首因效应,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利用首因效应把世界多美好的印象长留孩子心间。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初学作文,常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农村学生平时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作文更无话可说,相信许多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下面就该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积累素材,培养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加强指导    1.积累材料,快乐入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所以感到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对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个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一说要写作文,学生们就
期刊
【摘要】小学生德育教育,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贯穿在对学生日常的常规管理中去,同时还要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决不能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口头说教,更不能给学生生硬地灌输。  【关键词】习惯养成,课堂,活动,家教    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小学生,如果不把
期刊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家庭以来,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开始形成。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为人生成长的三大重要教育基地,而且相互影响,促进一个人的全面成长。  1.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村的家庭结构,家庭子女教育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一些价值观,家庭教育方法受到严峻挑战,学校
期刊
写作和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大版块,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读写结合,掌握写作技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知识来源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作文知识是一种抽象,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然后还需尝试以领会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有取得实效的可能,这就突出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的“授”以学生的“受”为目的,“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灌输式教育仍占主要地位,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小学的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教
期刊
教育走向内涵发展之路,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素养呢?我个人认为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深入钻研课标教材  历史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和鲜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年龄的增长,使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我们需要不断替换和纠正已经过时的知识或错误的
期刊
【摘要】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应注重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要善于对教学、教材、学生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与总结,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进取开拓型的语文教师。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高,方法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
期刊
我被打了,被谁打了?是自己的学生,是我正在上课的课堂里的一位已教了近两年的一位男同学。它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一印,伤感,无奈,甚至是唏嘘长叹,莫名的忧虑。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是5月19日的星期三上午第一节课,二(3)班是我的政治课,一切如平常没什么两样,我的心情还是比较平静的。踏着铃声我按时步入教室,讲解《走依法治国之路》一课,根本没料到会有如此伤心的一幕,而且任教十多年来从未遇到如此恶劣的情景
期刊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道德素养在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队伍应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保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教师道德素养,教师职业道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较高的业余水平和政治素质,才能担负起培养世纪人才的重任,因此,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浅谈教师道德问题,仅供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