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友北京载誉归来,我采访他的过程中,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的名言“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十年前,于友在供销系统工作,与杂粮杂豆打交道,做生意诚信在胸,广交四海客商,一手擎起了通榆供销系统的一面旗帜;十年后在交通系统,与水泥油漆打交道,他又奏响了一曲曲筑路先锋的“集结号”,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通榆的交通事业在发展经济的快车道上不断阔步前行。所到之处,于友凭什么取胜,用他自己很普通的一句话说:“没有好的人品和胸怀不配当领导,也带不出好团队,打胜仗那更是梦想!”
—
2003年初春,于友从通榆县鸿兴镇调入通榆县交通局任局长。这时,正是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拉开帷幕之际,824公里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任务摆在了他的面前。
通榆要加快发展,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公路必须先行;没有好的交通环境,就无法实现通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于友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同时,也敏锐地看到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也是改变通榆交通滞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为了使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既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又符合通榆实际,他一上任就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不分昼夜地投入到公路建设规划中。经过历时90天,行程3000公里的调查摸底,使他掌握了全县公路建设规划的第一手材料,在局党委专题会上他提出了要以实现“三横三纵三环”为结点,向四方辐射,形成南北纵横、东西环线公路网体系目标的同时,坚持村屯公路建设与全县路网建设相结合,坚持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村屯整治相结合,坚持公路建设与生态县建设相结合的三个原则,由此新确定规划公路135条,里程824公里。他还主持起草了《关于加快实施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的意见》,为县委县政府做出最终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也得到省市交通部门领导的称赞。
二
为打赢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建设这场攻坚战,于友超前运作,重点抓了公路秋整、资金筹集和充实机械设备三件大事。
在秋整工作中,他先后处理与修路有关的群众事件25件,共完成秋整土方346万立方米,整修路段75条,里程达601公里。按照铺装等级公路路基标准,合格路段55条,里程363公里,占整修任务的133%。还为其它几个乡镇无偿支援压路机12台,推土机8台,铲车6台。在他的协调下,由交通部门直接从厂家购进水泥1.5万吨,白灰3.5万立方米,石料3万立方米。仅购买原材料一项就节省资金145万元。
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最大的难题就是建设资金不足。他就号召系统广大干部集资和提供担保贷款,自己率先集资1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在20天内就集资320万元,干部担保从银行贷款200万元。即使这样,全县公路建设资金仍有很大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赊购原料。开始厂家不肯赊给他,他硬是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和一片诚心打动了厂家,共赊来价值1000万元的原材料,一下缓解了修路资金不足的问题。
公路建设资金解决了,但原有机械设备不足的实际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先后去无锡、常州、白城等地洽谈,签订协议,采取交一部分现金和赊欠一部分的办法,新购铲车4台,18—21压路机3台,500型强制性搅拌机3台,双曲双振压路机1台,挖沟机1台,间竭式150型沥青混凝土拌合机1台(套),解决了机械设备不足的难题。
三
全县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开工伊始,于友就在全局大会上反复讲:“咱们交通人修公路,绝不允许修出1米‘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谁把路修坏了,谁就败坏了企业的名声,谁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他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交通局相关人员组成的村村通工程建设联合督查组,对工程建设实行跟踪督查。
与此同时,他坚持站位前沿,并严格执行公路基本建设程序,经他手责令停工整改的就有5次,亮白牌2次,指出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40多次。有一个施工队多次出现质量问题,为此他连续去了七次,除了派监督员进行指导和说服教育外,还对他们亮白牌2次,责令停工3次。施工单位负责人托人说情,都被他一口回绝。从此各施工单位就流传一句话:“不好好干别说县领导不答应,于局长这关都过不去!”
瀚海展宏图,鹤乡舞彩练。于友以其聪明才智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为通榆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的的贡献。从2003年至2007年已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其中省道科铁线投资3.96亿元),在原824公里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基础上,超额完成公路建设里程1032.4公里,100%的乡镇(场)和83%的行政村已通油路或水泥路,“三横、四纵、三环”的农村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2003年通榆县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交通文明县”荣誉称号;被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委;连续3年荣获县集体特殊贡献三等奖;2005年被白城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交通建设文明县;交通系统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单位,荣获县集体特殊贡献二等奖。2003年于友同志被省交通厅授予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白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被通榆县委、县政府授予在“十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工作目标责任制先进个人,被评为项目招商工作先进人个。
于友常告诫自己:自己作为交通战线上的普通一兵,工作做好了是本职,做不好是失职。在他心里,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和更高的目标,就是到2010年,全县在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的基础上,要实现屯屯通等级公路建设的目标。到那时,因公路发达而经济崛起的通榆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
2008年伴着京城纷纷扬扬的雪花,于友迎来了他人生难忘的幸福时刻,元月19日上午,他身披彩带信步跨入全国政协礼堂,参加“和谐中国”2007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于友在全国千余名候选人的激烈竞争中,再次凭坦荡的胸怀、人格的魅力、突出的业绩,一路遥遥领先,被评为2007年度“十大杰出人物”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孙孚凌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颁奖。
颁奖结束。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面对荣誉,于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沾沾自喜,他沉默的目光顺着高速公路注视更远的前方,心中的集结号又将吹响……
十年前,于友在供销系统工作,与杂粮杂豆打交道,做生意诚信在胸,广交四海客商,一手擎起了通榆供销系统的一面旗帜;十年后在交通系统,与水泥油漆打交道,他又奏响了一曲曲筑路先锋的“集结号”,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通榆的交通事业在发展经济的快车道上不断阔步前行。所到之处,于友凭什么取胜,用他自己很普通的一句话说:“没有好的人品和胸怀不配当领导,也带不出好团队,打胜仗那更是梦想!”
