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只能“安康”是伪学问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韩国等地也有每年过端午的传统习俗。前些年,中国政府将其确定为法定假日,那一天全民放假。那天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时序虽已进入仲夏,但大多数地区天气仍然处在宜人时节,南方很多地区都要组织赛龙舟,千家万户走亲访友,还有很多人驾车外出旅游。特别是进入“微信时代”之后,大家还会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互致问候。
  多好的时日,多好的假期,曾经给无数人带来愉悦。以前我收到的问候,都是“端午节愉快”之类的祝福,但从两年前的端午节开始,问候中却流行起“端午安康”的说词,据说是某个民俗学者的倡导。大概是他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带有哀祭之意,使用“愉快”有悖于过端午的初衷。
  从学问的角度看,这个观点也许带有某种合理性,但从客观事实看,把人们早已习惯的“愉快”祝福作为禁忌,不但过于书生气,甚至有些荒诞。而且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之后才将对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古人龙图腾崇拜与祈福,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端午节安康”在史籍上并无相关记载,古人不道“端午节安康”,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因此,我每年端午节给亲友的问候照例是“愉快”,并且在前年端午节,还在朋友圈表达过自己的看法,没有人提出异议。
  没想到去年端午节,只有极少数朋友祝我快乐,其他人都是“安康”。过春节流行“福”字倒贴好些年,明摆着的荒唐却没人纠正,而“安康”流行没两年,就如此“到位”,看来大家都不敢“快乐”了,想想这个讲究,还真狠。有的人没弄明白,又怕被别人嘲笑自己“没学问”,有的人虽然不一定很赞同,但在微信里不便解释,干脆“安康”吧,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出于从众心理,所以大家都“安康”了。
  其实这个“讲究”大可不必。两千多年了,屈原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时序如此久远,“甩八百竿子”也著不了那个边际,还有必要哀伤吗?能够“哀伤”得起来吗?
  再说,更多的人只是趁着大好的节日相聚郊游踏青,吃粽子喝酒,放松一下心情,有什么必要不让“快乐”?
  或许有人联想到清明节,但清明节几乎是全民族完全意义上的祭祀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给各自逝去的亲人扫墓,怀念他们“实实在在”的先辈,一个家族的墓地里新坟旧塚躺着的是什么亲人,大多能够说得清楚,这与过端午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清明节是人们为自己逝去的亲人过节,也没有人为此互致问候。
  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为某个遥远的古人而哀伤,那么,大家往上追溯五辈,追溯到自己的天祖那一代,他们的死期顶多都不出两百年,相信很多人也无法哀伤起来。
  按照那个“讲究”,端午节那天划龙舟的人,出游的人,都必须不作言笑,实在滑稽可笑。
  早年,我曾经提出过一个“伪学问”的概念,专指某些让人敬畏却毫无意义的多余讲究,“端午安康”当属此列。
  端午节只可“安康”的说法,没有现实意义,不但别扭,也不具可行性。所以,以后端午节大家应该照样互祝愉快,愿大家快乐常在!毕竟在端午节互道“端午节快乐”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其他文献
如今的官员被查处之后,往往都会写一种名叫“忏悔书”的文字,“情不自禁”地回忆刚开始接收钱物的经历。除了个别胆大妄为之徒,大多数贪官,初受贿赂时,都有一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忐忑不安。浙江省長兴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凌凤鸣,回顾第一次有人塞给他6万元钱时:“回家后不敢正视那笔钱,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感觉那是一颗定时炸弹。”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收到第一笔大额贿赂时:“心跳加剧,头脑中有瞬间的空白,心里
