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闻全球最具规模的展览会主办机构的励展博览集团落户上海不久即大显身手,将于2004年4月在申城首次举办全国最大的中国国际光电子展览会暨研讨会(optoChina 2004)。也许是受急于捕捉信息的职业本能的驱使,记者迅速造访了该博览集团华东地区总经理李雅仪。正如她的芳名一样,李总仪表、举止温文尔雅,而13个春秋在全球头三名顶级展览企业摸爬滚打的生涯,把她造就成展览领域的“女强人”。凭借本人谙熟的知识和经验,她告诉记者.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展览业发展支撑点只能是增强服务,绝不能以压低摊位费来招徕展商,否则会激发频频进入竞争误区的恶性循环,进而随着展会质量的下降,严重损害展商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问:为什么说,励展博览集团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展览会主办机构?有哪些数据可加以证明?
答:励展博览集团是由英国、荷兰合资,全球主要出版及资讯商业机构Reed Elsevmr plc集团中一成员, 前身为美国Cahners及荷兰 ElsevierBusiness information的合资单位。励展博览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行业和公众展览会主办机构,每年在30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型国际展览会逾4 30个,参展企业高达 90000家,买家超过400万个,展览项目涵盖12个重点领域的49个行业,如航天、电子、娱乐、展览、IT、通讯、休闲、制造、营销、商业服务、出版、零售及旅游等。集团在全球各地设立办事处,亚洲地区办事处遍布新加坡、吉隆坡、香港、北京、上海、曼谷及悉尼。
问:您刚才说,支撑展览业发展的动力是增强服务,这很对。请问,励展博览集团同其他全球顶级展览企业相比,在为客户服务方面有哪些优势?
答:展览会是一项由方方面面配合的综合工程,其中最重要环节莫过于招商。为了吸引展商参展,集团事先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按照展商参展的不同目的,有的放矢地提供不同的一条龙服务。服务都是免费的。
对全球大型企业的展商来说,来华参展的目的是竭力推销自身晶牌和提高形象。为此,集团就为他们组织研讨会,请科技专家讲解未来全球及中国的各种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使他们在新一年能把握好新的发展商机。另外,集团还特意邀请国外媒体记者前来对他们进行采访,以提高大型企业的产品形象。
就一般中小型企业而言,来华参展的初衷是为打进中国市场,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但他们又苦于不熟悉当地的客户。于是,集团就发挥储存有15万人次电子行业资料库的作用,按展商推出的产品特点和经营需要,事先通过电脑或传真为他们配对,物色好相当的买家。展览会一开幕,双方很快就能见面并顺利地洽谈生意。此外,集团还有意识组织欲在中国投资的展商参观中国有关工业园区,让他们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和经营条件,以便迅速开厂设店。
办展览会,最忌讳是不明情理的盲目性。以往,一些展览会的组织者事先缺乏缜密的调查研究,就刊登展览会的招商广告,结果不是参展者寥寥无几,就是展品质量低劣,展商和消费者叫苦不迭,连呼“上当”。励展博览集团在总结别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在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全球性的“国际销售网络”。每推出一个展览会前,相关地的网络部门就得向当地的展商进行广泛的咨询,如何时、何地举办哪种展览会较妥当,哪些产品较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需集团提供哪些服务等等。在汇总大多数展商的意见和需求后,才出示完整的展览方案。知已知彼,才能获得胜利。此外,集团还拥有46家中介代理商,他们就展览会招商做了大量工作。如“optochina 2004",台湾代理商招商30家,计摊位 270平方米;韩国代理商招商10家,计摊位100多平方米。
集团在为国内展商、专业参观人士以及整顿展览会场所的秩序等方面,也推出了系列有效的服务举措。如国内展商赴国外参展,费用昂贵,单单宾馆一夜就得花 2000人民币的住宿费。为减轻国内展商的经济负担,集团努力引进国际专业观众。据悉在“optochina 2004”上,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将组织300名专业观众来沪观展、洽谈;在集团的资料库中有不同行业的专业观众的资料。展览会开幕前,集团即同他们取得联系,邀他们前来参观,并事先为他们制作好胸卡,来了即可进场;展览会上的秩序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一些小贩假借“观众”的名义在场内推销与专业无关的产品或出售盒饭,参展商对此大为不满。于是,集团严格加强管理。参观者必须经审定证明是专业人土才允许登记进场,展商的产品不符合展览要求的一律被扦;绝参展。
问:励展博览集团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有何设想?
