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化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使生土逐渐熟化、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抗旱治涝能力,促进作为根系的生长以及微生物的繁衍。因此,推广深松技术既能够促进作物早熟及稳产高产,又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机械化深松;农机化全面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29-1
0 前言
农业机械深松技术是指利用动力机械完成农田深松作业的机械化技术。其目的是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透气性、加快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和数量、减少地表的径流和水分蒸发。机械深松只松土、不深翻,不改变原有土层,动土量小。机械化深松是农业机械化耕作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已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1 机械化深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作用
1.1 改变土壤结构
机械化深松能够有效打破由于长期犁耕、灭茬形成的坚硬犁底土层,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机械深松后,土层的深度、密度非常适合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1.2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机械化深松作业可以提高土壤的贮水能力,使土壤在干旱少雨季节能够从心土层开始提墒,从而提高耕作层的蓄水能力。降低地表的水分蒸发与径流损失,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1.3 排涝除盐
机械深松可有效排出土壤的水涝、盐碱,适合在半干旱盐碱地块作业。深松作业只松土、不翻土,因此适于黑土层浅,不宜翻地的地块作业。
1.4 节约成本
机械深松与其它作业相比阻力小,效率高,成本低。深松机具的部件结构性能独特,工作阻力明显小于铧式犁耕翻,工作效率更高,作业成本更低。
1.5 保护环境
机械深松不改变地块的原有土层结构,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场沙和浮尘天气,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 机械化深松的种类和特点
2.1 按作业性质分
机械化深松按照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和全面深松两种。局部深松是指利用杆齿、凿形铲或铧对土壤进行间隔性局部深松。全面深松是指利用深松犁对地块进行全方位深松,适用于农田的基本建设,用于改善土壤浅耕层的性质。由于间隔深松形成了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因此在生产上优于全面深松,推广应用较为广泛。
2.2 按机具的结构原理分
按照深松机具的结构原理可将深松作业分为振动湜深松、鹅掌式深松、凿式深松、翼铲式深松等。不同的机具由于结构特点不同,作业性质存在差异,适用的土壤、耕地类型也相应的不同。需要打破土壤犁底层进行松土的地块多使用全面深松,需要打破土壤犁底层,提高土壤贮水能力的地块多使用局部深松。有的机具兼有局部、全面两种深松技术特点,如振动深松机、全方位深松机等。
3 机械化深松技术的推广现状
机械深松既能大面积提高中、低产田的作物产量,又能增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机械化深松的地块,作物的抗倒伏、抗干旱能力明显增强。机械化深松技术具有节省、长效、科学的优点。但目前很多地方的机械化深松技术仍然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这项效益高、见效快的先进技术推广非常缓慢。
3.1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农业上拥有的深松机具数量比较少,因为深松作业多以大型拖拉机为动力,而大型拖拉机的价位相对比较高,很多农民不能承受,加之农民对深松的认识不到位,虽然国家有农机补贴,还是很少有农民自愿投资购买深松机具。机具数量不够,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全面推广只能是一句空话。
3.2 农机服务组织不健全
目前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下,大机械耕作与小地块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种植地块小,大型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较低,这就需要农机服务组织发挥其统一组织的作用,统一收种,统一安排作业次序,实行作物连片种植。
3.3 缺乏推广后劲
新技术的推广一版需要经历一个“政府示范群众看,群众见利跟着干”的过程,机械化深松作为一项全新技术,必须经历一个示范推广的过程,而现在示范推广缺乏机械,户营深松机械由于利用率低,作业成本高,农民难以接受作业价位,严重的制约了机械深松技术推广范围的扩大。
4 机械化深松作业的原则
应根据土壤的墒情和耕层的质地确定机械化深松。耕层深厚、土壤无树根、石头等硬物杂质的地块宜深松;土壤含水量较高,粘重的地块不宜深松作业,特别是全方位深松作业,否则来年地块会出现坚硬板结状况而无法耕作;深度应根据深松目的和土壤质地确定,需要排涝、排盐的地块松土深度应为40-50cm。需要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地块,应根据耕层状况选择合适的深松深度;提倡秋季全面深松为主,夏季局部深松为辅。
5 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发展前景
机械化深松技术如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机结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将会具有广阔说的发展前景。现代农业耕作技术最基本的要求是讲究效果和整体,机械化深松技术优点很多,但单凭此一项技术很难道道预想中的增产效果,必须将现代农业、农机增产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完全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在我国北方农业种植区,水资源贫乏,水利条件较差,只有发展机械化深松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李新泉(1972-),男,吉林桦甸人,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农业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