期刊
如何应对泼妇、无赖这类人渣?专家们给出的“规则”“指南”和“定律”是:远离人渣、无赖和流氓,不要主动招惹他们。但是,对于已经被无赖缠上的情况,究竟该怎么应对,专家们却没有细说。  善良之人被无赖缠上,轻则影响心情、工作、生活,重則可能损失财物,受到人身伤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规则”,那些一读就懂的“定律”,几乎全都失灵了,因为无赖型人渣的特征之一是:“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期刊
凡人皆爱听美言、好听的话,古之圣贤纵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嘛。而今,“少年维特”有觅爱之困,“老将黄忠”有年齿之扰,莘莘学子中不少人更是多了外国名——“亚历(压力)山大”!烦躁啊,郁闷呢,如何从速拆解?谁来温柔抚慰?夸夸群应运而问世,且从京沪高校肇始,N群(哈哈群、抱抱群、原谅群、英语群、语音群……)丛生,红得山花烂漫一般。  夸夸群,顾名思义,专夸人的嘛,带负能量的话一句也不说,赞美
期刊
一生无悔 ●張书信  如此好心
期刊
张群是国民党元老,当年曾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追随蒋介石最久,和他关系也最密切。曾有人问他国民党在大陆失败,他是否也要负一部分没有及时进言的责任时,张群坦率地说:“我只是个厨子,主人喜欢什么菜,我做什么菜。”  张群是不是一个谄媚者,我没做过研究,但他那种主人喜欢什么就给什么的“厨子”理论却是拍马者的典型心态。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御史中丞张利贞视察河北,第一站是平卢,时任平卢兵马使的安
期刊
太太要出差半个多月,这也意味着,女儿要跟着我过半个多月有爹没妈的日子。也许是思夫心切,更一定是出于对女儿的爱,出差期间太太特意中途回家探了一趟亲。  回家放下行李,她便杀奔超市,买了小龙虾、牛肉、鸡、鱼及若干种类时令蔬菜,此外还预定了一块价格不菲的蛋糕,外加N多小零食……大包小包的食材独自拎上楼不说,她还大秀厨艺,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我和闺女自然是甩开腮帮子,吃得满嘴流油,幸福感爆棚。  看到这里
期刊
《杂文月刊》除了說真话、有良知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辩证思维。如2019年5月原创版有多篇杂文,揭示了一个共同的哲学命题一“物极必反”。  阿福老师的《从丰盛大餐到脊柱侧弯》就是用很接地气的生活小事,揭示人生哲理:太太出差因思夫念女中途回家,做了一桌丰盛大餐。本想表达对丈夫、女儿深深的爱意,却害得父女俩连吃了三天剩饭,被爱女抱怨不迭。由此引申,学校为提高教学成绩,拼命给学生增加学业负担,导致
期刊
我在一所高中学校听课,意外地发现这个班的教室里、教室后面以及某些同学的课桌下面,摆放着很多收纳箱。这些收纳箱大的有50厘米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小的体量也有前者的三分之二。这些收纳箱是干什么的?我仔细一看明白了:里面装的全是书本。原来,因为课本、辅导资料、作业本等太多,课桌抽屉与桌面已经容纳不下,所以,同学们想到了这个主意。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收纳箱进教室。收纳箱进教室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美国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有首老歌《日出日落》,至今保留在我的吉他弹唱手抄本里:“难道她就是从前的娃娃,他就是贪玩的小淘气?……啥时候她长成妙龄女郎,啥时候他长成这么高?我就记得他们昨天还很小!日出,日落,时光如流水!你看那幼苗长得多快,一夜间开出向阳花;你看那四季变得多快,给人们带来欢和泪……”  己亥仲春,云南镇雄警方发文悬赏通缉百名在逃犯罪嫌疑人,其中有个吉某生于2002
期刊
《水浒》中的史进自幼从师学棒,自视甚高,主动要与来到庄上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比试,可交手没两下,便被王进打翻在地。王教头对史进的父亲说:“令郎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小人从新点拨他。”自此,史进便拜王教头为师,摒弃花棒,潜心练得真武艺。  史进丢掉“花棒”,距今已数百年了,不知为何,还有人拾起来,耍弄得花样翻新:有的制定规划,思路要“高、大、新、全”,口号像“格句警言”,念起来慷慨激昂,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