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韩国等地也有每年过端午的传统习俗。前些年,中国政府将其确定为法定假日,那一天全民放假。那天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时序虽已进入仲夏,但大多数地区天气仍然处在宜人时节,南方很多地区都要组织赛龙舟,千家万户走亲访友,还有很多人驾车外出旅游。特别是进入“微信时代”之后,大家还会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互致问候。
多好的时日,多好的假期,曾经给无数人带来愉悦。以前我收到的问候,都是“端午节愉快”之类的祝福,但从两年前的端午节开始,问候中却流行起“端午安康”的说词,据说是某个民俗学者的倡导。大概是他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带有哀祭之意,使用“愉快”有悖于过端午的初衷。
从学问的角度看,这个观点也许带有某种合理性,但从客观事实看,把人们早已习惯的“愉快”祝福作为禁忌,不但过于书生气,甚至有些荒诞。而且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之后才将对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古人龙图腾崇拜与祈福,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端午节安康”在史籍上并无相关记载,古人不道“端午节安康”,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因此,我每年端午节给亲友的问候照例是“愉快”,并且在前年端午节,还在朋友圈表达过自己的看法,没有人提出异议。
没想到去年端午节,只有极少数朋友祝我快乐,其他人都是“安康”。过春节流行“福”字倒贴好些年,明摆着的荒唐却没人纠正,而“安康”流行没两年,就如此“到位”,看来大家都不敢“快乐”了,想想这个讲究,还真狠。有的人没弄明白,又怕被别人嘲笑自己“没学问”,有的人虽然不一定很赞同,但在微信里不便解释,干脆“安康”吧,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出于从众心理,所以大家都“安康”了。
其实这个“讲究”大可不必。两千多年了,屈原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时序如此久远,“甩八百竿子”也著不了那个边际,还有必要哀伤吗?能够“哀伤”得起来吗?
再说,更多的人只是趁着大好的节日相聚郊游踏青,吃粽子喝酒,放松一下心情,有什么必要不让“快乐”?
或许有人联想到清明节,但清明节几乎是全民族完全意义上的祭祀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给各自逝去的亲人扫墓,怀念他们“实实在在”的先辈,一个家族的墓地里新坟旧塚躺着的是什么亲人,大多能够说得清楚,这与过端午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清明节是人们为自己逝去的亲人过节,也没有人为此互致问候。
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为某个遥远的古人而哀伤,那么,大家往上追溯五辈,追溯到自己的天祖那一代,他们的死期顶多都不出两百年,相信很多人也无法哀伤起来。
按照那个“讲究”,端午节那天划龙舟的人,出游的人,都必须不作言笑,实在滑稽可笑。
早年,我曾经提出过一个“伪学问”的概念,专指某些让人敬畏却毫无意义的多余讲究,“端午安康”当属此列。
端午节只可“安康”的说法,没有现实意义,不但别扭,也不具可行性。所以,以后端午节大家应该照样互祝愉快,愿大家快乐常在!毕竟在端午节互道“端午节快乐”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多好的时日,多好的假期,曾经给无数人带来愉悦。以前我收到的问候,都是“端午节愉快”之类的祝福,但从两年前的端午节开始,问候中却流行起“端午安康”的说词,据说是某个民俗学者的倡导。大概是他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带有哀祭之意,使用“愉快”有悖于过端午的初衷。
从学问的角度看,这个观点也许带有某种合理性,但从客观事实看,把人们早已习惯的“愉快”祝福作为禁忌,不但过于书生气,甚至有些荒诞。而且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之后才将对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古人龙图腾崇拜与祈福,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端午节安康”在史籍上并无相关记载,古人不道“端午节安康”,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因此,我每年端午节给亲友的问候照例是“愉快”,并且在前年端午节,还在朋友圈表达过自己的看法,没有人提出异议。
没想到去年端午节,只有极少数朋友祝我快乐,其他人都是“安康”。过春节流行“福”字倒贴好些年,明摆着的荒唐却没人纠正,而“安康”流行没两年,就如此“到位”,看来大家都不敢“快乐”了,想想这个讲究,还真狠。有的人没弄明白,又怕被别人嘲笑自己“没学问”,有的人虽然不一定很赞同,但在微信里不便解释,干脆“安康”吧,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出于从众心理,所以大家都“安康”了。
其实这个“讲究”大可不必。两千多年了,屈原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时序如此久远,“甩八百竿子”也著不了那个边际,还有必要哀伤吗?能够“哀伤”得起来吗?
再说,更多的人只是趁着大好的节日相聚郊游踏青,吃粽子喝酒,放松一下心情,有什么必要不让“快乐”?
或许有人联想到清明节,但清明节几乎是全民族完全意义上的祭祀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给各自逝去的亲人扫墓,怀念他们“实实在在”的先辈,一个家族的墓地里新坟旧塚躺着的是什么亲人,大多能够说得清楚,这与过端午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清明节是人们为自己逝去的亲人过节,也没有人为此互致问候。
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为某个遥远的古人而哀伤,那么,大家往上追溯五辈,追溯到自己的天祖那一代,他们的死期顶多都不出两百年,相信很多人也无法哀伤起来。
按照那个“讲究”,端午节那天划龙舟的人,出游的人,都必须不作言笑,实在滑稽可笑。
早年,我曾经提出过一个“伪学问”的概念,专指某些让人敬畏却毫无意义的多余讲究,“端午安康”当属此列。
端午节只可“安康”的说法,没有现实意义,不但别扭,也不具可行性。所以,以后端午节大家应该照样互祝愉快,愿大家快乐常在!毕竟在端午节互道“端午节快乐”是一直以来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