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手艺·身体——论《庄子》的工艺美学观

来源 :民族艺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一书蕴含丰富的工艺造物思想和设计意识,包含诸多美学意蕴。文章从造物设计的角度阐述庄子的工艺美学思想。首先,克服精神与肉体的二元倾向,回归主体审美活动的源初性根基;其次,分析手作"游"的向度即是物化之"艺"。最后,解译身体优先实为"诗性直觉"的整体介质,追溯庄子工艺美学命题的初始。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冠状动脉成像(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
<正>我院特设了专门的CT机房用于发热患者,因该机房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偏僻,较好地控制发热患者不与普通患者接触。该CT机房的设备是西门子的双源CT,它的升降床与大多数CT机器一样,是需要在检查间内按升降键,这会让技师长时间近距离与发热患者共处,虽然技师穿戴了防护服和隔离面罩,但让技师处于这样的位置会增加心理压力。
会议
先秦巫文化的祛魅是发生在中华文明早期的重大历史文化事件,是中华文明起源之基奠,也是中国古典教育精神萌发的沃土。中国古典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早期巫文化的祛魅密切相关。厘清巫文化的祛魅历程,寻本溯源,探求古典教育形成的脉络,更有利于挖掘古典教育思想的内涵,阐发其意义。知古论今,重审古典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解决当下问题。古典教育尊德性、求大道,注重心灵完善和灵魂上升的教育目标,
目的 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联合ADMIRE在经皮穿刺肺活检术(percutaneous lung biopsy,PLB)中引导准确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发现肺脏占位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剂量组30例,采用普通扫描模式(120 KV,110 m As),图像数据采用滤波后的背投影(FBP)重建获得对照组图像;低剂量组30例,采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150
高超的笔墨技巧含笔力,为起伏激荡的感情所驱使,进入忘我及忘象而奋笔挥洒状态。这样精心书写的线条,纯是作者感情的流露,是意到力随,神运力生的结果。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照顾问题愈加突出。新时代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本研究依托新出台政策和实习机构,以服务中接触到的农村社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农村老年人照顾问题突出的原因,尝试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到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照顾问题中,并对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正>我和诗人叶臻相识多年,并知道他有诗才。一次,我来《银河》编辑部看望梁编辑,他告诉我,叶臻的组诗己被诗刊用出,他是淮南第一个上诗刊的人,请你为他写一篇评论好
期刊
目的:分析双源CT (dual source CT,DSCT)诊断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检查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1年4月于邳州东大医院进行检查的PE病患70例,均接受DSCT检查。记录病患的肺动脉显示栓塞支数及PE征象情况。结果:70例病患的检查诊断数据中,DSCT图像上共显示4 161支肺动脉,其中1199支(28.82%)显示栓
2022年寒假是“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对检验“双减”政策实效至关重要。光明日报编委会紧扣关键时间节点,推出全媒体专栏《今年寒假,孩子们这样过》,秉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理念,以微镜头、细笔触呈现城乡孩子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昭示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等待戈多》与《暗恋桃花源》都打破了线性叙事的戏剧传统,分别从东西方的文化传统构成了对现代性的未来指向和进化论的反拨。《等待戈多》的循环时间否决了末日拯救的可能,忘却的记忆消解了主体性存在,信仰和理性不再具有超越性的价值内涵,人陷入了无法穷尽又不可逃避的荒诞处境之中。《暗恋桃花源》利用对异质性时空的共时性呈现方式,将现代人独有的事实与价值的尖锐冲突纳入到一种相互干扰,又相互阐发的体系中。时空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