答,全球展览业作为一个产业已有200年历史,而中国的展览业纯属新兴行业。如果说,国外展览业需继续大幅度发展,可能在客观上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那么,对中国而言,却存在着巨大扩展的潜力和空间,基本像一张白纸,可绘多种色彩斑斓的图画。因此,励展集团完全看好中国市场。1982年集团开始落户中国。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均设有办事处,后又成立大中华地区公司,总部设在:比京。集团在中国各地工作人员共计70人。集团在中国拓展业务的原则是:一、把在国外看好展览品牌移植到中国来,如“opto'’利“Nepcon";二、按市场需求,开展大量研发工作,进一步推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展览新品牌;三、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把一些成功而固定的展览品牌移植到苏州、宁波等工业城市去。2004年,集团在中国的东莞、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地将举办13只展览会,其中上海就占10只,除国际光电子外,还有软包装设备及运输和物流等。
问:您对中国当前展览市场作如何评价?
答: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展览业的发展,对国外展览集团也给予大力的扶持。中国展览业总体来说运营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有些问题也值得有关部门注意:
一些原本很成功的展览晶牌,由于大家一窝蜂地刍相举办,结果就把品牌搞砸了。这种无序的恶性竞刍,不能靠行政命令加以解决,但需要有一个过程,让市场经济来检验,结果势必是优胜劣汰。国外展览行业也经历过这个过程。
展览场所还不够理想。以上海为例,展览场地有5个,“光大会展中心”地段不错,但大型机械放不—F;虹桥地区配套设施齐全,旅馆酒店住宿很方便,但面积太小;新博览中心展地倒很宽敞,但地段太偏僻,周围又缺少像样的酒店宾馆,让展商感到不方便。因此,展览场所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展览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这是中国展览业能否得以大规模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方面,励展博览集团是有成功经验的。集团内每一位职工定期都要接受相应的训练系统的培训。如200名销售人员2003年在泰国进行了3天的培训;项目经理在英国接受为期3—5天的集中培训等等。
问:为什么说,励展博览集团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展览会主办机构?有哪些数据可加以证明?
答:励展博览集团是由英国、荷兰合资,全球主要出版及资讯商业机构Reed Elsevmr plc集团中一成员, 前身为美国Cahners及荷兰 ElsevierBusiness information的合资单位。励展博览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行业和公众展览会主办机构,每年在30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型国际展览会逾4 30个,参展企业高达 90000家,买家超过400万个,展览项目涵盖12个重点领域的49个行业,如航天、电子、娱乐、展览、IT、通讯、休闲、制造、营销、商业服务、出版、零售及旅游等。集团在全球各地设立办事处,亚洲地区办事处遍布新加坡、吉隆坡、香港、北京、上海、曼谷及悉尼。
问:您刚才说,支撑展览业发展的动力是增强服务,这很对。请问,励展博览集团同其他全球顶级展览企业相比,在为客户服务方面有哪些优势?