关键词:机械化深松;农机化全面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29-1
0 前言
农业机械深松技术是指利用动力机械完成农田深松作业的机械化技术。其目的是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透气性、加快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和数量、减少地表的径流和水分蒸发。机械深松只松土、不深翻,不改变原有土层,动土量小。机械化深松是农业机械化耕作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已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1 机械化深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作用
1.1 改变土壤结构
机械化深松能够有效打破由于长期犁耕、灭茬形成的坚硬犁底土层,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机械深松后,土层的深度、密度非常适合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1.2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机械化深松作业可以提高土壤的贮水能力,使土壤在干旱少雨季节能够从心土层开始提墒,从而提高耕作层的蓄水能力。降低地表的水分蒸发与径流损失,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1.3 排涝除盐
机械深松可有效排出土壤的水涝、盐碱,适合在半干旱盐碱地块作业。深松作业只松土、不翻土,因此适于黑土层浅,不宜翻地的地块作业。
1.4 节约成本
机械深松与其它作业相比阻力小,效率高,成本低。深松机具的部件结构性能独特,工作阻力明显小于铧式犁耕翻,工作效率更高,作业成本更低。
1.5 保护环境
机械深松不改变地块的原有土层结构,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场沙和浮尘天气,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 机械化深松的种类和特点
2.1 按作业性质分
机械化深松按照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和全面深松两种。局部深松是指利用杆齿、凿形铲或铧对土壤进行间隔性局部深松。全面深松是指利用深松犁对地块进行全方位深松,适用于农田的基本建设,用于改善土壤浅耕层的性质。由于间隔深松形成了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因此在生产上优于全面深松,推广应用较为广泛。
2.2 按机具的结构原理分
按照深松机具的结构原理可将深松作业分为振动湜深松、鹅掌式深松、凿式深松、翼铲式深松等。不同的机具由于结构特点不同,作业性质存在差异,适用的土壤、耕地类型也相应的不同。需要打破土壤犁底层进行松土的地块多使用全面深松,需要打破土壤犁底层,提高土壤贮水能力的地块多使用局部深松。有的机具兼有局部、全面两种深松技术特点,如振动深松机、全方位深松机等。
3 机械化深松技术的推广现状
机械深松既能大面积提高中、低产田的作物产量,又能增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机械化深松的地块,作物的抗倒伏、抗干旱能力明显增强。机械化深松技术具有节省、长效、科学的优点。但目前很多地方的机械化深松技术仍然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这项效益高、见效快的先进技术推广非常缓慢。
3.1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农业上拥有的深松机具数量比较少,因为深松作业多以大型拖拉机为动力,而大型拖拉机的价位相对比较高,很多农民不能承受,加之农民对深松的认识不到位,虽然国家有农机补贴,还是很少有农民自愿投资购买深松机具。机具数量不够,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全面推广只能是一句空话。
3.2 农机服务组织不健全
目前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下,大机械耕作与小地块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种植地块小,大型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较低,这就需要农机服务组织发挥其统一组织的作用,统一收种,统一安排作业次序,实行作物连片种植。
3.3 缺乏推广后劲
新技术的推广一版需要经历一个“政府示范群众看,群众见利跟着干”的过程,机械化深松作为一项全新技术,必须经历一个示范推广的过程,而现在示范推广缺乏机械,户营深松机械由于利用率低,作业成本高,农民难以接受作业价位,严重的制约了机械深松技术推广范围的扩大。
4 机械化深松作业的原则
应根据土壤的墒情和耕层的质地确定机械化深松。耕层深厚、土壤无树根、石头等硬物杂质的地块宜深松;土壤含水量较高,粘重的地块不宜深松作业,特别是全方位深松作业,否则来年地块会出现坚硬板结状况而无法耕作;深度应根据深松目的和土壤质地确定,需要排涝、排盐的地块松土深度应为40-50cm。需要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地块,应根据耕层状况选择合适的深松深度;提倡秋季全面深松为主,夏季局部深松为辅。
5 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发展前景
机械化深松技术如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机结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将会具有广阔说的发展前景。现代农业耕作技术最基本的要求是讲究效果和整体,机械化深松技术优点很多,但单凭此一项技术很难道道预想中的增产效果,必须将现代农业、农机增产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完全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在我国北方农业种植区,水资源贫乏,水利条件较差,只有发展机械化深松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李新泉(1972-),男,吉林桦甸人,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农业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