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维新派关系探析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之洞主张以“办洋务、开新学”为手段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与维新派在政见主张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界限。维新派对张之洞寄予厚望,当维新运动失败,维新派就骂张之洞背叛了他们,后世学者也因循之。其实,张之洞并没有背叛维新派。
  
  【关键词】张之洞 戊戌维新 维新派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今属河北),字孝达,又字香涛。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等地方要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晋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1909年宣统帝继位,不久张之洞病逝,赠号太子太保,谥文襄。其一生著述,经后人整理,辑为《张文襄公文集》。
  张之洞一生经历了清王朝后期许多重大政治事件,戊戌维新运动作为张之洞参与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在其一生的历史中,记下了重要的一笔,但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维新派骂其背叛了他们,对张之洞的表现非常失望,梁启超说“其所谓改革者仅如此”①,后世学者也多认为张之洞在维新期间的表现为“狡猾官僚”,真正的“出尔反尔”。笔者试图从另外的视角来对此问题加以辩说。
  
  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及其实践
  
  张之洞在光绪七年(1881)出任山西巡抚,结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了解了西学知识,其文化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在山西举办洋务,访求人才。光绪十年(1884)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参加抗法战争的指挥,其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思索国家和文化的命运。辜鸿铭就曾指出:“为国则舍理而言势,为人则舍势而言理。”此种“理”与“势”的结合,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他致力于引进西方文明,建立起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创设了晚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工企业—湖北枪炮厂。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之洞在《两湖、经心两书院改照学堂办法片》中提出“两书院分习之大道,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免迁陋无用之讥,亦杜离经叛道之弊”。
  张之洞洋务思想的又一重要表现是办教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书院,另一类是学习西方的专科学堂。对于前者,他开始引进西学;对于后者,他坚持中西兼顾、中西会通。要求“堂中课程……在堂者一律仍准应文武试,以开其上进之程。”②光绪十六年(1890)创办的两湖书院,其宗旨是“博之以经济,约之以道德,学堂有登进之路,科目无无用之人”。③维新失败后,20世纪初,张之洞与刘坤一上“江楚会奏三折”,提出了完整的新式教育体系。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之洞与袁世凯上奏要求朝廷“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④促使朝廷废除了1300多年以来的科举制度。
  张之洞兴办洋务的思想行动和其大力举办教育的一生,主要目的是以保国卫道为己任,他说“保教必先保国”,“国不成则教不循”,“国弱教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⑤在他看来,为保全满清,就必须进行改革,张之洞以自己的耿耿忠心,孜孜以求,践履笃行,终其一生。这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主张相去甚远,这也是张之洞与维新派之间不可能真正同流的根源。
  
  张之洞在戊戌维新过程中的表现分析
  
  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张之洞名列其中。10月,康有为南下,到江宁(今南京)会见张之洞,二人交谈甚为和气,在主张变法图强上意见基本一致。康有为请张之洞出面设立强学会南京和上海分会,刊发《强学报》,力言科举制度积弊等内容,这也是张之洞一贯主张的内容,为其所允许。然而康有为主张“孔子改制”,“赋予儒学以变革、进化的主题”,“赋予儒学以资产阶级民主、自由。”⑥要变中国为日本式的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张主张“中(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他说:“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底,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⑦强调中学的主导地位,就是要全面维护满清的封建纲常及其统治。康有为主张《强学报》要以“孔子纪年”,有“改正朔,易服色”之意后,张极为愤怒,指责康有为“行其经学”(孔子改制),遂于光绪二十二年十月(1896年1月)宣布解散强学会,停办《强学报》。张、康因政见不同不欢而散。张之洞到湖北任湖广总督,梁启超于1896年秋冬之季,在《时务报》发表一系列文章,张看后大为不悦,称其“太悖谬,阅者人人惊骇”,急忙加以制止,“维时望速告湘省送报之人,此册千万勿送”。⑧面对维新派运动的深入发展,张在1898年4月推出了以“辟邪说”为目的的《劝学篇》,系统阐明自己有关维新改革的主张,对维新派在思想上进行了隐隐的攻击,达到“绝康、梁并谢天下耳”的目的。张之洞部分认同维新派的主张并予以支持,当维新派过于偏激则拉开距离并加以反对。在整个维新时期,张之洞对维新派的一切不合自己的言论都采取了抵制和反对的态度,这说明张之洞的政见与维新派实有相当大的不同。
  1889年以后,张之洞一直与长期主持北洋的李鸿章齐名。时人说:“现今有为之士,不北走北洋,即南归武汉,朝官外出,可寄托者,李与张耳。”⑨甲午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掌声名坠地,张之洞却如日中天。为在政治上谋求更大发展,张之洞与维新派靠拢,显然就有利用维新派造势并扩大自己影响的目的。名列强学会,支持康有为办南京和上海强学会分会,捐资办《时务报》、《强学报》,并要求按照自己意志行事等,无不是想从舆论宣传上抬高自己。在光绪也明确表示支持变法维新的情况下,张的所作所为就更增加了自己在政局中的地位,后来光绪诏其入京主持新政就是明证。《时务报》也在张之洞的各种授意下,成为张之洞的宣传喉舌,主笔之一的汪康年遵张之意,从第48册后几不再发表“越轨”文字,完全按照张之洞的意志行事。在整个维新过程中,张之洞都在广揽人才,利用他们为其服务,而与其政见不合者多不见用。可见张之洞在维新过程中有利用维新派扩大自己的影响并推行自己政见主张的动机。
  从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禁京师强学会起,张之洞就已经明白,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实力派是不会允许维新变法走得太远的。张之洞在1896年虽仍赞助支持,但严复就已经看出其并非诚心拥护,说张之洞“谈新法为一极时髦之装,以此随声附和,不出于心。”⑩1898年5月,在袁世凯等要求下,光绪电召张之洞入京“辅翊新政”,恰沙市发生骚乱,朝廷指示“恐湘鄂匪徒勾结滋事……俟办理此案完峻,地方一律安静,再行来京。”入京一事,就此搁置。到了同年9月,湖南巡抚陈宝箴拟电至总理衙门,建议张之洞进京。张对陈说:“自来便遽请止,且自顾迂庸孤陋,即入都一行,岂能有益时局。唯有听其自然。”即可看出其老成持重。而更显现张之洞的稳重成熟还是安排自己的亲信杨锐参与维新,成为张之洞驻京的亲信。1889年,杨锐考授内阁中书,参与维新政务。杨每月都有一两封密信送至张之洞,向张通报宫中政事等事情,张之洞对全国及朝廷之事是明察秋毫。最可见张之洞深沉的是,他要安插杨锐参与政务,自己并没有上折,而是私下授意湖南巡抚陈宝箴举荐。
  
