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永不磨灭的峡江绝唱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筑大坝,高峡出平湖。川江将变成坦途,溯江航行的船只不用再绞滩(拉纤)了。“哟——嗬……哟——嗬——嗬……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绞滩工人重负在身喊出的号子如今再也听不见了。然而,这曾经在长江三峡中回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术绝唱,却永远也无法在人们心中磨灭。
  
  川江航道上的艺术之花
  
  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自古以来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航道异常艰险。在葛洲坝水电站建坝之前,仅重庆至宜昌之间660公里航道上就有险滩311处,像青滩、泄滩、崆岭滩等有名的“鬼门关”就有37处。在千百年的木船航运时代,纤夫是险滩惟一的征服者,每当船过险滩、溯江航行时都需要纤夫“拉一把”,这就是人力绞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川江纤夫“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纤绳磨砺出来的一道道深深的纤痕。而纤夫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高亢、豪迈而有力的号子也成了著名的川江号子,在峡江之中久久回荡。
  “二四八月天气长,情妹下河洗衣裳;清水洗来米汤浆,情哥穿起好赶场,嗬……”这是《川江号子》的片段。这些号子具体的形成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但据如今还健在的老船工们讲,应该是川江上有了木船,就有了号子。即使是被称为“巴渝民间艺术大师”、精通川江号子的陈邦贵老人自己也不知道,千百年来传唱的川江号子唱的究竟是自己还是前辈们的生活。这位谈起川江号子能滔滔不绝讲上半天的长者说:“川江号子是长江的魂魄。”
  据陈邦贵介绍,在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川江号子就应运而生了。为了适应行船需要,根据水势缓急,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都有所不同。陈邦贵就整理出26种号子唱腔曲牌,比如在开船时,唱莫约号子;船推到江心,唱桡号子;开始闯滩,唱懒大桡数板,等等。
  川江号子的节奏变化很大,在平静的江面唱的号子,舒缓悠扬,长于抒情,音乐性很强;而在闯滩时,紧促高昂,节奏急促;在最急流处唱的“交架号子”(学者称“拼命号子”)则雄壮紧张到了极致。不同曲牌都是独立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劳动操作的连续性,各种号子能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联曲”。
  川江号子伴随着船夫在与险滩急流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又一个奇迹。同时,它又是人与自然相结合产生的艺术之花。
  记者从众多的老船工和一些研究民间艺术的专家介绍中,了解到川江号子内涵丰富,是多种文化形态的结晶。重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罗中福告诉记者,川江号子的词,套路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沿江而下,见景生情,随意填词,所唱的均与民间传说、地方戏文或两岸风物有关,可以说是巴渝风情的见证。这些唱词由号子头根据水势缓急和劳动操作的需要,临时编唱,见啥唱啥。同时,许多号子头原本就是地方上的戏曲演唱者,因而在号子中也自然地吸收、糅合进了川剧和竹琴、扬琴、金钱板等巴渝地方曲艺的元素。
  据云阳县76岁的老船工林素成介绍,号子头的收入比一般的船夫高,这是因为号子头不仅是给船夫鼓劲的精神领袖,更要通过唱川江号子,暗示水文气象,指引船在惊涛骇浪中安全行走。他说,过去的老艄翁、号子头因长年行船于长江中,不管水涨水落,沿江的明礁、暗堡,水的流速,牢记于心,积累了丰富的行船知识。号子头编唱号子时,往往把沿江的滩口尽收于唱词中,保证了行船安全。因此,过去的轮船公司往往把一些非常熟悉长江水性的艄翁、号子头请来,在船上担任水手、引水,有的还被提升到领江、船长等要职。
  无论是合唱鼓劲,还是探测水文,总而言之,川江号子成了那个时代长江航运的主题歌。
  
