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后的冷思考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慕课”这一教学形式在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领域中历史不算太长的教改实践,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使人们开始思考思政课未来的教改方向:“慕课”是否遵循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是否违背思政课自身的教学规律,教改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改善,两者紧密联系,倘若达不到这两个目标,那么,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教改。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教学改革;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71-02 收稿日期:2016-06-17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课项目)“慕课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和机遇”(2015SSK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程 涛(1985—),男,贵州贵阳人,贵州理工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哲学·伦理学。
  “慕课”这一教学形式在2014年正式进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虽然来势不汹,但也遍地开花,尤其是在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引领下,许多地方高校也紧跟步伐。然而,最终的发展趋势也类似于美国的“慕课”发展趋势,在一年左右的时间由热趋于冷。积极的探索、受益于学生都是教改的出发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教改路上的丰富积累。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试图从学科的特点对思政课在“慕课”时代的教改进行客观的探讨。
  一、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是否与“慕课”的教学形式相吻合
  当前高校的思政课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大学性质,传播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大学的显著课程。四门思政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四门课都属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范畴,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与沟通,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扎根于学生的头脑。教学形式是否匹配这是由课程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认为一门课程只要贴上现代化的标签就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成长所需,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认为不开展“慕课”就是落后的表现,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都是缺乏独立思考和研究,忽视思政课性质和特点的“跟风” 看法。
  国内学者对于思政课教改也有不少的看法,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模式: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主是高校思政课堂的主要模式,其教学重点在于“传授什么”“如何传授” 等。长期以来,我们在探讨“如何传授”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如何接受学习的问题。伴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利用WebQuest、PBL等网络模式,国内某些高校开始尝试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基于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模式,师生角色发生互变,教师更多的是在帮助引导学生,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对思政课教改的描述是不客观、片面的,是一种明显的简单化倾向。教学改革的内涵并不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种模式对立起来。教师、学生双向参与是教学活动的本质所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教改的关注点。“学法”的研究改革和“教法”的研究改革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教法”的改革变化必定会带来学生“学法”的改革变化,否则教改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和效果。思政课教改历来都是教与学融为一体的改革。而当下只是单纯地把教改划分为教师的“教”或者以学生的“学”为主的两种模式,并辅以“慕课”这一教学模式,这并不能达到对问题的实质性探讨。
  面对“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拥有清醒的认识,保持科学、冷静、务实的态度,对于“慕课”在思政课当中的改革即允许其探索,但又不能“一刀切”。要用实践来检验一切,之后再作出判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把握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推进思政课教改。
  二、思政课教学规律是否与“慕课”形式相吻合
  “慕课”这种形式给思政课带来的挑战与冲击是国内研究“慕课”教学与思政课教改的关注点。首先,思政课教学观念和自身的定位面临现代教育技术的冲击,究竟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微课”“翻转课堂”也促使思政课教学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也就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向;最后,教师队伍也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以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为主,还是主讲、辅导、助教老师三位一体的团队化建设?思政课教改实践在这些探讨和研究当中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未来思政课教改发展方向的深层思考。但对于“慕课”而言,其与思政课的性质、特征、内容关系的探讨则很少涉及,尤其是“慕课”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制约因素、怎么解决、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因而,“慕课”要得到大部分高校的认可,要走的路还很长。
  首先,要深入思考——思政课的性质和特征是否与慕课的课堂转型相一致,倘若不一致,就一定会与教学规律发生直接冲突。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沟通、交流,掌握了解其思想动态,这是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增强教学有效性也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慕课”这一教学形式恰恰相反,其致命点就在于减少甚至割裂了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根本环节。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搭建师生之间的友谊桥梁,这是“慕课”教改形式的最大特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正是因为慕课的出现,教师上课面对更多的是镜头而非学生,学生听课主要以屏幕为主而非教师本人,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消失了,互动交流只能间接地依靠现代化手段,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变为以电脑和视频为媒介,师生之间树起了一道现代化天然屏障。对于思政课教学以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这无疑是一种大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被逐步消解。
