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材工”的道理,走上教师的岗位、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也曾信誓旦旦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但往往是叶公好龙,或是虎头蛇尾,刚遇到一点困难就草草收场。暑假期间,痛定思痛,反思课堂教学的模式,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经过总结,设计出以下课堂教学的四部曲。
1、要求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指出,理想课堂应具有六个特征,其中第一个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展示预习成果”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重要表现,即在经过复习导入环节之后,老师把“讲话”的机会让给学生,由学生来谈自己的预习收获,他的成果可能是课文中一个重要句子,可能是对一个问题的完整理解,不管他讲出多少,老师都应予以肯定,将之简洁地记到黑板上,并在后面标上提出者的姓名,相信这比口头表扬更能使之有成就感。对于讲错和讲不出的同学,老师应引导帮助,让他至少讲出一点,同时在课后加强对他们的辅导,使其在今后的课堂发言时能讲的越来越多,不断增加成功感,进而走向成功。当然,“展示预习成果”并非学生参与课堂的起始,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应该是从课前预习就开始的,可以说,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预习。思想品德课的预习可以按照一看二概括来进行,“看”就是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划出重要的句子;“概括”就是对划出的句子进行分类,将说明同一个问题的句子并列排放,再概括出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当然,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借助班主任和家长的力量来落实自己的要求,使学生将起初的“被要求”逐渐内化为“主动做”,并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心理、体验并积累成功的感受,最终能够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踊跃发言。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朱永新教授提出的理想课堂的第四个特征是整合度,即学生能够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体系性很强的学科,大到三年五本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小到每一框题也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知识只有放到完整的结构体系中才能记得牢、用得活,所以,待到将学生找出的重要句子都展示在黑板上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框题和标题,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本框内容的框架,然后针对框题或标题设计一系列问题,而答案就来自黑板上的句子,将每一个句子准确填到相应的位置后,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结构树就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了。由于句子后面标有发言者的姓名,看到自己的大名挂在树上,那些“榜上有名”者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不管是这种成就感还是“榜上无名”者的羡慕情结,都将化作一种动力,促使他们认真或是更加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
3、鼓励学生质疑补充拓展。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往往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质疑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集中体现,最能表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分析身边的故事,培养健全的心理、把握社会的道德规范、遵从相关的法律要求、了解基本的国情国策。但在客观上,教材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质疑,以便在释疑的过程中补充拓展课本知识,启发思维、拓展视野。
4、带领学生总结运用知识。新课讲授结束后,及时的总结和得法的运用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总结运用不仅仅是复述知识结构,然后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是阐述经过学习后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发生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通过创设情境(表演小品)表现出来。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师应不断的扶植和加深学生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的欲望,并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使其愿望得以实现。小品的表演,从选材到台词的设计再到舞台上的配合,无一不显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这种总结运用可由易到难分三阶段展开:最初,自选教材中的某一个案例进行表演。——第二阶段,由教师选定教材中的两到三个典型案例,各学习小组从中任选一个,以知识点为主编写台词,表演前由小组成员介绍剧情,表演后有师生共同点评,表演时间不超过四分钟。——第三阶段:以课文中的知识点为台词,自编一个故事,表演之后,再由观众提出建议:哪一句台词不恰当,哪一个情节中可以加入某一个知识点为台词等等。在这样一个模仿——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巩固了,能力增强了,情感升华了。
出试卷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总结运用。既然学生的选拔主要是通过考试,如果答题者能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以往做过的试卷,向学生传授命题的原则、技巧、注意事项,让每个学习小组出一份测试卷。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出示几份试卷,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题型;第二步——评讲一份试卷,不仅讲解题方法和答案,更主要的是带领学生一起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是考察哪些知识?是培养哪些能力?还是提升思想认识?第三步——提出命题要求,包括确定题型和题量、标明分值、提供标准答案等;第四步——批阅试卷,和命题小组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交换看法;第五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卷在全班展评;第六步——各学习小组修改试卷,作为资料,由教师保存;第七步——教师从每张试卷中抽出部分题目,组合成一张完整的试卷,进行单元测试。
