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剖宫手术下第3次剖宫产的临床情况。方法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7月共收治28例第三次选择剖宫产孕妇,选取上述孕妇为研究对象,将选择采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行第3次手术的孕妇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改良式剖宫产术行第3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开腹时间以及腹腔及腹壁粘连等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取出胎儿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式剖宫产第3次开腹明显较第2次困难,且腹腔及腹壁各组织层粘连严重,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开腹较对照组简单,腹腔各组织均有粘连,但粘连情况较轻,因此,在基层医院,对于多次妊娠孕妇,可采取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
【关键词】剖宫产;3次;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12-02
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行剖宫产,愈合后腹腔部位各组织的粘连情况不一样,而腹腔或腹壁之间组织的粘连情况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孕妇造成的影响较大。本文选择28例3次剖宫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7月共收治28例第三次选择剖宫产孕妇,选取上述孕妇为研究对象,上述研究对象中,将选择改良式剖宫产术行第3次剖宫产后的1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另外15例采取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行剖宫产术后的孕妇作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在第3次和前2次剖宫产时所表现出来的生产指征并无明显性差异,前两次切口均属于甲级愈合。两组产妇在年龄、距离第2次剖宫产时间、体重指数以及并发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且除了有过剖宫产史外,无其他腹腔手术史。
1.2方法对照组产妇行改良式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产妇在接受上述手术进行剖宫产时,均实施相同的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第3次术中情况,记录和分析两组产妇腹腔、腹壁之间组织的粘连情况,记录两组产妇开腹所需时间、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取出胎儿时间。
1.3统计学方法将上述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3例产妇中,13例腹壁组织间粘连严重,粘连严重率为100.0%,10例腹腔内组织粘连严重,筋膜被切开后,腹腔内的腹直肌分离较为困难,同时有部分腹直肌和原子宫切口部位发生紧密粘连,这对二者之间的钝性分离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该组产妇中并未见明显的膀胱上移;而观察组产妇中,有11例产妇腹壁粘连严重,另外4例产妇粘连情况较轻,粘连严重率为73.3%。该组孕妇在进行开腹的过程中,解剖均较为清晰,开腹较对照组容易,粘连情况均为膀胱上移,且上移部位位于原子宫切口处,且膀胱不能轻易下移,故在子宫肌层进行处理时采取倒“T”字形式进行切开,这样能避免对膀胱造成误伤。两组产妇粘连情况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产妇开腹平均时间为(5.1±0.7)min,对照组产妇开腹平均时间为(9.3±1.1)min,两组上述指标对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取出胎儿所需平均时间依次为(2.3±0.2)min和(2.5±0.3)min,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41.3±17.3)min和(43.2±16.7)min,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剖宫产作为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手术风险,同时也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的并发症,而子宫破裂及大出血作为3次剖宫产引发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可以直接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不同剖宫产方式会对产妇的腹腔、腹壁预后情况造成不同的影响,故而其腹腔粘连的情况也不一样。在本组产妇对象中,采取改良式剖宫术产妇腹壁粘连情况明显比采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的腹壁粘连情况严重,且对照组开腹时间也明显长于观察组,而两组产妇在手术持续时间以及胎儿取出时间等指标上却没有明显差异性;在对照组中,由于其腹腔粘连情况主要集中在腹壁的组织之间以及腹腔组织与子宫之间,不会造成膀胱上移,因此,在术中没有分离子宫和膀胱的问题,这也有效的减少了第3次剖宫产中对膀胱的干扰和损伤;而由于观察组产妇其腹腔粘连情况主要集中于子宫和膀胱之间,在打开子宫腹膜后,不能轻易的下推膀胱,因此,在术中容易对膀胱造成损伤,故采取倒“T”字方式对子宫进行切开,这样避免了上提膀胱,减少了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的可能性,这为以后再次剖宫分娩减少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对于想要生育2胎、3胎乃至4胎的孕妇,在进行第一次剖宫产术时,应该尽可能选择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术,这能有效的减少子宫下段和膀胱粘连的可能性,为以后的剖宫产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梅.第三次剖宫产19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248-248.
【关键词】剖宫产;3次;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12-02
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行剖宫产,愈合后腹腔部位各组织的粘连情况不一样,而腹腔或腹壁之间组织的粘连情况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孕妇造成的影响较大。本文选择28例3次剖宫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7月共收治28例第三次选择剖宫产孕妇,选取上述孕妇为研究对象,上述研究对象中,将选择改良式剖宫产术行第3次剖宫产后的1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另外15例采取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行剖宫产术后的孕妇作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在第3次和前2次剖宫产时所表现出来的生产指征并无明显性差异,前两次切口均属于甲级愈合。两组产妇在年龄、距离第2次剖宫产时间、体重指数以及并发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且除了有过剖宫产史外,无其他腹腔手术史。
1.2方法对照组产妇行改良式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产妇在接受上述手术进行剖宫产时,均实施相同的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第3次术中情况,记录和分析两组产妇腹腔、腹壁之间组织的粘连情况,记录两组产妇开腹所需时间、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取出胎儿时间。
1.3统计学方法将上述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3例产妇中,13例腹壁组织间粘连严重,粘连严重率为100.0%,10例腹腔内组织粘连严重,筋膜被切开后,腹腔内的腹直肌分离较为困难,同时有部分腹直肌和原子宫切口部位发生紧密粘连,这对二者之间的钝性分离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该组产妇中并未见明显的膀胱上移;而观察组产妇中,有11例产妇腹壁粘连严重,另外4例产妇粘连情况较轻,粘连严重率为73.3%。该组孕妇在进行开腹的过程中,解剖均较为清晰,开腹较对照组容易,粘连情况均为膀胱上移,且上移部位位于原子宫切口处,且膀胱不能轻易下移,故在子宫肌层进行处理时采取倒“T”字形式进行切开,这样能避免对膀胱造成误伤。两组产妇粘连情况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产妇开腹平均时间为(5.1±0.7)min,对照组产妇开腹平均时间为(9.3±1.1)min,两组上述指标对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取出胎儿所需平均时间依次为(2.3±0.2)min和(2.5±0.3)min,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41.3±17.3)min和(43.2±16.7)min,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剖宫产作为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手术风险,同时也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的并发症,而子宫破裂及大出血作为3次剖宫产引发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可以直接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不同剖宫产方式会对产妇的腹腔、腹壁预后情况造成不同的影响,故而其腹腔粘连的情况也不一样。在本组产妇对象中,采取改良式剖宫术产妇腹壁粘连情况明显比采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的腹壁粘连情况严重,且对照组开腹时间也明显长于观察组,而两组产妇在手术持续时间以及胎儿取出时间等指标上却没有明显差异性;在对照组中,由于其腹腔粘连情况主要集中在腹壁的组织之间以及腹腔组织与子宫之间,不会造成膀胱上移,因此,在术中没有分离子宫和膀胱的问题,这也有效的减少了第3次剖宫产中对膀胱的干扰和损伤;而由于观察组产妇其腹腔粘连情况主要集中于子宫和膀胱之间,在打开子宫腹膜后,不能轻易的下推膀胱,因此,在术中容易对膀胱造成损伤,故采取倒“T”字方式对子宫进行切开,这样避免了上提膀胱,减少了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的可能性,这为以后再次剖宫分娩减少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对于想要生育2胎、3胎乃至4胎的孕妇,在进行第一次剖宫产术时,应该尽可能选择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术,这能有效的减少子宫下段和膀胱粘连的可能性,为以后的剖宫产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梅.第三次剖宫产19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