—
2003年初春,于友从通榆县鸿兴镇调入通榆县交通局任局长。这时,正是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拉开帷幕之际,824公里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任务摆在了他的面前。
通榆要加快发展,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公路必须先行;没有好的交通环境,就无法实现通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于友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同时,也敏锐地看到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也是改变通榆交通滞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为了使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既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又符合通榆实际,他一上任就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不分昼夜地投入到公路建设规划中。经过历时90天,行程3000公里的调查摸底,使他掌握了全县公路建设规划的第一手材料,在局党委专题会上他提出了要以实现“三横三纵三环”为结点,向四方辐射,形成南北纵横、东西环线公路网体系目标的同时,坚持村屯公路建设与全县路网建设相结合,坚持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村屯整治相结合,坚持公路建设与生态县建设相结合的三个原则,由此新确定规划公路135条,里程824公里。他还主持起草了《关于加快实施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的意见》,为县委县政府做出最终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也得到省市交通部门领导的称赞。
二
为打赢全县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建设这场攻坚战,于友超前运作,重点抓了公路秋整、资金筹集和充实机械设备三件大事。
在秋整工作中,他先后处理与修路有关的群众事件25件,共完成秋整土方346万立方米,整修路段75条,里程达601公里。按照铺装等级公路路基标准,合格路段55条,里程363公里,占整修任务的133%。还为其它几个乡镇无偿支援压路机12台,推土机8台,铲车6台。在他的协调下,由交通部门直接从厂家购进水泥1.5万吨,白灰3.5万立方米,石料3万立方米。仅购买原材料一项就节省资金145万元。
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最大的难题就是建设资金不足。他就号召系统广大干部集资和提供担保贷款,自己率先集资1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在20天内就集资320万元,干部担保从银行贷款200万元。即使这样,全县公路建设资金仍有很大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赊购原料。开始厂家不肯赊给他,他硬是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和一片诚心打动了厂家,共赊来价值1000万元的原材料,一下缓解了修路资金不足的问题。
公路建设资金解决了,但原有机械设备不足的实际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先后去无锡、常州、白城等地洽谈,签订协议,采取交一部分现金和赊欠一部分的办法,新购铲车4台,18—21压路机3台,500型强制性搅拌机3台,双曲双振压路机1台,挖沟机1台,间竭式150型沥青混凝土拌合机1台(套),解决了机械设备不足的难题。
三
全县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开工伊始,于友就在全局大会上反复讲:“咱们交通人修公路,绝不允许修出1米‘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谁把路修坏了,谁就败坏了企业的名声,谁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他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交通局相关人员组成的村村通工程建设联合督查组,对工程建设实行跟踪督查。
与此同时,他坚持站位前沿,并严格执行公路基本建设程序,经他手责令停工整改的就有5次,亮白牌2次,指出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40多次。有一个施工队多次出现质量问题,为此他连续去了七次,除了派监督员进行指导和说服教育外,还对他们亮白牌2次,责令停工3次。施工单位负责人托人说情,都被他一口回绝。从此各施工单位就流传一句话:“不好好干别说县领导不答应,于局长这关都过不去!”
瀚海展宏图,鹤乡舞彩练。于友以其聪明才智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为通榆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的的贡献。从2003年至2007年已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其中省道科铁线投资3.96亿元),在原824公里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基础上,超额完成公路建设里程1032.4公里,100%的乡镇(场)和83%的行政村已通油路或水泥路,“三横、四纵、三环”的农村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2003年通榆县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交通文明县”荣誉称号;被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委;连续3年荣获县集体特殊贡献三等奖;2005年被白城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交通建设文明县;交通系统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单位,荣获县集体特殊贡献二等奖。2003年于友同志被省交通厅授予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白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被通榆县委、县政府授予在“十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工作目标责任制先进个人,被评为项目招商工作先进人个。
于友常告诫自己:自己作为交通战线上的普通一兵,工作做好了是本职,做不好是失职。在他心里,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和更高的目标,就是到2010年,全县在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的基础上,要实现屯屯通等级公路建设的目标。到那时,因公路发达而经济崛起的通榆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
2008年伴着京城纷纷扬扬的雪花,于友迎来了他人生难忘的幸福时刻,元月19日上午,他身披彩带信步跨入全国政协礼堂,参加“和谐中国”2007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于友在全国千余名候选人的激烈竞争中,再次凭坦荡的胸怀、人格的魅力、突出的业绩,一路遥遥领先,被评为2007年度“十大杰出人物”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孙孚凌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颁奖。
颁奖结束。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面对荣誉,于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沾沾自喜,他沉默的目光顺着高速公路注视更远的前方,心中的集结号又将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