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兴趣,启发思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激发兴趣于训练启动之前,启发思路于训练启动之初,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应当运用什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路呢?其实,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语言。训练启动前,教师要预先精心设计好自己的开场白,语言力求简练、独特、生动、幽默,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愚公移山》的训练前,我的开场白是:“移山还是搬家?千秋古人事,今日任评说——愚公老前辈,恕小子们冒犯了!”一时间,学生的兴趣陡增,纷纷跃跃欲试,皆欲指点古人,评说历史;在《陋室铭》的训练前,我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哪些同学希望将来像刘禹锡一样德才兼备,请举手!”第二句是“哪些同学希望将来像刘禹锡一样住茅屋、过穷日子,请举手!”第二次举手之后,笑声顿起,辩论即自行展开了,除了精心设计语言之外,教师的语调、神态、形体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同样很有帮助。
学生进入思考状态的初始,尽管兴趣浓厚、热情高涨,但此时的思维活动往往比较无序,思路相对杂乱,甚至还可能遭遇短暂的思维凝滞,导致辩论迟迟难入佳境,此时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抛砖引玉。”在《陋室铭》训练启动伊始,冷场曾一度出现。当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金钱与道德是否绝对对立呢?刘禹锡的时代是这样的,当今时代也仍然如此吗?”此言一出,立刻有学生答道:“金钱与道德在刘禹锡的时代可能是绝对对立的,但当今时代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可以创造财富,像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来获得财富,而不必做违背道德的事。”
教师的启发固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适度,只能示范性地帮助学生开启一种思路,不能喧宾夺主地大量罗列,更不能变成有主观倾向的硬性思维牵引。总之,启发应该点到为止,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还要留给学生,大量新颖的思路和观点还要让他们在由浅入深的思考和辩论中自发开辟和提炼。
二、精确点拨,精炼引导。
训练过程中,尽管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是毕竟由于年龄层次较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较贫乏,所以不少思想和观点往往不够严谨,缺乏深度和理性,甚至可能有些偏激。因此,教师的点拨必不可少。需要注意的是:
1、点拨要精确,引导要精炼。
对于《陋室铭》训练中出现的那个比较偏激的观点,我的点拨是:“钱的本质就是货币,这一张纸或一块金属本身是干净的,只是一些丑陋灵魂的贪欲把它变得肮脏了。如果有一个一心向善的人,他特别喜欢吃红烧肉,那么他渴望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多赚一点钱,不仅让自己顿顿都有红烧肉吃,甚至还可以分给邻居们几碗,是不是也并不违背道德呢?”听了这番话,那位学生用他的笑容告诉我,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意见。当《愚公移山》训练出现僵持局面时,我的引导只有一句话:“战场是广阔的,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谁能迅速开辟新的根据地,谁就能赢得新的主动。”学生闻言纷纷醒悟,立刻调转矛头,另辟战场。
2、点拨和引导要有耐心。
学生在陈述观点时,出现暂时的思维停顿或思维混乱,以致于表述得含糊冗杂、语无伦次,或者只能想一句说一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皇帝的新装》的训练内容不是展开观点辩论,而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训练要求学生在十五分钟内想象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虽然学生基本上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是思路还不完整,构思还欠严密,所以陈述得并不流畅。对此,我并没有急于催促或干脆打断,而是一点一点地启发、引导,耐心地修饰、补充。其实,学生张口结舌的尴尬之时,往往也正是他大脑高速运转、思维异常活跃之际,只要多给他一点时间、耐心和帮助,他的思维能力就有可能在这几分钟里实现一个宝贵的飞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时间,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生命线。
3、点拨和引导要宽松而有气度。
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应该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为原则,决不能以压迫学生放弃主体立场为目的。即便自己的观点受到了学生的质疑,教师也要表现出欢迎和鼓励的态度——那种狭隘的“教师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的心理,应该彻底杜绝。在《愚公移山》训练中,我引导学生时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愚公移山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不少学生对这句话提出质疑,我肯定了学生的创新举动,课堂气氛宽松、活泼,效果很好。同样,在《愚公移山》和《陋室铭》训练的停摆期后,不但有的学生如获至宝地发现了可以将对方一举击溃的“新式武器”,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摒弃了自己先前的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这些思维的火花是在理性思考的锤击下,从一个更深刻的层面二次发散而出的,是更为珍贵的,教师应该继续为他们提供自由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再起论战,重申观点,掀起训练的第二次高潮。
