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频素材中感悟“水的净化”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z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依据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水的净化”课题,从设计思想、教学设计及过程、教学感悟等方面阐述了这节课的视频素材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水的净化;视频素材;设计意图;教学感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7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25
  2015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为了上好“水的净化”这节课,市区教研员及同仁给了我很大帮助,教学设计几经易稿,一次磨课中,市区教研员提议从野外求生引入,这就让我想到了目前风靡全球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荒野求生”,主人公贝尔在野外求生的过程中,利用了各种净水方法获得饮用水,而这些视频素材正是本节课所需要的。我从实际出发,将贝尔的净水视频进行了编辑,巧妙地用其将这节课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实授效果也非常好。以下是我对“水的净化”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感悟。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敢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充分挖掘贝尔“荒野求生”的视频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学生由课本知识引向生活实际。围绕水的净化,创设系列“水” 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设计及过程
  1. 环节一:视频中感悟水的净化:沉降
  [如何生存]
  师:展示贝尔图片,引出 “荒野求生”视频:贝尔野外求生的片段。
  生:学生观看视频,引发置身野外如何生存?
  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认为水对人的生存最为重要!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让学生观看“荒野求生”视频,引出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这样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如何得到干净的饮用水。
  [解决水源]
  师:我们在野外能找到哪些水源呢?
  生:河水、露水、海水、雨水等等。
  师:我们在野外能找到的水源很多,荒野求生主人翁贝尔,他又为我们找到什么样的水源?引出视频:贝尔收集山上流下来的浑浊的水。
  [简易处理]
  师:从山上流下来的这杯泥沙水,我想任何人都不会直接饮用,所以我们就要对它进行净化。你能否找到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对它进行净化呢?
  生:找出很多方法,讨论得出“静置”是最简单的方法。
  师:静置一段时间的泥沙水,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澄清呢?
  生:只能沉降一些大颗粒,水中还有很多小颗粒。
  师:如何加快小颗粒的沉降呢?
  [源于生活]
  师:以前,没有自来水的农村,暴雨过后的河水很浑浊,老百姓急需饮用水,怎么办呢?引出视频:祖辈、父辈用明矾净水。
  [沉降净水]
  师:水中看到了什么?
  生:白色胶状物。
  师:这种白色胶状物就是明矾溶到水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吸附了水中小颗粒形成大颗粒而沉降,这种净水方法称为吸附沉降。
  设计意图:在明矾净水的教学中,现成的教学视频素材和演示实验效果都不是太好,我尝试拍一段过去我们祖辈父辈的明矾净水视频,用大块的明矾在盛有浑浊水的大水缸内壁摩擦,再静置一段时间后,水清澈了许多。视频效果非常好!这段视频,可以直接明了的让学生较好的了解明矾净水的全过程,能够清楚地比较明矾净水前后的差异,让学生在思考和争议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 环节二:视频中感悟水的净化:过滤
  [随身布袋]
  师:刚才我们通过沉降的方法将浑浊的泥沙水进行了净化,贝尔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净化水的呢?引出视频:贝尔利用布袋净水。
  生:过滤。
  师:贝尔用什么过滤的,布袋在过滤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总结出过滤的定义。
  [生活联想]
  师: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器有哪些?
  生: 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筛子、纱布、渔网、茶叶漏、漏勺等生活中的过滤器。
  师: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小孔。
  师:孔径越小,分离出的固体越小,实验室中的滤纸(展示滤纸),它也具有像贝尔布袋一样的功能,它表面的孔径更小,只有几十微米。
  设计意图:过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教学和突破,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最后我通过贝尔用布袋净水视频,引出过滤,从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过滤操作。通过贝尔的过滤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过滤,从而能够顺理成章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过滤,为后面实验室过滤操作的引入埋下良好的伏笔。
  [规范操作]
  师:那如何利用滤纸来过滤呢?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像漏勺一样的过滤器。
  生:同学们尝试着利用桌面上的滤纸和漏斗等材料制作一个过滤器。
  师:过滤器制作好了,下面就看如何操作?
  如何利用刚制作好的过滤器来对桌面上的这杯经过静置的泥沙水进行过滤呢?过滤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过滤微视频。
  生: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你会这样过滤吗?”
  学生总结,说出视频中的错误,整理总结过滤的注意点。
  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工合作,兴致勃勃,忙得不亦乐乎!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段视频,通过观看其他初三学生过滤操作的视频(这些操作是在教师没有正确示范的前提下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让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和交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警示自己在过滤操作的过程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较以前先示范或讲解后再动手练习的方式相比,更易唤起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兴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遇到困难,相互探讨,合作探究,实现了“做中学”。
  在探究遇到阻碍时,老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实现了“做中教”。
  3. 环节三:视频中感悟水的净化:吸附、煮沸
  [异味有色]
  生:每一组将过滤后的液体与原来比较,进行展示。学生发现都澄清透明了,但过滤下来的水有的还有颜色、气味。
  师:不溶物到哪儿了?
