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在绿色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却有一定的偏差,存在三个迷思。
迷思一:只要视觉中的绿色。该观点认为绿色就是自然的单纯颜色的绿色,认为绿色多了就是绿色发展。在此认识下,一些地方大量种植草坪或者毁坏原始植被种速生林木。其实,这种所谓的绿色发展是伪绿色发展。只有颜色上的绿色,没有生态质量的绿色,只是满足了视觉的绿,并不一定能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那种不因地制宜种植草坪的绿,那种不顾客观条件毁灭原始植被种植单一树种的绿色树林,其生态质量并不高,只是一个 “花架子”,被称为是带绿的 “绿色沙漠”,中看不中用。这种只满足了视觉需求的绿色,与真正的绿色发展相差十万八千里。
迷思二:要绿色不要发展。此观点认为,为了保护环境,发展给环境让路,不能有任何影响环境的发展,这是一种极端的环保主义,将绿色与发展割裂开来,导致绿色与发展绝对的对立。这样做虽然保住了绿色,但不能解决人的生存或者富裕生活问题,这种靠发展停滞保持绿色的模式,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过着苦日子,绝不是当地百姓要的生活,只让其保护环境不让其发展的模式是错误的,这种模式不是绿色发展。必须破除这种保护环境的迷思,给发展一定的空间和地位,才能解决贫穷问题。
迷思三:要发展不要绿色。该观点认为,发展是要付出环境代价的,为了发展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只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其结果是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迅速破坏,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 “空心化”现象,其后果是雖然经济发展了,但环境被严重破坏,蓝蓝的天变得灰蒙蒙,青青的水变得黑黢黢,绿绿的地变得沙漠化,鸟鸣蝶飞的生物变得稀少,人吃的不安全,呼吸的不安全,喝的也不安全,连视觉都充满灰色。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导致发展与环境双输的格局。
要破解这三个迷思,首先,要认识到绿色发展重点还是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绿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没有变;其次,要认识到发展方式的改变,不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是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的绿色化,即对发展进行“绿化”,是“绿化”发展。绿色发展并不仅是要绿色,也不仅是要发展,而是要将绿色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发展的方式进行“绿化”,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不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性的破坏,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不让经济发展掉队。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迷思一:只要视觉中的绿色。该观点认为绿色就是自然的单纯颜色的绿色,认为绿色多了就是绿色发展。在此认识下,一些地方大量种植草坪或者毁坏原始植被种速生林木。其实,这种所谓的绿色发展是伪绿色发展。只有颜色上的绿色,没有生态质量的绿色,只是满足了视觉的绿,并不一定能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那种不因地制宜种植草坪的绿,那种不顾客观条件毁灭原始植被种植单一树种的绿色树林,其生态质量并不高,只是一个 “花架子”,被称为是带绿的 “绿色沙漠”,中看不中用。这种只满足了视觉需求的绿色,与真正的绿色发展相差十万八千里。
迷思二:要绿色不要发展。此观点认为,为了保护环境,发展给环境让路,不能有任何影响环境的发展,这是一种极端的环保主义,将绿色与发展割裂开来,导致绿色与发展绝对的对立。这样做虽然保住了绿色,但不能解决人的生存或者富裕生活问题,这种靠发展停滞保持绿色的模式,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过着苦日子,绝不是当地百姓要的生活,只让其保护环境不让其发展的模式是错误的,这种模式不是绿色发展。必须破除这种保护环境的迷思,给发展一定的空间和地位,才能解决贫穷问题。
迷思三:要发展不要绿色。该观点认为,发展是要付出环境代价的,为了发展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只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其结果是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迅速破坏,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 “空心化”现象,其后果是雖然经济发展了,但环境被严重破坏,蓝蓝的天变得灰蒙蒙,青青的水变得黑黢黢,绿绿的地变得沙漠化,鸟鸣蝶飞的生物变得稀少,人吃的不安全,呼吸的不安全,喝的也不安全,连视觉都充满灰色。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导致发展与环境双输的格局。
要破解这三个迷思,首先,要认识到绿色发展重点还是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绿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没有变;其次,要认识到发展方式的改变,不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是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的绿色化,即对发展进行“绿化”,是“绿化”发展。绿色发展并不仅是要绿色,也不仅是要发展,而是要将绿色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发展的方式进行“绿化”,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不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性的破坏,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不让经济发展掉队。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