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茶叶多种植在山地,如果单一种茶,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衰退、病虫害多发、农残高等问题,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生态环境。因此,要在山地茶园引种多种植物,建設山地立体生态茶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各地茶区因地制宜,创新研究出很多立体生态茶园的建设模式。
茶一林(果)复合型
在茶园周边及园内布置成带状或网状的防护林带,以调节茶园小气候,增强茶树抵抗灾害性天气能力,可选杉树、湿地松、泡桐、合欢等。在西南茶区按20% - 30%的荫蔽度在茶行中栽植遮荫,可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温度,防止夏秋高温干旱季节芽叶新梢被灼伤,增强其持嫩性,改善其内合成分,有利品质提高;山区依据地形在山顶山岗造林,山腰山洼种茶或在坡地茶园营造水平林带,可达到减缓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肥的目的。
在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间作与茶树共生互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分枝高、春季展叶迟、生长快、效益高的果树,在茶园中间作梨、苹果、桃、李、柿、枇杷、杨梅、柚子、核桃、蜜橘、海棠、枣、葡萄等。这种模式不但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获取茶果双丰收;林木树种宜选择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两类。①速生丰产林。此类树种生长量大,成林快,用途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一般多选用杉树、水杉、泡桐、马尾松、桉树、樟树、喜树(干丈)、杨树、桤木等高杆树木。不仅在夏季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秋季落叶还能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经济效益也很高。②经济林。此类树种适宜在空地较多的丛栽式茶园中间作,一般选用油茶、漆树、乌桕、油桐、油樟、棕榈、南酸枣等中杆经济林木,与速生丰产林形成高、中、低3层茶园复合生态群落。
茶一林(果)一草复合型
在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间作与茶树共生互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分枝高、春季展叶迟、生长快、效益高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栗、柿、橡胶、乌桕、杜仲等,配置成乔一灌两层结构。使之不仅具有防护林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增加茶园收益;在茶树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台刈茶园和种植密度较稀的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高的草本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肥及中药材等,形成灌一草层结构,既增加地面覆盖、保持水土和改良熟化土壤,促进茶叶丰产,又能提高茶园的土地利用率,增加茶园收益。
茶一林(果)一花复合型
在茶园中间作梨、苹果、桃、李、柿、枇杷、杨梅、柚子、核桃、蜜橘、海棠、枣、葡萄等。这种模式不但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获取茶果双丰收;在茶园空隙适当栽植一些茉莉花、珠兰花、玉兰花、桂花等香花或者含笑、月季、茶花等花卉,形成茶与花的生态群落。间作的香花在开放时可使茶鲜叶略带有花香,而且也可以为花茶加工提供原料,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茶一林一果一草模式
“茶一林一果一草”模式:适用于地块面积较大的成片中、低海拔专业(纯)茶园(一般指树种单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茶园。在茶园路旁(包括主干道、支道和环园路等)、沟边、池旁、空闲地块和场(厂)区周围种植香樟、桂花树、台湾相思、银杏、罗汉松、天竺桂、山茶花、杉木、任豆树、降香黄檀、海南花梨木、杨梅和芒果等,以常绿树种为主,一般3-5米种植一株,乔灌结合;茶园中可选择一些高大落叶的深根系乔木如银杏、楝树、泡桐和香椿等,每公顷一般种植50 -100株为宜;树种和种植株数等具体情况依树种特性、茶树品种、茶园位置f包括海拔、坡向、坡度等)及耕作习惯等而定。通常在茶园的南坡、西坡和生产红茶、绿茶的茶园可适当多种遮阴树,而在茶园的北坡、阴坡和生产乌龙茶的茶园则少种或不种遮阴树。同时可根据茶树和遮阴树的树龄、长势适时对遮阴树进行合理修剪,控制茶园遮阴度30%左右,不超过35%。
茶一肥一草复合型
选用的绿肥多为豆科植物,与茶树间作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多选用紫云英、绿豆、花生、豇豆、蚕豆、平托花生、豌豆、饭豆、大叶猪屎豆和十字花科的油菜、肥田萝卜等;牧草在盛夏能起到遮荫作用,避免过于猛烈的光照对茶树造成伤害;还可以作为茶园地面覆盖的草源和有机肥源;此外,还可利用牧草饲养畜禽,提高山地开发利用的效益。浙江苍南县五凤乡南三头村在新建茶园中间作美国狼牙草,试验表明,牧草在盛夏能起到遮荫作用,避免过于猛烈的光照对茶树造成伤害;狼牙草在播种后短时间内就能覆盖地表,有效地保持了茶园的水土;同时还可以作为茶园地面覆盖的草源和有机肥源;此外,还可利用牧草饲养畜禽,提高山地开发利用的效益。