  生:同学们找出不溶物的去向,都留在了滤纸上。
  师: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而颜色、气味却没有除去,为什么?
  生:总结得出过滤是不能过滤掉像颜色、气味这些可溶性杂质。
  [吸附净化]
  师:贝尔在野外生存时,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处理的。引出视频:贝尔是如何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师:演示实验,仿照贝尔自制一套装置,颜色和气味真的能除去吗?
  生:学生参与到我的实验中,将有颜色、有气味的水倒入到我自制的装置中。
  师:装置的夹层中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常用来除去色素和异味等。生活中也常用吸附效果更好的活性炭,防毒面具、净水器也都用到了活性炭。
  设计意图:通过贝尔利用木炭去除颜色,引入吸附净水法。在这里我利用注射器设计了一套简易活性炭净水装置,具有现象明显便于控制、时间短等优点,通过演示实验进而让学生认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深度净化]
  师:吸附过的水,聪明的贝尔会去直接喝吗?
  生:不会,还有很多细菌病毒。
  师: 他会怎么做?
  生:煮沸。
  师:今天我带来了类似贝尔烧水的水壶。
  生:学生摸水壶的内壁。
  师:内壁有什么?这些水垢哪来的?
  那是因为贝尔烧的天然水中,很多都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经过煮沸,会产生难溶的钙镁物质(沉淀),从而形成水垢。
  [认识硬水]
  生:总结硬水、软水的定义。
  师:锅炉用水如果硬度高,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生活中我们也不能长期饮用硬水,不然会对健康不利。
  师:既然硬水有这么多的害处,那硬水如何转化为软水呢?
  生:煮沸(引导学生,软化方法也就是减少水中的钙镁物质含量)。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瓶井水,它是硬水吗?我们该如何简单地检验呢?
  生: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使用肥皂水。
  师:演示实验,等量的井水和蒸馏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
  生:观察现象,得出软、硬水的简单区别方法。
  师:平时洗衣服时,用硬水好,还是用软水好?
  生:软水,这样不仅浪费肥皂,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发硬。
  4. 环节四:视频中感悟水的净化:蒸馏(蒸发)
  [海水应用]
  师:前面,贝尔为我们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个孤僻的海岛上,又如何得到饮用的淡水呢?
  生:蒸发海水等,引出视频:贝尔如何将海水净化为淡水。
  设计意图:实验室的蒸馏操作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用的很少,耗时且耗能,这里我通过贝尔的海水蒸发引出蒸馏,让学生从贝尔蒸发海水的操作中感悟蒸馏的原理。
  [自然界水循环]
  师:除了蒸发海水,我们还有哪些途径得到淡水呢?
  生:收集雨水。
  设计意图:收集雨水,让学生从自然界的水循环角度,认识物质的守恒观。
  [规模生产]
  师:不一样的水源,采用的净水方法也不一样,那同学们能不能依据本节课所学的净水方法,当一次水厂技术员,完善一下某地区自来水水厂的净水过程呢?
  生: 分组完善某地区自来水水厂的净水过程,并展示。
  师:自来水的生产为什么这么复杂?
  生: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活动,进行展示,说明理由,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本节课已学的净水方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从中让学生明白洁净的水来之不易,平时我们要节约用水,树立环保意识。
  5. 环节五: 升华主题
  水的净化
  沉降需要静置
  过滤面对分离
  人生其实也是一场净化
  沉淀阅历
  过滤浮华
  6. 环节六: 课外实践
  课后请同学们自制一套净水装置,为下一次的野外探险做好准备。
  三、教学感悟
  1.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有逻辑性
  好的课堂设计要有逻辑性,分暗线和明线,暗线包括知识内在关系(知识线)以及学生思维碰撞(自构线),而明线包括教师主导意识(问题线)以及学生认知途径(活动线)。
  本节课打破常规新授课的模式,精心设计情境,通过贝尔野外净水的视频素材,将教师的主导意识(问题线)和学生的认知途径(活动线)巧妙地串联起来,让学生真正感悟水的净化。
  本节课的问题线的设计是这样的:
  而本节课的活动线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线1—沉降:如何生存→解决水源→简易处理→源于生活→沉降净水
  活动线2—过滤:随身布包→生活联想→规范操作
  活动线3—吸附、煮沸:异味有色→吸附净化→深度净化→认识硬水
  活动线4—蒸馏(蒸发)循环:海水应用→自然界水循环→规模生产
  2. 课堂设计的角度要有目的性
  课堂设计的角度要有目的性,本节课通过视频素材的巧妙串联,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为何学、何学之、学何为?
