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病例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将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常规清创纱条填塞,二组使用内涂莫匹罗星纱条引流,共计两种临床治疗方法。在对临床治疗的数据做出按时记录和统计分析后,可以发现二组使用内涂莫匹罗星纱条引流的情况下,其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治愈情况、切口愈合速度都相对更见成效,其差异统计意义为(P<0.05)。因此得出在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情况下,应当使用内涂莫匹罗星内涂莫匹罗星纱条引流的治疗措施,下文将具体对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病例统计、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数据分析和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意义阐述做出详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妇外科 切口感染 临床治疗 莫匹罗星纱条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293-01
1 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病例统计
伴随当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技术和医疗诊断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妇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是一个发生率高、愈合时间缓慢、给感染患者造成相当程度疼痛感的术后伴发疾病。为了减缓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为了降低妇外科切口感染的發生率,为了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我院选取了从2011年至2014年期间的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对治疗记录和统计数值做出分析和总结,以图寻找高效、迅速治愈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治疗过程中将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常规清创啥提哦填塞,二组使用内涂莫匹罗星纱条引流,共计两种临床治疗方法。在妇外科切口的术后观察的四到八天内,切口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痛、红肿、发热或者疼痛等情况,将术后切口内产生脓性分泌物,切口处的敷料可以看到出血渗液,一组和二组的切口感染程度和症状相同并且具有比较性,其差异统计意义为(P<0.05)。
2 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数据分析
在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发现和观察到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后,一组和二组都首先使用广谱抗生素并进行药敏培养,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可以先停止使用广谱抗生素。一组在处理感染切口的过程中,先将感染切口处的缝合线拆下,将感染切口内部渗出的脓性分泌物采样并进行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对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伤患处的脓性分泌物进行完全、细致地彻底清理和消毒,使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感染切口的清洗和处理,留置碘仿纱条做好引流措施。安排医护人员定时给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患者更换药物,换药频率保证在日均一至三次。当观察到切口感染患者的伤患处长出新肉芽后,可以对切口进行第二次缝合处理,使用红外线灯进行感染切口照射杀菌处理,照射的频率维持在每天两次,照射的时间保持在每次十五分钟。两周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可以将缝合线拆下。二组对感染切口的处理和清理措施与一组相同,使用莫匹罗星涂抹在感染切口内,并同时留置凡士林纱条做好引流措施。安排医护人员定时给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患者更换药物,换药频率保证在日均一至三次。当观察到切口感染患者的伤患处长出新肉芽后,可以对切口进行第二次缝合处理,使用红外线灯进行感染切口照射杀菌处理,照射的频率维持在每天两次,照射的时间保持在每次十五分钟。两周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可以将缝合线拆下。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3.0版,一组和二组之间的计量数据使用(x±t),统计数据使用t检验,可以发现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治疗情况和切口愈合速度都要比一组的情况好,其差异统计意义为(P<0.05)。
表一 一组和二组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数据比较(x±t)
3 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意义阐述
由于人体自身脂肪过多和身体免疫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或者在妇外科手术进行时发生的医疗措施和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容易增加妇外科切口感染的几率,例如没有在缝合切口后立刻采取止血措施,病原菌滋生于患者体内,那么在手术的四至八天后就会产生手术切口处感染的情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痛、红肿、发热或者疼痛等情况,将术后切口内产生脓性分泌物,切口处的敷料可以看到出血渗液。而在对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的分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一组单纯使用常规清创纱条填塞的治疗处理方法,患者切口感染的愈合与恢复速度相对较慢,而二组在使用了内图莫匹罗星纱条引流的情况下,其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治愈情况、切口愈合速度都相对更见成效。通过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的分组临床治疗,对患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与方法、患者治愈效果与情况等一系列数据做出记录与分析,得出二组使用莫匹罗星纱条引流治疗更有效果的结论(P<0.05)。
综上所述,在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莫匹罗星纱条引流比较而言是快速并且高效的治疗处理措施,能够加快切口感染的愈合恢复,减缓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林,杨振宇.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31) [2] 陆亚达.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时机与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0(12)
