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耳边是躁动不已的蝉呜。一眼就看到站在玉米地前的于可安。这个几年前还是房产公司高管的年轻人,扣今穿着红色T恤和休闲运动裤,黑红的圆脸上挂着微笑。一条高大的拉布拉多犬呼呼地喘着气,温顺地跟在他身后。
放眼望去,种满了蔬菜、水果和庄稼的百亩田园,就是他的绿色主国。
华丽转身
眼前这个生机勃勃的农庄,是于可安耗费两年的心血。当时,他带着对绿色田园生活的渴望,从一家房产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辞职,脱掉了西装皮鞋,住进普通农舍,和朋友共同筹建了这个农庄。
谈到最初的动力,他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朋友问他,过去女人生完孩子,家里炖只老母鸡,那就算大补了。可现在鸡肉天天吃,身体怎么还这么差?这个问题让他心里一动,的确,农药和化肥越施越多,让存饥农产品成了奢侈品。再加匕最近两年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丑闻,最终让他下了自己种地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年,他没日没夜地忙碌着。不仅是为农庄的筹建到处奔波,还忙着恶补各种农业知识。都说隔行如隔山,他逼着自己不停地充电。“想要干好一个农庄,需要许多知识,得拿好几个农学硕士才行。”
今年早春,他正式搬入农庄,开始了自己的“三农”之旅。时下,许多人选择平时在市区工作,周末到农庄体验生活。而于可安选择彻底扎根农庄。在他看来,农民的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消遣。只有沉进去,才能感受到其中别样的乐趣。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于可安深知这一点,每一步者陡走得格外小心。
收获与失落
除了资本投入的风现口盈利压力,如何适应寂寞和枯燥的农庄生活,也一直困扰着他。提起这半年的生活,于可安感嘲良多。
从3月份搬到农庄算起,他每天都要干农活。播种、耕地、收割,—样都没落下。因为常常定着太阳下地,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以至于“越来越像古天乐了”。
农庄规律的作息让他的身体恢复了很多。他说,
“过去手机一响,心跳就加速。王赃每天都很安静,偶尔手初晌响,倒觉得很新鲜。才来了半年,已经减了14斤。现在我正准备戒烟。”
和身体比起来,于可安觉得精神上的收获更大。过去,每天都到收奔波,不停地和人打交道,很少有时间和朋友交流。珊在每天畦完农活后,剩下的时间就全是自己的。夏初的时候,就在院子里摘一小半筐批杷,看看电视,不亦乐乎。有时候就站在屋外的露台上,摘根黄瓜,听听夜雨。珊在偶尔有朋友去看他,都会让他恨开心。
因为,寂寞、单调的农庄生活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几个月后,他开始感觉不对了。先前住惯了高楼,搬到低矮的平房后,浓重的湿气,以及赶也赶不完的蚊子,是最现实的困扰。
除了孤独的生活,农业特有的经营模式也让他面临腓的挑战。过去每个月者隋稳定的收入,就算“月光”,熬—熬,很快就有工资进账了。现在不行。每天都得不停地投入但是必须等到几个月后卖了农作物才能收回成本。每天都在不停地开销,于可安的心里隐隐有种焦躁和不安。而且,看着昔日的朋友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自己却每天畦着在批发市场挨家挨户地推销枇杷,心里的失落显而易见。
坚持还是放弃?
谈到农庄的未来,于可安忧心忡忡:
“现在农庄刚起步,有许多工作要做,要达到良幽盾环,至少需要3年。这需要一大笔钱,可能需要5000-7000万元。”
即使实现了良性循环,高昂的成本仍是大难题。“现在一只鸭子,养殖场42天就能养到6斤半,在市场上能卖到50元一只。而像我们这样把鸭子放在农场散养3年,按照同样的收益率,至少要卖到1500元一只。吃一只这样的鸭子,恐怕配上拉菲才行,谁会来买呢?现在市场上卖的3年老鸭,也只250元。按照这样的价格卖,我连成本部收不回来。”
谈到销售,于可安说,“现在有机食品领域缺乏有公信力的认醐构,对于我们的产尉肖费者不了解,也不敢买。现在农庄的产品都是卖给朋友。大家彼此熟悉,知道你的东西确实好。”
这些问题,都不是他最担心的。土地产权扑朔迷离的未来才是他的心病。国外成功的有机农场一般是几代人连续建设,这需要有年限足够长的土地产权作保证。但是我国农业用地的产权从1999年才正式开放,“算下来,我这些地的产权只有17年。农庄要想见到成效,至少要5年以后。我们前期已经做了这么大的投入,到时候产权到期了,怎么办?”