  (1) 知识价值的角度:为何学?
  为什么要学习“水的净化”本节课从生存底线、生活质量、生产需要入手,让学生掌握净水方法到合理使用净水方法,从而认识水资源循环的价值。
  (2) 学习方式的角度:何学之?
  怎样学习“水的净化”本节课以贝尔作为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活动作为生长点,学生需求作为认知点,从知识主线、问题引线、活动串线、认知结线四个角度构建了整节课堂,让学生知道如何便捷简易地进行水的净化,以及如何大规模地净化水(自来水的生产)。
  (3)学习发展的角度:学何为?
  学习“水的净化”有什么价值呢?本节课通过合理选择净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养成资源开发意识,科学耗能观念,激发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情感。从而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懂得水的净化、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王磊.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49-51
  [2] 赵华.好课堂设计的几点思考[M].扬州: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015
其他文献
和朋友们说我要到不丹旅行,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啊,那个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语气中充满羡慕,似乎去了不丹之后,会找到很多人生的答案,从此幸福快乐下去。  长期与世隔绝的不丹,形成了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丹最为人传颂的无疑就是所谓的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幸福和快乐似乎已经成了这个喜马拉雅小国的专属形容词。在全球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提高人均所得奋不顾身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中国的乡土社会,自有一套礼治秩序,而且人们由于保持着“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拥有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在百里杜鹃各处行走时,我对这两点感触尤深。  抱着寻找古镇或是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寨的想法来到百里杜鹃,估计会感到失落。这里具有历史味道的古建筑数量有限
旅行秦岭,无论从哪里出发、待多长时间,永远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也没有这个必要,慢慢走、慢慢品,才是休闲的本意。捕捉一些有秦岭特色的有趣主题,可以在短时间内玩得更加深入。  徒步穿越 行走在龙脊  在秦岭的户外运动中,徒步穿越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秦岭的穿越路线,大致可分为南北穿越、东西穿越两种,其中南北穿越路线较多、难度一般;东西穿越集中在秦岭北部,难度较大,风光也最为壮丽。尤其是鳌太线穿越,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公开教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  一、问题背景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课程倡导将化学知识学习成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元素周期律”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直接让学生寻找短周期元素(3~18号)的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笔者认为,在缺乏背景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
南京是一座承载了过多历史的城市,十朝古都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烙印,让南京在同质化的城市之间显得卓尔不群,虽然它会偶尔马失前蹄稍显狼狈,但骨子里一直保持着处变不惊的优雅。  《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将沉寂多时的南京又推入风口浪尖。然而,公众关注的不是现在的南京,而是他们臆想的金陵:大明的王朝旧事,民国的韵事风情,秦淮河畔的名妓,夫子庙赶考的秀才,《红楼梦》中优雅的仕女……  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于
20世纪80年代,日本几乎没有人穿和服了,因为民间传统纺织工艺早已失传。尽管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法,将一些传统工艺的传承者或其集团认定为“人间国宝”,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传统纺织工艺大师,所掌握的只不过是传统技艺的一部分,并且已经极度商业化。相比之下,在中国贵州,苗族的传统纺织工艺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无论织染还是刺绣,都是苗族妇女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摘要: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概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引发问题,注重“问题链”的情景;设计实验,驱动“问题链”的生成;循序渐进,促进“问题链”的发展;前后呼应,提升“问題链”的价值四个方面论述了概念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突破概念理解的各种障碍。  关键词:概念教学,问题链,问题设计,实践  文章编号:1008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眼前的场景,真与沈从文的描写并无二致。远在湖南万重青山深处的桑植,果然还保持着旧日的样貌。  如果不是朋友说起,以前真没有听说过“桑植”这个地名。每次说起自己的家乡桑植,朋友总是一脸自豪。他说想要了解桑植,只要看看沈从文的《边城》和《湘西纪行》便可。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觅个假期,与朋友一起,来到他的家乡。  乘车沿着澧水河一直向大山深处驶
摘要: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瓶等物品,设计出多个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结论流畅、绿色环保;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探究微粒运动;实验改进;塑料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8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
飞行享乐术  直升机:一个城市经济越发达,直升机停机坪就越多。有好事者围着北京的高楼转,数了数写有“H”字形的楼顶,有18个,那是直升机停机坪,也是建筑预留给未来的“空港”。    公务机:到2012年底,全国公务机将从目前的100余架猛增到200架以上。而以北京为基地的公务机就有数十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务机飞行档期开始排得满满当当。    首都机场:吞吐量已排名全球第二。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