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程志敏著《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这一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作者认为:“正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正义”是“四主德”之一,是最为古希腊人所看重的理念;而广义的“正义”则指万物合序、万事顺遂、万音谐和、万民幸福的状态,堪称天地大法。与现代“正义论”不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志敏著《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这一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作者认为:“正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正义”是“四主德”之一,是最为古希腊人所看重的理念;而广义的“正义”则指万物合序、万事顺遂、万音谐和、万民幸福的状态,堪称天地大法。与现代“正义论”不同。
其他文献
自由主义否认社会存在着共同理想。作为共同理想的哲学基础,社会基本目标是社会成员对于其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所持的基本相同的观念,它对应于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罗尔斯的社会基本结构概念。社会基本目标是形成并维系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因素,它决定着社会基本结构的模式。社会存在着各种价值与目标,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社会基本目标与这些价值和目标构成统摄关系,从而令诸种价值构成一种秩序。社会基本目标的维系主要诉诸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纪律,因此自由主义对于暴政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当代政治哲学与传统政治哲学之间存在着一些根本性区别,这其中与社会学的兴起有着一定关联。从学理上看,政治哲学与社会学之间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哲学是社会学兴起的重要基础,社会学的兴起则是政治哲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分水岭。随着社会学的兴起,当代政治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思想对话与互动关系逐渐形成,当代政治哲学深刻的模式转型也由此发生。当代政治哲学正日益走出传统政治哲学“形而上”的模式框架,而向更具现实性、时代性、客观性与批判性的“形而下”模式框架转变。
2012年,拉图尔发表《存在模式研究》,试图构建一种非二元论的存在论,以弥合“自然的分岔”。本文讨论了拉图尔为何以存在模式作为切入点,阐明了据以理解诸存在模式的三种元模式,即网络、介词与双击,粗略展示了15种存在模式及其结构,并具体说明辨别存在模式的指标,以“物质”为例具体展现了“存在论的多元主义”的解释力。
2014年11月8日~9日,“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暨纪念萧蓬父先生冥诞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学术报刊的代表五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和“萧差父先生学术思想与生平”两个主题展开。学者们从“对20世纪中国哲学史前辈学者的研究”、“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讨论”、“哲学思想本身的元思考”以及“中国哲学史的专题研究”等角度,反思了中国哲学的书写范式,以推进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同时,还有学者回忆了
2014年9月20~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日本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日本哲学会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中日哲学论坛”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举行。这届论坛的主题是“中日哲学思维方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共有来自中国及日本的45位学者与会,其中有17位中国学者、16位日本学者在论坛上宣读了论文。
由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分析哲学会议于2014年11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特别讨论了由英国约克大学迈克·比尼(Micheal Beaney)教授主编的《牛津分析哲学手册》(2013)的汉译问题。一、分析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中西哲学家们都更加意识到分析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就分析哲学史的讨论而言,本次会议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分析哲学从非历史研究到自觉走向历史研究有其内在的逻辑。
2014年11月7~9日,中国逻辑学会2014学术年会在湘潭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逻辑学会和湘潭大学主办,湘潭大学哲学系承办。本次会议盛况空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130余名学者参与了本次大会。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99篇,安排了16个大会主题报告,54个分组讨论报告。
201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2014)”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共有组织方相关领导、国内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博士后150余人参会。
价值的客观性论证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在历史科学中,个别性是价值普遍性的基础,个别性本身也是客观的,这种个别性自身具有先验的、理论的有效性。这是李凯尔特关于价值论证的基本思路。这些探讨对价值与事实、价值研究对象等价值论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新近出版的卢卡奇的《关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护:尾巴主义与辨证法》一书中对于恩格斯的解读,卢卡奇作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政治立场从未离开对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强调。马克思被纳入到德国古典哲学之内来加以讨论,而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物自体的问题。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发现了无产阶级,并用无产阶级替代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来解决或者消解了物自体的问题。恩格斯、列宁正是因为基于实践与工业的方式来回应物自体的问题,从而与马克思的思想本身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