答:展览会是一项由方方面面配合的综合工程,其中最重要环节莫过于招商。为了吸引展商参展,集团事先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按照展商参展的不同目的,有的放矢地提供不同的一条龙服务。服务都是免费的。
对全球大型企业的展商来说,来华参展的目的是竭力推销自身晶牌和提高形象。为此,集团就为他们组织研讨会,请科技专家讲解未来全球及中国的各种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使他们在新一年能把握好新的发展商机。另外,集团还特意邀请国外媒体记者前来对他们进行采访,以提高大型企业的产品形象。
就一般中小型企业而言,来华参展的初衷是为打进中国市场,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但他们又苦于不熟悉当地的客户。于是,集团就发挥储存有15万人次电子行业资料库的作用,按展商推出的产品特点和经营需要,事先通过电脑或传真为他们配对,物色好相当的买家。展览会一开幕,双方很快就能见面并顺利地洽谈生意。此外,集团还有意识组织欲在中国投资的展商参观中国有关工业园区,让他们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和经营条件,以便迅速开厂设店。
办展览会,最忌讳是不明情理的盲目性。以往,一些展览会的组织者事先缺乏缜密的调查研究,就刊登展览会的招商广告,结果不是参展者寥寥无几,就是展品质量低劣,展商和消费者叫苦不迭,连呼“上当”。励展博览集团在总结别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在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全球性的“国际销售网络”。每推出一个展览会前,相关地的网络部门就得向当地的展商进行广泛的咨询,如何时、何地举办哪种展览会较妥当,哪些产品较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需集团提供哪些服务等等。在汇总大多数展商的意见和需求后,才出示完整的展览方案。知已知彼,才能获得胜利。此外,集团还拥有46家中介代理商,他们就展览会招商做了大量工作。如“optochina 2004",台湾代理商招商30家,计摊位 270平方米;韩国代理商招商10家,计摊位100多平方米。
集团在为国内展商、专业参观人士以及整顿展览会场所的秩序等方面,也推出了系列有效的服务举措。如国内展商赴国外参展,费用昂贵,单单宾馆一夜就得花 2000人民币的住宿费。为减轻国内展商的经济负担,集团努力引进国际专业观众。据悉在“optochina 2004”上,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将组织300名专业观众来沪观展、洽谈;在集团的资料库中有不同行业的专业观众的资料。展览会开幕前,集团即同他们取得联系,邀他们前来参观,并事先为他们制作好胸卡,来了即可进场;展览会上的秩序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一些小贩假借“观众”的名义在场内推销与专业无关的产品或出售盒饭,参展商对此大为不满。于是,集团严格加强管理。参观者必须经审定证明是专业人土才允许登记进场,展商的产品不符合展览要求的一律被扦;绝参展。
问:励展博览集团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有何设想?
答,全球展览业作为一个产业已有200年历史,而中国的展览业纯属新兴行业。如果说,国外展览业需继续大幅度发展,可能在客观上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那么,对中国而言,却存在着巨大扩展的潜力和空间,基本像一张白纸,可绘多种色彩斑斓的图画。因此,励展集团完全看好中国市场。1982年集团开始落户中国。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均设有办事处,后又成立大中华地区公司,总部设在:比京。集团在中国各地工作人员共计70人。集团在中国拓展业务的原则是:一、把在国外看好展览品牌移植到中国来,如“opto'’利“Nepcon";二、按市场需求,开展大量研发工作,进一步推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展览新品牌;三、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把一些成功而固定的展览品牌移植到苏州、宁波等工业城市去。2004年,集团在中国的东莞、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地将举办13只展览会,其中上海就占10只,除国际光电子外,还有软包装设备及运输和物流等。
问:您对中国当前展览市场作如何评价?
答: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展览业的发展,对国外展览集团也给予大力的扶持。中国展览业总体来说运营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有些问题也值得有关部门注意:
一些原本很成功的展览晶牌,由于大家一窝蜂地刍相举办,结果就把品牌搞砸了。这种无序的恶性竞刍,不能靠行政命令加以解决,但需要有一个过程,让市场经济来检验,结果势必是优胜劣汰。国外展览行业也经历过这个过程。
展览场所还不够理想。以上海为例,展览场地有5个,“光大会展中心”地段不错,但大型机械放不—F;虹桥地区配套设施齐全,旅馆酒店住宿很方便,但面积太小;新博览中心展地倒很宽敞,但地段太偏僻,周围又缺少像样的酒店宾馆,让展商感到不方便。因此,展览场所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展览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这是中国展览业能否得以大规模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方面,励展博览集团是有成功经验的。集团内每一位职工定期都要接受相应的训练系统的培训。如200名销售人员2003年在泰国进行了3天的培训;项目经理在英国接受为期3—5天的集中培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