茶一药复合型
药用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类,木本药用植物中有许多树种的根、皮、枝叶都可以入药。杜仲、银杏、苦楝、砂仁、栀子、金银花等常用的中药与茶树间作都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草本药用植物多为阴性,适宜种植在茶蓬下或者茶园沟边地角,以增大土地覆盖率,充分利用光能,增加系统的总输出。一般选用天麻、半夏、黄连、草珊瑚、鱼腥草、金花草等。茶农在茶园中间作杜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茶一胶复合型
茶胶间作在云南、海南研究很多,推广面积也很大。茶胶群落是目前为止其他树种与云南大叶茶间作协调性最好的一个人工群落。冯耀宗等认为,茶胶群落成功的生态学原理,是将一个亚热带性质的物种云南大叶茶,加入到一个典型的热带树种橡胶的群落中,使整个群落带上了过渡性质。这种过渡性质的群落结构与过渡性质的气候得到了统一,提高了群落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茶、禽(牧)复合型
按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废弃物质,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使茶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茶、禽(牧)复合型。浙江绍兴施关林、凌国海等在茶园中养鸡,形成茶树一养鸡一鸡粪一养树的生态链,生产无公害禽产品和有机茶。浙江奇尔茶业有限公司在畲乡景宁县山区茶园试养山羊,开展生物防治试验,茶园中马唐、蕨类、燕麦草等经山羊的踩踏和采食,其长势明显减弱,生长轮次相对减少,而且羊粪作为茶园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茶、药(牧草)、禽(畜)、渔、沼型
福州市连江县长龙华侨农场的芦山工区在生态茶园建设中引入沼气池项目,建立“畜(禽)、沼、茶”、“畜(禽)、沼、渔”的物能循环模式。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池建设为中心,连接茶、畜(禽)、渔等各产业,建立猪、沼、茶(渔)三位一体的经济格局,通过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等环节,联结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达到物尽所用的效果。
山地立体生态茶园的建设,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社会、经济等效益的协调统一,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为我国茶叶生产开辟了一条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茶一林(果)复合型
在茶园周边及园内布置成带状或网状的防护林带,以调节茶园小气候,增强茶树抵抗灾害性天气能力,可选杉树、湿地松、泡桐、合欢等。在西南茶区按20% - 30%的荫蔽度在茶行中栽植遮荫,可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温度,防止夏秋高温干旱季节芽叶新梢被灼伤,增强其持嫩性,改善其内合成分,有利品质提高;山区依据地形在山顶山岗造林,山腰山洼种茶或在坡地茶园营造水平林带,可达到减缓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肥的目的。
在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间作与茶树共生互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分枝高、春季展叶迟、生长快、效益高的果树,在茶园中间作梨、苹果、桃、李、柿、枇杷、杨梅、柚子、核桃、蜜橘、海棠、枣、葡萄等。这种模式不但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获取茶果双丰收;林木树种宜选择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两类。①速生丰产林。此类树种生长量大,成林快,用途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一般多选用杉树、水杉、泡桐、马尾松、桉树、樟树、喜树(干丈)、杨树、桤木等高杆树木。不仅在夏季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秋季落叶还能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经济效益也很高。②经济林。此类树种适宜在空地较多的丛栽式茶园中间作,一般选用油茶、漆树、乌桕、油桐、油樟、棕榈、南酸枣等中杆经济林木,与速生丰产林形成高、中、低3层茶园复合生态群落。
茶一林(果)一草复合型
在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间作与茶树共生互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分枝高、春季展叶迟、生长快、效益高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栗、柿、橡胶、乌桕、杜仲等,配置成乔一灌两层结构。使之不仅具有防护林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增加茶园收益;在茶树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台刈茶园和种植密度较稀的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高的草本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肥及中药材等,形成灌一草层结构,既增加地面覆盖、保持水土和改良熟化土壤,促进茶叶丰产,又能提高茶园的土地利用率,增加茶园收益。