他说, “现在单纯做农业,一年产出也就2万元,我们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就要1000多元,根本经营不下去。”高昂的成本和产权难题,逼着于可安转向农业地产的开发。生态农业芪游,或许是他的下一个目标。在他的构想中,未来农庄里会出现不同风格的农舍,游客们身居其中,推开窗,就能看到田园风光。
但这毕竟是一们番远的构想。面对眼前那么多困难,于可安在理想和现实中动摇着。他说,“我也在考虑是不是该回归都市,重新过上那种打工挣钱的生活。”
做出任何一种选择,都需要勇气。
放眼望去,种满了蔬菜、水果和庄稼的百亩田园,就是他的绿色主国。
华丽转身
眼前这个生机勃勃的农庄,是于可安耗费两年的心血。当时,他带着对绿色田园生活的渴望,从一家房产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辞职,脱掉了西装皮鞋,住进普通农舍,和朋友共同筹建了这个农庄。
谈到最初的动力,他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朋友问他,过去女人生完孩子,家里炖只老母鸡,那就算大补了。可现在鸡肉天天吃,身体怎么还这么差?这个问题让他心里一动,的确,农药和化肥越施越多,让存饥农产品成了奢侈品。再加匕最近两年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丑闻,最终让他下了自己种地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年,他没日没夜地忙碌着。不仅是为农庄的筹建到处奔波,还忙着恶补各种农业知识。都说隔行如隔山,他逼着自己不停地充电。“想要干好一个农庄,需要许多知识,得拿好几个农学硕士才行。”
今年早春,他正式搬入农庄,开始了自己的“三农”之旅。时下,许多人选择平时在市区工作,周末到农庄体验生活。而于可安选择彻底扎根农庄。在他看来,农民的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消遣。只有沉进去,才能感受到其中别样的乐趣。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于可安深知这一点,每一步者陡走得格外小心。
收获与失落
除了资本投入的风现口盈利压力,如何适应寂寞和枯燥的农庄生活,也一直困扰着他。提起这半年的生活,于可安感嘲良多。
从3月份搬到农庄算起,他每天都要干农活。播种、耕地、收割,—样都没落下。因为常常定着太阳下地,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以至于“越来越像古天乐了”。
农庄规律的作息让他的身体恢复了很多。他说,
“过去手机一响,心跳就加速。王赃每天都很安静,偶尔手初晌响,倒觉得很新鲜。才来了半年,已经减了14斤。现在我正准备戒烟。”
和身体比起来,于可安觉得精神上的收获更大。过去,每天都到收奔波,不停地和人打交道,很少有时间和朋友交流。珊在每天畦完农活后,剩下的时间就全是自己的。夏初的时候,就在院子里摘一小半筐批杷,看看电视,不亦乐乎。有时候就站在屋外的露台上,摘根黄瓜,听听夜雨。珊在偶尔有朋友去看他,都会让他恨开心。
因为,寂寞、单调的农庄生活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几个月后,他开始感觉不对了。先前住惯了高楼,搬到低矮的平房后,浓重的湿气,以及赶也赶不完的蚊子,是最现实的困扰。
除了孤独的生活,农业特有的经营模式也让他面临腓的挑战。过去每个月者隋稳定的收入,就算“月光”,熬—熬,很快就有工资进账了。现在不行。每天都得不停地投入但是必须等到几个月后卖了农作物才能收回成本。每天都在不停地开销,于可安的心里隐隐有种焦躁和不安。而且,看着昔日的朋友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自己却每天畦着在批发市场挨家挨户地推销枇杷,心里的失落显而易见。
坚持还是放弃?
谈到农庄的未来,于可安忧心忡忡:
“现在农庄刚起步,有许多工作要做,要达到良幽盾环,至少需要3年。这需要一大笔钱,可能需要5000-7000万元。”
即使实现了良性循环,高昂的成本仍是大难题。“现在一只鸭子,养殖场42天就能养到6斤半,在市场上能卖到50元一只。而像我们这样把鸭子放在农场散养3年,按照同样的收益率,至少要卖到1500元一只。吃一只这样的鸭子,恐怕配上拉菲才行,谁会来买呢?现在市场上卖的3年老鸭,也只250元。按照这样的价格卖,我连成本部收不回来。”
谈到销售,于可安说,“现在有机食品领域缺乏有公信力的认醐构,对于我们的产尉肖费者不了解,也不敢买。现在农庄的产品都是卖给朋友。大家彼此熟悉,知道你的东西确实好。”
这些问题,都不是他最担心的。土地产权扑朔迷离的未来才是他的心病。国外成功的有机农场一般是几代人连续建设,这需要有年限足够长的土地产权作保证。但是我国农业用地的产权从1999年才正式开放,“算下来,我这些地的产权只有17年。农庄要想见到成效,至少要5年以后。我们前期已经做了这么大的投入,到时候产权到期了,怎么办?”
他说, “现在单纯做农业,一年产出也就2万元,我们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就要1000多元,根本经营不下去。”高昂的成本和产权难题,逼着于可安转向农业地产的开发。生态农业芪游,或许是他的下一个目标。在他的构想中,未来农庄里会出现不同风格的农舍,游客们身居其中,推开窗,就能看到田园风光。
但这毕竟是一们番远的构想。面对眼前那么多困难,于可安在理想和现实中动摇着。他说,“我也在考虑是不是该回归都市,重新过上那种打工挣钱的生活。”
做出任何一种选择,都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