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系统地了解高职电子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对高职电子类专业在校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2013年3~5月份,我们对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3届电子类专业57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下面对就业概况、求职途径、专业对口度与企业性质、岗位与跳槽频率、待遇和工作区域分布进行分析。
关键词:就业现状;专业对口度;就业质量
一、调查描述与分析
1.总体概况
我院电子类专业2013届毕业生共575人,其中3.30%的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1.73%的学生入伍,84.34%的学生已参加工作或就业实习,2.43%的学生正在考驾照或会计,6.95%的学生正在等待面试通知,还有1.21%的学生就业行为并不积极。本文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实际工作的状况,不是讨论就业率的问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签署过教育部统一要求的“三方协议”)。实际上就业形式是多元化的,很多学生已经找到了工作,但用人单位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只能与他们签订临时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他们事实上已经实现了就业。
2.求职途径
在485人已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47.42%通过校园招聘获得就业岗位,30.52%通过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关系获得求职机会,17.11%通过校外招聘会,1.03%通过杂志、报纸获得就业岗位,3.91%通过校外招聘网站获得就业岗位。
3.专业对口度与企业性质
在就业的485人当中,68.04%是在IT/电子类行业中工作或者是从事跟IT/电子类相关的工作。在接收我院电子类专业的单位中,中小企业是主要力量,占86.39%,国有企业占2.89%,三资企业占5.15%,民办非企业占1.86%,事业单位/教育部门占3.71%。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是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4.岗位现状与跳槽频率
在对我院电子类专业2013届已就业的485人毕业生的岗位分析中,28.25%IT电子技术类,30.52%销售类,21.44%生产类,9.48%行政文职类,3.92%后勤类,0.82%自主创业,5.57%其他。男生主要集中IT电子技术类、销售类和生产类,女生主要集中在销售类、生产类和行政文职类。IT电子技术类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仪器电器维护工程师、移动传输工程师、调测工程师等,技术开发类的比较少;从事的销售类岗位主要是集中在电器仪器手机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等的销售;在生产类岗位中,有82人还在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但有22人已经脱离生产一线,从事生产质检、维护、管理等工作。
另外,有118人更换过就业实习单位,其中有17人已经换过两份以上工作。跳槽是就业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过跳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升自身价值,得到锻炼,但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盲目频繁地跳槽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也给学院及学生本人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型企业招收普工时为中专生提供的收入要比大专生低,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但他们招高职专科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储备适合做管理、有技术的人才。调查的数据也表明,生产类就业应届毕业生中,不到半年时间就有两成学生从生产一线上转岗到了生产质检、维护、管理等工作。可见只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心态稳定下来,最后会被安排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上。
5.待遇现状
工资收入情况如下:6.39%在1000元以内,34.64%在1000~1500元之间,33.61%在1500~2000之间,22.06%在2000~3000元之间,3.30%在3000元以上。平均月薪为1610元,女生平均工资是1565元,男生平均工资是1633元。当然,目前已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尚未毕业,处于就业实习阶段,大部分领取的是实习、试用期工资,有个别学生还是以“零工资”换取工作经验的,他们能接受这样的收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有利于他们提早就业,适应社会,实现理想。
6.区域分布
我院电子类专业2013届毕业生从生源地的分布情况看,山东省内陆地区58.45%,济南12.72%,沿海地区10.59%,北京、广东、长三角2.59%,其他省份20.08%。从就业区域分布看,20.71%在山东省内陆地区,51.00%留濟南,18.30%沿海地区,北京、广东、长三角的占6.91%,其他省份的占5.43%。山东的毕业生也许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选择就业地时比较保守,喜爱在“家门口”就业,首选省会济南,其次是沿海城市,然后是生源地。
二、结论与建议
我院实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电子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专业对口度都比较乐观。但从整体就业趋势看,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必须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首先,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应促进企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制订,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能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及时补充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知识技能。