[3] 张沛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8)
[4] 乔渝.普外科切口感染20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5)
[5] 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
【关键词】 妇外科 切口感染 临床治疗 莫匹罗星纱条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293-01
1 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病例统计
伴随当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技术和医疗诊断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妇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是一个发生率高、愈合时间缓慢、给感染患者造成相当程度疼痛感的术后伴发疾病。为了减缓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为了降低妇外科切口感染的發生率,为了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我院选取了从2011年至2014年期间的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对治疗记录和统计数值做出分析和总结,以图寻找高效、迅速治愈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治疗过程中将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常规清创啥提哦填塞,二组使用内涂莫匹罗星纱条引流,共计两种临床治疗方法。在妇外科切口的术后观察的四到八天内,切口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痛、红肿、发热或者疼痛等情况,将术后切口内产生脓性分泌物,切口处的敷料可以看到出血渗液,一组和二组的切口感染程度和症状相同并且具有比较性,其差异统计意义为(P<0.05)。
2 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数据分析
在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发现和观察到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后,一组和二组都首先使用广谱抗生素并进行药敏培养,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可以先停止使用广谱抗生素。一组在处理感染切口的过程中,先将感染切口处的缝合线拆下,将感染切口内部渗出的脓性分泌物采样并进行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对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伤患处的脓性分泌物进行完全、细致地彻底清理和消毒,使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感染切口的清洗和处理,留置碘仿纱条做好引流措施。安排医护人员定时给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患者更换药物,换药频率保证在日均一至三次。当观察到切口感染患者的伤患处长出新肉芽后,可以对切口进行第二次缝合处理,使用红外线灯进行感染切口照射杀菌处理,照射的频率维持在每天两次,照射的时间保持在每次十五分钟。两周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可以将缝合线拆下。二组对感染切口的处理和清理措施与一组相同,使用莫匹罗星涂抹在感染切口内,并同时留置凡士林纱条做好引流措施。安排医护人员定时给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患者更换药物,换药频率保证在日均一至三次。当观察到切口感染患者的伤患处长出新肉芽后,可以对切口进行第二次缝合处理,使用红外线灯进行感染切口照射杀菌处理,照射的频率维持在每天两次,照射的时间保持在每次十五分钟。两周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可以将缝合线拆下。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3.0版,一组和二组之间的计量数据使用(x±t),统计数据使用t检验,可以发现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治疗情况和切口愈合速度都要比一组的情况好,其差异统计意义为(P<0.05)。
表一 一组和二组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数据比较(x±t)
3 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意义阐述
由于人体自身脂肪过多和身体免疫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或者在妇外科手术进行时发生的医疗措施和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容易增加妇外科切口感染的几率,例如没有在缝合切口后立刻采取止血措施,病原菌滋生于患者体内,那么在手术的四至八天后就会产生手术切口处感染的情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痛、红肿、发热或者疼痛等情况,将术后切口内产生脓性分泌物,切口处的敷料可以看到出血渗液。而在对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的分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一组单纯使用常规清创纱条填塞的治疗处理方法,患者切口感染的愈合与恢复速度相对较慢,而二组在使用了内图莫匹罗星纱条引流的情况下,其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治愈情况、切口愈合速度都相对更见成效。通过60例妇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的分组临床治疗,对患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与方法、患者治愈效果与情况等一系列数据做出记录与分析,得出二组使用莫匹罗星纱条引流治疗更有效果的结论(P<0.05)。
综上所述,在妇外科切口感染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莫匹罗星纱条引流比较而言是快速并且高效的治疗处理措施,能够加快切口感染的愈合恢复,减缓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林,杨振宇.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31) [2] 陆亚达.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时机与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0(12)
[3] 张沛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8)
[4] 乔渝.普外科切口感染20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5)
[5] 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