1、要求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指出,理想课堂应具有六个特征,其中第一个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展示预习成果”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重要表现,即在经过复习导入环节之后,老师把“讲话”的机会让给学生,由学生来谈自己的预习收获,他的成果可能是课文中一个重要句子,可能是对一个问题的完整理解,不管他讲出多少,老师都应予以肯定,将之简洁地记到黑板上,并在后面标上提出者的姓名,相信这比口头表扬更能使之有成就感。对于讲错和讲不出的同学,老师应引导帮助,让他至少讲出一点,同时在课后加强对他们的辅导,使其在今后的课堂发言时能讲的越来越多,不断增加成功感,进而走向成功。当然,“展示预习成果”并非学生参与课堂的起始,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应该是从课前预习就开始的,可以说,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预习。思想品德课的预习可以按照一看二概括来进行,“看”就是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划出重要的句子;“概括”就是对划出的句子进行分类,将说明同一个问题的句子并列排放,再概括出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当然,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借助班主任和家长的力量来落实自己的要求,使学生将起初的“被要求”逐渐内化为“主动做”,并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心理、体验并积累成功的感受,最终能够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踊跃发言。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朱永新教授提出的理想课堂的第四个特征是整合度,即学生能够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体系性很强的学科,大到三年五本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小到每一框题也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知识只有放到完整的结构体系中才能记得牢、用得活,所以,待到将学生找出的重要句子都展示在黑板上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框题和标题,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本框内容的框架,然后针对框题或标题设计一系列问题,而答案就来自黑板上的句子,将每一个句子准确填到相应的位置后,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结构树就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了。由于句子后面标有发言者的姓名,看到自己的大名挂在树上,那些“榜上有名”者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不管是这种成就感还是“榜上无名”者的羡慕情结,都将化作一种动力,促使他们认真或是更加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
3、鼓励学生质疑补充拓展。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往往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质疑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集中体现,最能表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分析身边的故事,培养健全的心理、把握社会的道德规范、遵从相关的法律要求、了解基本的国情国策。但在客观上,教材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质疑,以便在释疑的过程中补充拓展课本知识,启发思维、拓展视野。
4、带领学生总结运用知识。新课讲授结束后,及时的总结和得法的运用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总结运用不仅仅是复述知识结构,然后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是阐述经过学习后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发生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通过创设情境(表演小品)表现出来。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师应不断的扶植和加深学生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的欲望,并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使其愿望得以实现。小品的表演,从选材到台词的设计再到舞台上的配合,无一不显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这种总结运用可由易到难分三阶段展开:最初,自选教材中的某一个案例进行表演。——第二阶段,由教师选定教材中的两到三个典型案例,各学习小组从中任选一个,以知识点为主编写台词,表演前由小组成员介绍剧情,表演后有师生共同点评,表演时间不超过四分钟。——第三阶段:以课文中的知识点为台词,自编一个故事,表演之后,再由观众提出建议:哪一句台词不恰当,哪一个情节中可以加入某一个知识点为台词等等。在这样一个模仿——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巩固了,能力增强了,情感升华了。
出试卷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总结运用。既然学生的选拔主要是通过考试,如果答题者能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以往做过的试卷,向学生传授命题的原则、技巧、注意事项,让每个学习小组出一份测试卷。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出示几份试卷,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题型;第二步——评讲一份试卷,不仅讲解题方法和答案,更主要的是带领学生一起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是考察哪些知识?是培养哪些能力?还是提升思想认识?第三步——提出命题要求,包括确定题型和题量、标明分值、提供标准答案等;第四步——批阅试卷,和命题小组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交换看法;第五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卷在全班展评;第六步——各学习小组修改试卷,作为资料,由教师保存;第七步——教师从每张试卷中抽出部分题目,组合成一张完整的试卷,进行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