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的同时,近年来也受到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主要立足初中语文古诗词课程,阐述了古典诗词赏析对于学生情绪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古诗词诵读教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词;学生情趣;情绪陶冶;诵读教学
一、语文古诗词赏析对学生情趣培养的意义
中学生“情趣”的培养是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出的新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具体而言其主要包括“情调”和“趣味”两方面,确保学生情趣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某方面而言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确保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情趣,此外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还具有如下意义:
(一)古典诗词赏析培养了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古诗作为文化的浓缩,其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所谓“诗言志,歌咏言”,透过古诗歌我们既可领略当时历史风光,也可了解作者的志向,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去诵读古典诗词名句,赏析名篇佳作可在缩短学生与诗人距离的基础上,去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让学生去充分感受世间的百态
通过对古代诗歌进行调研可知,描写景物的诗句实在太多了,而且经过深入探析,可了解到古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大多都是借景喻情,因此我们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了解到作者的淡泊,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能感受到一种坚贞,更能从“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感受到一种惆怅。
(三)古典诗歌赏析可启发学生体会人生道理
辛弃疾的一生是坎坷的,而这也铸就了他不凡的文学素养,从最初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到“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他的一生起起落落,最后驻足山水间,也创作了不少的名篇佳著。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剖析
(一)依据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语文作为一门国际沟通交流语言,学生自身表达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现已迫在眉睫。
(二)确保学生课后阅读实践有效落实,综合提升学生语文文化品格
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生语文文化品格的培养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就目前来看为让学生们体会到语文阅读文本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让学生们课前预先搜集和浏览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通过提问、设问、质疑等方式和策略将学生既有文化知识与阅读文本信息相链接以及确保学生课后阅读实践有效落实是目前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进行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教学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较于“灌输式”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此外在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实际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在使其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确保其在后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四)借助当前新媒体时代特点,帮助学生强化信息意识
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能否对信息价值做出合理化判断,是信息意识内容的两方面,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和发展,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纵观在当前古诗词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主体作用的无法充分发挥,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益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学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仍是语文教师的主要责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是现阶段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为此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将借助微博热点政治话题,通过设置传统德育主线和学科德育主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预期分析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以此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时效观念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
三、结语
简而言之,作为传承古今的歌唱、感动天地的情怀、勇担使命的理想,中国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为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确保“诵读”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华锋,张建东,李雯雯.谈父亲对古典诗词吟咏研究的贡献[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2011,12(15):122-124.
[2]查干.读洛夫诗——并感悟大宇宙之苍茫诗意[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2018,12(15):102-103.
[3]单秀凤,徐海华,刘袁霞.古典诗词创新教学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2(22):222-224.
[4]刘冬丽,徐海洋,周瑞华.沉醉,不知归路——走进古典诗词[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10(15):110-111.
[5]马兰,张卫东,徐志华.古典诗词中鸟意象的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上),2011,06(23):122-124.
[6]杨红,吴玲玲,欧婷婷.透过古典诗词领悟德育功能[J].企业导报,2011,09(15):147-149.
[7]王莉娟,徐海洋,李文涛.古诗词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超越[J].教学研究,2018,05(13):222-223.
作者简介:姓名:赖吉斌 出生年月日:1975年11月 性别:男 籍贯:广东始兴 最高学历:本科学历
(始兴县顿岗中学 512529)
关键词:古典诗词;学生情趣;情绪陶冶;诵读教学
一、语文古诗词赏析对学生情趣培养的意义
中学生“情趣”的培养是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出的新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具体而言其主要包括“情调”和“趣味”两方面,确保学生情趣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某方面而言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确保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情趣,此外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还具有如下意义:
(一)古典诗词赏析培养了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古诗作为文化的浓缩,其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所谓“诗言志,歌咏言”,透过古诗歌我们既可领略当时历史风光,也可了解作者的志向,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去诵读古典诗词名句,赏析名篇佳作可在缩短学生与诗人距离的基础上,去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让学生去充分感受世间的百态
通过对古代诗歌进行调研可知,描写景物的诗句实在太多了,而且经过深入探析,可了解到古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大多都是借景喻情,因此我们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了解到作者的淡泊,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能感受到一种坚贞,更能从“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感受到一种惆怅。
(三)古典诗歌赏析可启发学生体会人生道理
辛弃疾的一生是坎坷的,而这也铸就了他不凡的文学素养,从最初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到“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他的一生起起落落,最后驻足山水间,也创作了不少的名篇佳著。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剖析
(一)依据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语文作为一门国际沟通交流语言,学生自身表达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现已迫在眉睫。
(二)确保学生课后阅读实践有效落实,综合提升学生语文文化品格
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生语文文化品格的培养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就目前来看为让学生们体会到语文阅读文本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让学生们课前预先搜集和浏览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通过提问、设问、质疑等方式和策略将学生既有文化知识与阅读文本信息相链接以及确保学生课后阅读实践有效落实是目前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进行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教学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较于“灌输式”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此外在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实际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在使其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确保其在后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四)借助当前新媒体时代特点,帮助学生强化信息意识
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能否对信息价值做出合理化判断,是信息意识内容的两方面,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和发展,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纵观在当前古诗词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主体作用的无法充分发挥,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益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学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仍是语文教师的主要责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是现阶段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为此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将借助微博热点政治话题,通过设置传统德育主线和学科德育主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预期分析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以此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时效观念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
三、结语
简而言之,作为传承古今的歌唱、感动天地的情怀、勇担使命的理想,中国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为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确保“诵读”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华锋,张建东,李雯雯.谈父亲对古典诗词吟咏研究的贡献[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2011,12(15):122-124.
[2]查干.读洛夫诗——并感悟大宇宙之苍茫诗意[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2018,12(15):102-103.
[3]单秀凤,徐海华,刘袁霞.古典诗词创新教学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2(22):222-224.
[4]刘冬丽,徐海洋,周瑞华.沉醉,不知归路——走进古典诗词[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10(15):110-111.
[5]马兰,张卫东,徐志华.古典诗词中鸟意象的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上),2011,06(23):122-124.
[6]杨红,吴玲玲,欧婷婷.透过古典诗词领悟德育功能[J].企业导报,2011,09(15):147-149.
[7]王莉娟,徐海洋,李文涛.古诗词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超越[J].教学研究,2018,05(13):222-223.
作者简介:姓名:赖吉斌 出生年月日:1975年11月 性别:男 籍贯:广东始兴 最高学历:本科学历
(始兴县顿岗中学 5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