其次,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就业资源信息库,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状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及兴趣所在,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掌握与自己的职业方向相关的技能,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信息,促进大学生尽早就业。
关键词:就业现状;专业对口度;就业质量
一、调查描述与分析
1.总体概况
我院电子类专业2013届毕业生共575人,其中3.30%的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1.73%的学生入伍,84.34%的学生已参加工作或就业实习,2.43%的学生正在考驾照或会计,6.95%的学生正在等待面试通知,还有1.21%的学生就业行为并不积极。本文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实际工作的状况,不是讨论就业率的问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签署过教育部统一要求的“三方协议”)。实际上就业形式是多元化的,很多学生已经找到了工作,但用人单位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只能与他们签订临时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他们事实上已经实现了就业。
2.求职途径
在485人已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47.42%通过校园招聘获得就业岗位,30.52%通过亲朋好友等各种社会关系获得求职机会,17.11%通过校外招聘会,1.03%通过杂志、报纸获得就业岗位,3.91%通过校外招聘网站获得就业岗位。
3.专业对口度与企业性质
在就业的485人当中,68.04%是在IT/电子类行业中工作或者是从事跟IT/电子类相关的工作。在接收我院电子类专业的单位中,中小企业是主要力量,占86.39%,国有企业占2.89%,三资企业占5.15%,民办非企业占1.86%,事业单位/教育部门占3.71%。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是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4.岗位现状与跳槽频率
在对我院电子类专业2013届已就业的485人毕业生的岗位分析中,28.25%IT电子技术类,30.52%销售类,21.44%生产类,9.48%行政文职类,3.92%后勤类,0.82%自主创业,5.57%其他。男生主要集中IT电子技术类、销售类和生产类,女生主要集中在销售类、生产类和行政文职类。IT电子技术类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仪器电器维护工程师、移动传输工程师、调测工程师等,技术开发类的比较少;从事的销售类岗位主要是集中在电器仪器手机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等的销售;在生产类岗位中,有82人还在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但有22人已经脱离生产一线,从事生产质检、维护、管理等工作。
另外,有118人更换过就业实习单位,其中有17人已经换过两份以上工作。跳槽是就业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过跳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升自身价值,得到锻炼,但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盲目频繁地跳槽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也给学院及学生本人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型企业招收普工时为中专生提供的收入要比大专生低,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但他们招高职专科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储备适合做管理、有技术的人才。调查的数据也表明,生产类就业应届毕业生中,不到半年时间就有两成学生从生产一线上转岗到了生产质检、维护、管理等工作。可见只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心态稳定下来,最后会被安排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上。
5.待遇现状
工资收入情况如下:6.39%在1000元以内,34.64%在1000~1500元之间,33.61%在1500~2000之间,22.06%在2000~3000元之间,3.30%在3000元以上。平均月薪为1610元,女生平均工资是1565元,男生平均工资是1633元。当然,目前已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尚未毕业,处于就业实习阶段,大部分领取的是实习、试用期工资,有个别学生还是以“零工资”换取工作经验的,他们能接受这样的收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有利于他们提早就业,适应社会,实现理想。
6.区域分布
我院电子类专业2013届毕业生从生源地的分布情况看,山东省内陆地区58.45%,济南12.72%,沿海地区10.59%,北京、广东、长三角2.59%,其他省份20.08%。从就业区域分布看,20.71%在山东省内陆地区,51.00%留濟南,18.30%沿海地区,北京、广东、长三角的占6.91%,其他省份的占5.43%。山东的毕业生也许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选择就业地时比较保守,喜爱在“家门口”就业,首选省会济南,其次是沿海城市,然后是生源地。
二、结论与建议
我院实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电子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专业对口度都比较乐观。但从整体就业趋势看,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必须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首先,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应促进企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制订,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能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及时补充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知识技能。
其次,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就业资源信息库,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状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及兴趣所在,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掌握与自己的职业方向相关的技能,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信息,促进大学生尽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