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作文课已经逐渐抹杀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在不断反思中,老师们都在进行各种新的教学尝试。而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和插图等教学资源,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适时进行课堂小练笔,不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激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堂阅读,作文教学,有效结合
语文大纲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乍一看,写作文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可是当我教的学生从低段逐渐步入高段,却越来越畏惧作文,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并尝试一些新的、学生喜欢的方法。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都不喜欢单纯的作文课,这会让他们觉得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写的,并逐渐丧失写作兴趣。于是,我尝试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并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实施:
1.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很多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此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让学生们羡慕不已,我问:“你们有过类似的生活吗?”学生们都摇头。可当我们一起去感受“我”的各种顽皮的行为时,学生们大多有过类似经历,一时谈兴高涨,纷纷诉说自己的往事。等他们说得正高兴,我适时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动笔写作,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读写结合,模仿迁移
课文就是我们写作的最好范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们可以借鉴课文中一些典型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方法、获得写作能力。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优秀的文章或片段甚至是一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语句,我都会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并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一些写景的优美语句或是一些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我会立即让学生仿写,并当堂赏析。写得多了,这也就会成为自己的东西,在作文中自然就会做到信手拈来。又例如在学习《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中摔跤的片段时,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抓住一系列动词去感受作者对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再请学生勾画出心里活动描写的语句,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请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演读课文。最后,请大家模仿这个片段的写作方法写生活中的一件事。学生们都知道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活动把事情写生动具体,写出的短文比以往增色不少。在学了《彩色的非洲》后,让学生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写景的作文,学生的作文结构就清晰多了。
3.角色转换,入情入境
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或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或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或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高大,读后让学生的心被深深打动。这时,让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重新写写文中的故事,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善于想象的阅读习惯,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多向性。我们在学习了课文《桥》以后,课文中运用长短不一的句式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抓住老汉的动作、语言,给我们刻画出一位在危难时刻临危不乱,先人后己,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第一的老党员形象。以至于学完了,许多学生还沉浸在洪水肆掠的紧张中或老汉及他的儿子逝去的悲伤中,甚至是被老汉如山的形象深深震撼。此时,我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写话:
(1)假如你是文章中的老汉,请说说你挽救村民的经过。
(2)假如你是老汉的儿子,请说说你的故事。
(3)假如你是那座联系生命的桥,请说说你的故事。
学生立即进行课堂习作练习,此时他们是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表达,不同角度的假设将他们再次引进课文,又带出课文,带入思绪飞驰的世界,写作也自然变得积极,变得充满乐趣。
4.变古诗为故事,由枯躁到生动
古诗词往往只有简短的几句,真可谓言简意赅,而小学生学古诗词不但要朗读,了解诗人,还要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有的学生觉得学起来特别枯躁、难懂。如果老师还是照老套路去教,学完还让学生把意思死记硬背下来,势必抹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诗意时,不过多讲解,学生知道大意即可。然后让学生把古诗词根据意思改写成一个故事,并加入合理的想象,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并在放飞思维,展开想象的同时加强了写作训练,提高了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在学生简单了解了词的意思后,请他们仔细看图,结合图画内容把词改写成一个故事。于是,白发老夫妇的相亲相爱,大儿子、二儿子的勤劳,小儿子的顽皮在学生们生动的语言文字下构成了一幅和谐幸福的田园生活图景。许多同学甚至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了老翁老妇互相逗趣、取乐的话语,儿子们劳作或玩耍的神态、动作,是那样生动形象,可见已经理解了词的内容,同时也进行了写作训练。
像这样将写作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更能体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过,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探索和创新,用更多更好的形式去开展作文教学,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做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课堂阅读,作文教学,有效结合
语文大纲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乍一看,写作文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可是当我教的学生从低段逐渐步入高段,却越来越畏惧作文,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并尝试一些新的、学生喜欢的方法。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都不喜欢单纯的作文课,这会让他们觉得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写的,并逐渐丧失写作兴趣。于是,我尝试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并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实施:
1.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很多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此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让学生们羡慕不已,我问:“你们有过类似的生活吗?”学生们都摇头。可当我们一起去感受“我”的各种顽皮的行为时,学生们大多有过类似经历,一时谈兴高涨,纷纷诉说自己的往事。等他们说得正高兴,我适时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动笔写作,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读写结合,模仿迁移
课文就是我们写作的最好范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们可以借鉴课文中一些典型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方法、获得写作能力。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优秀的文章或片段甚至是一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语句,我都会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并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一些写景的优美语句或是一些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我会立即让学生仿写,并当堂赏析。写得多了,这也就会成为自己的东西,在作文中自然就会做到信手拈来。又例如在学习《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中摔跤的片段时,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抓住一系列动词去感受作者对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再请学生勾画出心里活动描写的语句,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请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演读课文。最后,请大家模仿这个片段的写作方法写生活中的一件事。学生们都知道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活动把事情写生动具体,写出的短文比以往增色不少。在学了《彩色的非洲》后,让学生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写景的作文,学生的作文结构就清晰多了。
3.角色转换,入情入境
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或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或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或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高大,读后让学生的心被深深打动。这时,让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重新写写文中的故事,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善于想象的阅读习惯,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多向性。我们在学习了课文《桥》以后,课文中运用长短不一的句式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抓住老汉的动作、语言,给我们刻画出一位在危难时刻临危不乱,先人后己,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第一的老党员形象。以至于学完了,许多学生还沉浸在洪水肆掠的紧张中或老汉及他的儿子逝去的悲伤中,甚至是被老汉如山的形象深深震撼。此时,我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写话:
(1)假如你是文章中的老汉,请说说你挽救村民的经过。
(2)假如你是老汉的儿子,请说说你的故事。
(3)假如你是那座联系生命的桥,请说说你的故事。
学生立即进行课堂习作练习,此时他们是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表达,不同角度的假设将他们再次引进课文,又带出课文,带入思绪飞驰的世界,写作也自然变得积极,变得充满乐趣。
4.变古诗为故事,由枯躁到生动
古诗词往往只有简短的几句,真可谓言简意赅,而小学生学古诗词不但要朗读,了解诗人,还要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有的学生觉得学起来特别枯躁、难懂。如果老师还是照老套路去教,学完还让学生把意思死记硬背下来,势必抹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诗意时,不过多讲解,学生知道大意即可。然后让学生把古诗词根据意思改写成一个故事,并加入合理的想象,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并在放飞思维,展开想象的同时加强了写作训练,提高了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在学生简单了解了词的意思后,请他们仔细看图,结合图画内容把词改写成一个故事。于是,白发老夫妇的相亲相爱,大儿子、二儿子的勤劳,小儿子的顽皮在学生们生动的语言文字下构成了一幅和谐幸福的田园生活图景。许多同学甚至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了老翁老妇互相逗趣、取乐的话语,儿子们劳作或玩耍的神态、动作,是那样生动形象,可见已经理解了词的内容,同时也进行了写作训练。
像这样将写作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更能体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过,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探索和创新,用更多更好的形式去开展作文教学,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做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