  维新运动前后维新派对张之洞态度之分析
  
  先看梁启超写自己与张之洞初次相见时说:“反加奖借,赐以燕见……宁为知己之感,实怀得师之幸。归舟容与,喜不自胜……今海内大吏,求其通达西学深见本原者,莫吾师若;求其博综中学精研体要者,尤莫吾师若。”在此,梁启超对张之洞的赞美达到了顶点。另一维新派人物刘光第在1897年张之洞60岁寿辰时,也曾撰序称赞张之洞为时务俊杰,中国神智人。整个维新派人物都对张之洞寄予厚望。
  当维新运动遭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后,康有为、梁启超被迫外走,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维新措施大多遭废除,维新派的心血付之东流,这是何等的惨烈悲壮。维新派人物辱骂张之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在众多批判中,何启、胡礼垣批张之洞“保一官而亡一国”,梁启超满怀失望之情地说:“补苴弥缝者,则李鸿章、张之洞之流是也。”又说:“张之洞且常与余言,言废八股为变法第一事矣—惧其合力以谤己而排己也。”
  张之洞的一生主张以“办洋务、开新学”为手段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以保国卫道为己任,以维护封建纲常为目标,有改革的思想和行动,与维新派的主张契合不少,但分歧更多,与维新派在政见主张上有明显的界限。在维新活动中,张之洞有树立个人威望的动机,不可能完全站在维新派一边,其稳重深沉的为官性格也使维新派没有真正看清楚其政治立场,而对张寄予极大的厚望,当维新运动失败,维新派就骂张之洞背叛了他们,后世学者也因循之。其实,张之洞并没有背叛维新派,而是以他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继续在清末的政坛上走下去。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注释
  ①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6、175、156页。
  ②③⑧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奏议”、“电稿”集。
  ④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5391页。
  ⑤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3页。
  ⑥同④,第63~65页。
  ⑦同⑤,第22页。
  ⑨刘禺生:《世载堂杂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2页。
  ⑩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页。
  同①,第175页。
  同①,第156页。
其他文献
【摘要】公私合作制实质是市场机制回归与政府监管革新彼此互补、良性互动的过程,法治主导下的监管革新成为公私合作制的先声,其内容应包括促进公平竞争的监管、实现有效激励的监管和确保普遍服务的监管。中国应构建一套以法律为基础,囊括统一性标准许可、强制性服务标准及自律性业务守则的多元化法治监管体系。  【关键词】公私合作制 市场监管 监管革新 法治监管体系  在全球民营化改革浪潮的席
公共政策既是民主的产物,同时又是民主的反映,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政治产品。要实现公共政策民主,走向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必须开展公共政策调查、公共政策听证和公共政策咨询,广泛收集和表达民意,引导和动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个人偏好与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公共政策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政治成果,是公共意志和理性选择的产出。公共政策通过提取、分配、管制、象征等基
期刊
【摘要】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的时代,必须正确理解风险及社会风险的内涵。社会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民众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使得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被误导被操纵,从而给社会发展带来失序的风险。在社会思潮激荡的今天,极有必要通过正确的途径积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防范源自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风险。  【关键词】风险社会 社会思潮 评价论  当前,风
【摘要】犯罪适度化的内涵由犯罪圈的广度、超前度、刑罚的厉度等组成。风险社会中刑事立法面临着巨大的犯罪化压力,如何避免“人们用来应对风险的现代治理机制和各种治理手段”成为滋生新型风险的罪魁祸首,从而使其恰当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一问题使得犯罪适度化成为风险刑法兴盛状态下必须重视的话题。  【关键词】风险社会 适度性 刑事立法  “风险”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因素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中小企业要求高校顺应市场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走出一条“反哺式”的新型产学
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政治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政治理论体系。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视角,以科学发展观为研究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和金融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服务必须健全和完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以及加强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从不同层面解决制约农民工金融服务需求的因素。  【关键词】金融需求 金融服务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过
【摘要】新时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政府运作效率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民主意识的觉醒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改革 党建  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最为重要的体制之一,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房屋登记行为的法理构造颇为复杂,在逻辑上分为行为性质和法律效力两个部分,本质上兼有行政与民事双重属性。正确审理房屋登记案件的关键,在于恰当区分私法效力和公法效力,把私法的交给民诉,把公法的留给行诉。运用证据审查和行为审查划定房屋登记行为在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的效力边界。  【关键词】房屋纠纷案 法理构造 审查规则  近年来,房屋纠纷案件数量猛增,逐渐成为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民
【摘要】自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首次提出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后,迄今各国学者对其界定仍存在分歧,尚缺乏一个能广为接受、经得住推敲的定义。但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作为一个多学科探讨的论题,其原本就应当是一个包含经济、法律和道德责任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涉及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