单位:湖北利川市小沙溪中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激发兴趣于训练启动之前,启发思路于训练启动之初,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应当运用什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路呢?其实,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语言。训练启动前,教师要预先精心设计好自己的开场白,语言力求简练、独特、生动、幽默,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愚公移山》的训练前,我的开场白是:“移山还是搬家?千秋古人事,今日任评说——愚公老前辈,恕小子们冒犯了!”一时间,学生的兴趣陡增,纷纷跃跃欲试,皆欲指点古人,评说历史;在《陋室铭》的训练前,我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哪些同学希望将来像刘禹锡一样德才兼备,请举手!”第二句是“哪些同学希望将来像刘禹锡一样住茅屋、过穷日子,请举手!”第二次举手之后,笑声顿起,辩论即自行展开了,除了精心设计语言之外,教师的语调、神态、形体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同样很有帮助。
学生进入思考状态的初始,尽管兴趣浓厚、热情高涨,但此时的思维活动往往比较无序,思路相对杂乱,甚至还可能遭遇短暂的思维凝滞,导致辩论迟迟难入佳境,此时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抛砖引玉。”在《陋室铭》训练启动伊始,冷场曾一度出现。当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金钱与道德是否绝对对立呢?刘禹锡的时代是这样的,当今时代也仍然如此吗?”此言一出,立刻有学生答道:“金钱与道德在刘禹锡的时代可能是绝对对立的,但当今时代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可以创造财富,像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来获得财富,而不必做违背道德的事。”
教师的启发固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适度,只能示范性地帮助学生开启一种思路,不能喧宾夺主地大量罗列,更不能变成有主观倾向的硬性思维牵引。总之,启发应该点到为止,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还要留给学生,大量新颖的思路和观点还要让他们在由浅入深的思考和辩论中自发开辟和提炼。
二、精确点拨,精炼引导。
训练过程中,尽管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是毕竟由于年龄层次较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较贫乏,所以不少思想和观点往往不够严谨,缺乏深度和理性,甚至可能有些偏激。因此,教师的点拨必不可少。需要注意的是:
1、点拨要精确,引导要精炼。
对于《陋室铭》训练中出现的那个比较偏激的观点,我的点拨是:“钱的本质就是货币,这一张纸或一块金属本身是干净的,只是一些丑陋灵魂的贪欲把它变得肮脏了。如果有一个一心向善的人,他特别喜欢吃红烧肉,那么他渴望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多赚一点钱,不仅让自己顿顿都有红烧肉吃,甚至还可以分给邻居们几碗,是不是也并不违背道德呢?”听了这番话,那位学生用他的笑容告诉我,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意见。当《愚公移山》训练出现僵持局面时,我的引导只有一句话:“战场是广阔的,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谁能迅速开辟新的根据地,谁就能赢得新的主动。”学生闻言纷纷醒悟,立刻调转矛头,另辟战场。
2、点拨和引导要有耐心。
学生在陈述观点时,出现暂时的思维停顿或思维混乱,以致于表述得含糊冗杂、语无伦次,或者只能想一句说一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皇帝的新装》的训练内容不是展开观点辩论,而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训练要求学生在十五分钟内想象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虽然学生基本上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是思路还不完整,构思还欠严密,所以陈述得并不流畅。对此,我并没有急于催促或干脆打断,而是一点一点地启发、引导,耐心地修饰、补充。其实,学生张口结舌的尴尬之时,往往也正是他大脑高速运转、思维异常活跃之际,只要多给他一点时间、耐心和帮助,他的思维能力就有可能在这几分钟里实现一个宝贵的飞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时间,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生命线。
3、点拨和引导要宽松而有气度。
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应该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为原则,决不能以压迫学生放弃主体立场为目的。即便自己的观点受到了学生的质疑,教师也要表现出欢迎和鼓励的态度——那种狭隘的“教师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的心理,应该彻底杜绝。在《愚公移山》训练中,我引导学生时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愚公移山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不少学生对这句话提出质疑,我肯定了学生的创新举动,课堂气氛宽松、活泼,效果很好。同样,在《愚公移山》和《陋室铭》训练的停摆期后,不但有的学生如获至宝地发现了可以将对方一举击溃的“新式武器”,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摒弃了自己先前的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这些思维的火花是在理性思考的锤击下,从一个更深刻的层面二次发散而出的,是更为珍贵的,教师应该继续为他们提供自由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再起论战,重申观点,掀起训练的第二次高潮。
单位:湖北利川市小沙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