茶一林(果)一花复合型
在茶园中间作梨、苹果、桃、李、柿、枇杷、杨梅、柚子、核桃、蜜橘、海棠、枣、葡萄等。这种模式不但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获取茶果双丰收;在茶园空隙适当栽植一些茉莉花、珠兰花、玉兰花、桂花等香花或者含笑、月季、茶花等花卉,形成茶与花的生态群落。间作的香花在开放时可使茶鲜叶略带有花香,而且也可以为花茶加工提供原料,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茶一林一果一草模式
“茶一林一果一草”模式:适用于地块面积较大的成片中、低海拔专业(纯)茶园(一般指树种单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茶园。在茶园路旁(包括主干道、支道和环园路等)、沟边、池旁、空闲地块和场(厂)区周围种植香樟、桂花树、台湾相思、银杏、罗汉松、天竺桂、山茶花、杉木、任豆树、降香黄檀、海南花梨木、杨梅和芒果等,以常绿树种为主,一般3-5米种植一株,乔灌结合;茶园中可选择一些高大落叶的深根系乔木如银杏、楝树、泡桐和香椿等,每公顷一般种植50 -100株为宜;树种和种植株数等具体情况依树种特性、茶树品种、茶园位置f包括海拔、坡向、坡度等)及耕作习惯等而定。通常在茶园的南坡、西坡和生产红茶、绿茶的茶园可适当多种遮阴树,而在茶园的北坡、阴坡和生产乌龙茶的茶园则少种或不种遮阴树。同时可根据茶树和遮阴树的树龄、长势适时对遮阴树进行合理修剪,控制茶园遮阴度30%左右,不超过35%。
茶一肥一草复合型
选用的绿肥多为豆科植物,与茶树间作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多选用紫云英、绿豆、花生、豇豆、蚕豆、平托花生、豌豆、饭豆、大叶猪屎豆和十字花科的油菜、肥田萝卜等;牧草在盛夏能起到遮荫作用,避免过于猛烈的光照对茶树造成伤害;还可以作为茶园地面覆盖的草源和有机肥源;此外,还可利用牧草饲养畜禽,提高山地开发利用的效益。浙江苍南县五凤乡南三头村在新建茶园中间作美国狼牙草,试验表明,牧草在盛夏能起到遮荫作用,避免过于猛烈的光照对茶树造成伤害;狼牙草在播种后短时间内就能覆盖地表,有效地保持了茶园的水土;同时还可以作为茶园地面覆盖的草源和有机肥源;此外,还可利用牧草饲养畜禽,提高山地开发利用的效益。
茶一药复合型
药用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类,木本药用植物中有许多树种的根、皮、枝叶都可以入药。杜仲、银杏、苦楝、砂仁、栀子、金银花等常用的中药与茶树间作都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草本药用植物多为阴性,适宜种植在茶蓬下或者茶园沟边地角,以增大土地覆盖率,充分利用光能,增加系统的总输出。一般选用天麻、半夏、黄连、草珊瑚、鱼腥草、金花草等。茶农在茶园中间作杜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茶一胶复合型
茶胶间作在云南、海南研究很多,推广面积也很大。茶胶群落是目前为止其他树种与云南大叶茶间作协调性最好的一个人工群落。冯耀宗等认为,茶胶群落成功的生态学原理,是将一个亚热带性质的物种云南大叶茶,加入到一个典型的热带树种橡胶的群落中,使整个群落带上了过渡性质。这种过渡性质的群落结构与过渡性质的气候得到了统一,提高了群落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茶、禽(牧)复合型
按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废弃物质,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使茶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茶、禽(牧)复合型。浙江绍兴施关林、凌国海等在茶园中养鸡,形成茶树一养鸡一鸡粪一养树的生态链,生产无公害禽产品和有机茶。浙江奇尔茶业有限公司在畲乡景宁县山区茶园试养山羊,开展生物防治试验,茶园中马唐、蕨类、燕麦草等经山羊的踩踏和采食,其长势明显减弱,生长轮次相对减少,而且羊粪作为茶园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茶、药(牧草)、禽(畜)、渔、沼型
福州市连江县长龙华侨农场的芦山工区在生态茶园建设中引入沼气池项目,建立“畜(禽)、沼、茶”、“畜(禽)、沼、渔”的物能循环模式。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池建设为中心,连接茶、畜(禽)、渔等各产业,建立猪、沼、茶(渔)三位一体的经济格局,通过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等环节,联结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达到物尽所用的效果。
山地立体生态茶园的建设,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社会、经济等效益的协调统一,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为我国茶叶生产开辟了一条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