  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慕课的强大信息量,在对教学目标、内容总体认识、把握的基础上以教学难点、重点、疑点为核心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分解问题把握问题逻辑关联性,以“微课”为教学单元,建立相关的问题体系,最终以学生为中心,重新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微课”与“慕课”并不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微课”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慕课”当中 。在各种教学形式当中完全可以展现“微课”的问题逻辑思想,也可以独立于“慕课”形式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微课”当中。在长期的教改实践当中,思政课以问题为导向,已取得了一些探索成效,而这些并非运用“慕课”的结果。   三、“慕课”能否实现思政课教改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打造一支能够胜任教学要求、符合时代特征的师资队伍是思政课教改的最终目的。这样做既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理论需求,更是为了教学内容能够深入人心,受益于学生。检验教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效果与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劣。倘若偏离这两个目标,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实践。而“慕课”并不能完全实现教改的基本目标。
  首先,“慕课”教学形式与思政课教学规律并不相吻合。师生之间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沟通交流以取代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接触,这种方式势必会干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思政课是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主,“慕课”教学形式是在放弃原有教学模式的优势。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控教学过程,但“慕课”所隐含的网络教学缺陷根本不可能通过作业、提问、交流、互动等方式来改变。师生之间缺乏直接交流、互动,任何时候都可以上课,教学的规范性、神圣感随之消失,教师基本上失去了可控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所在,不能一面对传统教学就全盘否定,加以批评,一提到现代化教学模式就全盘吸收,这并非务实的态度。传统教学有其经久不衰的精华所在,现代技术有其形式的忽悠。满足、符合思政课教学规律才能称为最好的教学方式,若背道而驰,就当抛弃。
  其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随着“慕课”形式的来临呈现出一种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提升。少数明星教师担任主讲是“慕课”的主要形式,其他教师都成了助手。这样做并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而主讲教师也会面临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和麻烦。时间一长,明星效应会递减,昔日的明星失去了耀眼的光环,而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则逐步消退,这种状况势必会影响师资队伍的教学动力和团队建设。明星教师效应不利于学校思政课潜在优质师资的培育,阻碍年轻教师的成长。“学习的循序渐进在这种在线学习的模式中被不断破坏,认知的获得、信仰的形成被这种片段化的学习所阻碍。”教学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教师教学的能力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加以锻炼和培养。倘若部分老师只负责授课,另外一部分负责当助手,结果只能是片面的畸形化发展,造成年轻教师整体能力下降。缺失完整的教学经历,对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不利的,也违背思政课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将在根本上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成长。
  最后,从教学投入来看,“慕课”一定会在不同的教师之间产生不同的投入。不同教师要求不同,教学投入也随之不同,负责授课的只在讲课方面投入较多,而助教在教学辅助方面投入比较多。这种分解模式将会影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这实际上也在区分教师的不同层次,极少数的明星教师成为主讲教师,大部分教师将成为辅导或助教,人为地对教师做了不符合规律的分工,将从负面影响教师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会干扰其正常的成长过程,这是一种破坏教师原生态的现象。教改不是培养助教而是培养教学骨干,教改不是靠少数明星教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思政课老师来共同完成。倘若我们教改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那么就不是一个理想选择。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如何维持“慕课”这种教学形式?网络公司提供硬件设备、商业化的运行支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网络公司运行的基础。那么,是否也意味着“慕课”要运用这种商业化的模式来维持这种可持续发展道路?谁来持续维护投入?政府、学校,还是学生自己?不管是谁,都会存在很大的实际问题,因为,这已不是在理论上讨论教育问题,而是演变为商业化的课程问题。
  参考文献:
  徐 蓉.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的优化.思想理论教育,2014,(5):58—62.
  徐 鹏,王以宁,刘艳华.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6):11—17.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以及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的探究,希望带给一线学管教师启发,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
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系统的运行实施约束、调节、校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随着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日益发展,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得到完善,单机的会计信息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
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农田,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同时可通过都市农业、垂直农业、水上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多功能农业等途径,多维度发展农业。国内外已有诸多
近些年来,快速城镇化对土地的需求显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主动失地农民社会心理融合是获得社会认同的需,主动失地农民文化参与融合是避免边缘化的需
正如“工业4.0”不是概念,虽然经过多年的讨论,我们已经很少再提及“工业4.0”这个被炒得似乎要忘记的词,同时“工业互联”、“中国制造2025”也不是跟风而起的概念,而是基于
介绍定风量阀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几种应用方式,并说明在工程中适当运用定风量阀,可优化系统设计,有利于送、排风平衡,系统风量平衡,减少调试工作量。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今天,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发重要,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小学数学后进生的特点,然后制订转化策略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育;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69-02 收稿日期:2016-06-14  作者简介:马永芳(196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事物,通过境、情、声的刺激,营造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语文的学习情境,使语文知识趣味化、课堂教学生动化、语文学习生活化。因此,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本文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从审美超越的角度,对朱自清先生的审美体验进行鉴赏,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