  抢救川江号子在行动
  
  出身于川江船工家庭的陶鹏从小就受川江号子的熏陶,成年后更与“川江号子”结下不解之缘,渐渐把它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已70多岁的陶鹏是重庆市话剧团退休演员,提起一生挚爱的“川江号子”,他就像谈论自己的孩子那样,亲切中带着疼爱。在川江木船上出生的陶老,听川江潮起潮落长大,跟着身为船长的父亲学推船喊号子,船工的艰辛和劳作时吆喝的号子,成了他童年时代中最难忘的记忆,对这些号子他也耳熟能详。
  1949年9月,陶鹏考入重庆中华戏剧专科学校表演专业。那年11月,全校师生都积极参加为庆祝重庆解放的演出活动,现为四川省作协一级作家的王余老师动员陶鹏把“川江号子”搬上舞台。1951年6月,《川江船夫号子》在《人民音乐》杂志上发表,同年又被灌成唱片发往国内外。在20世纪50年代,它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音乐名曲。谈到此时,陶鹏兴致盎然,声情并茂地哼唱起来,“……嗨嗨,清风吹来凉飕飕,连手推船下涪州,嗨嗨,嗨嗨,有钱人在家中坐……”
  然而昔日激流已成平湖,川江号子已不再有用武之地。当年的拉纤船工已是白发苍苍,许多已经辞世,这些见证过两种航运方式巨大变革的弄潮人,再也无法在凛凛江风的伴奏下吼上一嗓子,川江号子这种融劳动和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品种已成绝唱。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白发苍苍的老船工们和许多热爱民间艺术的文艺工作者们,都在为抢救“川江号子”作着不懈的努力。眼见“川江号子”日渐失去传承土壤,陶鹏建议趁现在还有几位老船工和熟悉船工生活的老艺术家健在,大家应该协助政府把川江号子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此前,得知宜宾屏山县有一位叫江净乐的人,因擅长演唱川江号子而出名,陶鹏急忙赶到屏山,辗转找到这位已67岁的号子歌手。
  金沙江边,60多岁的江净乐平时还时不时地对着江水喊段号子,30多年的船工生涯,他练就了一副铜喉铁嗓,并以惊人的记忆力,熟记了众多川江号子,人称“川江号子大王”。1970年,歌唱家李双江曾亲自登门请教,后来演绎出了一度广为流传的《川江号子》。
  然而,“川江号子大王”现在却为找不到年轻人和他一起喊号子而发愁。他曾叫侄女来,但其父母怕影响学习没同意。他叹口气说:“想找个喊号子的传人真难啊!”
  屏山之行,更坚定了陶鹏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的信心。陶鹏多方奔走,联络了一批能造木船的老木匠和能唱号子的老船工、老艺人,准备组建川江号子文化旅游公司,招集一批年轻人学习演唱“号子歌”,他还打算在川江上选一段水域,复原川江的船工生活,再现消失的川江文化。
其他文献
古城唐城,位于安泽县北部,北邻沁源,西接古县,是两市三县的商贸集散地,号称安泽的“小金三角”。这里特产丰富,人杰地灵,新一届安泽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建设南、北、中三个工业园区,北部迅速崛起,已成为集煤、焦、电、化工为一体的工业重镇。而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的唐城村,正是处于两大企业中间地带。唐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和他所带领的一班人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调整思
期刊
在安泽县城以北40公里的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坐落着一个昔日地贫人穷,今天繁荣富裕的山村,这就是近年来小有名气的唐城镇三交村。  三交村由贫穷到富裕、由落后到先进的变迁,浸透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心血和汗水,见证了他不畏艰难、不懈追求的成长过程。他就是现任党支部书记——张玉忠同志。  张玉忠同志,1966年出生,1989年入党,199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真正走上了漫漫的人生征途,实践着自己的
期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对山西的野蛮侵略,激起了山西人民激情澎湃的爱国主义思潮,撞击着无数山西人民捍卫民族尊严的情怀。团结抗日,赶走日寇成为山西人民神圣的使命。他们或捐躯疆场,或筹款筹粮,以各种方式奋战在抗日战场上。曲有禅就是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位地下工作者,他以商人的身份作掩护,凭借走南闯北做生意练就的胆识与本领,在党的地下运输战线上出生入死,购买军用物资、筹集抗日经费,度过了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岁
期刊
从2003年“5·9”特大武装盗猎藏羚羊案发生以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有两年时间没有听到盗猎的枪声了。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一“高原动物的天堂”却又面临着种种生态危机。    老鼠抢吃藏羚羊“口粮”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不会相信在可可西里“无人区”,1平方米的草皮上竟然有25个老鼠洞!记者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看到,严重的鼠害已威胁到
期刊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这场曾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的战争,意义十分深远。60年前,日本所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直接造成了山西省166万余人伤亡以及64484亿元(法币)财产损失(不包括战争消耗)。战争期间,山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华北抗战的重心,山西人民则倾尽全力支援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山西血线,撑起华北抗战的脊梁    “越临晋,
期刊
民营医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多万家,其中非公有制医疗机构13万多家,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大约有1500多家。它们大部分是由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改制分离出来的。  据权威部门统计,在全国各级民营医疗机构总数量已占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其诊疗人次数却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
期刊
免征“农业税”后,记者在河南农区采访发现,在一些乡镇,招商引资变得越来越热。“一切围绕项目转”“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乡镇干部为了引资,长年在外奔波。一些农民说,干部不“催粮要款”后,村里难见干部人影,有事也找不到人。  专家指出,乡镇纷纷上项目、铺摊子不仅会引发新一轮的“圈地风”,也与集约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方向不符。    “不招商引资,乡镇就没有发展前途了”    在河南省漯河市
期刊
83岁高龄的王宗如,是新华社山西分社的离休老干部。近日,他接到了同样年近八旬的弟弟王宗学(离休干部)从天津寄来的一封家书。王宗学在信中写到,每当想起1939年3月25日日寇在他们的家乡河北省博野县白塔村制造的“白塔惨案”,想起当时大屠杀的惨景,就会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整夜睡不着觉,睁眼闭眼,都是那些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场景……弟弟的信深深地触动了王宗如,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那段记忆。  1937年七七
期刊
2005年5月,本该是陕西省子长县下张家河村村民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月里,他们盼望已久的移民新居将全部竣工。然而,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新房”却是一排排因地基下陷、墙体开裂而根本无法居住的烂窑洞。    遭受洪灾村民集体搬迁    下张家河村是陕西省子长县玉家湾镇的一个偏远乡村,全村110户近500口人居住在一道山沟里。2002年7月,子长县遭遇洪灾,一场特大暴雨使位于下张家河村东边5公里的魏家
期刊
中国成全球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商务部7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仅2004年一年,中国共遭受68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约30亿美元。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表示,应对贸易摩擦关键在于“治本”,即调整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