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犁的森林比金山银山还要贵重。” 张尊孝说,“因为新疆处于戈壁沙漠,种出一棵树是相当难的。我从入队到现在,种了一千多棵树了。”
伊犁州森林消防支队被誉为当地的“生态铁军”,自2002年建队以来担负着这里的防火灭火、山岳救援等多种灾害救援任务。伊犁河谷171.56万公顷森林和1879.1万公顷草原天然草场,是张尊孝和队友们的“战场和兄弟”。
从功夫小子到斜杠消防员
在入新疆之前,张尊孝的梦想一直是 “像李小龙一样”,因为他出生在了一个习武家庭,15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入行。
儿时的训练经历异常辛苦,“扎马步、倒立、跳墙这些动作练了将近两个月,训练对我一个10来岁的孩子来说是相当累了。”据张尊孝介绍,后来父亲还专门为他做了一根简易双节棍,刚开始练双节棍时由于把握不准,弄得身上到处都是或轻或重的外伤。后来,张尊孝进入白银市一所中职学校担任双节棍教练。
“当时面临一个困境,家里条件不好,继续学习武术走专业道路需要不少钱,后来我也想通了,保家卫国也是行武者之道路,父母对我的这个决定也特别支持,所以就入伍参军了。”张尊孝表示。
2013年,张尊孝应征入伍,从家乡甘肃白银来到了新疆伊犁。第二年,他从新兵连分配到了伊犁森林消防支队伊宁大队一中队。从那时起,他就铆足了劲,整内务、练体能、学技能,样样不甘人后。下队后半年,他在支队组织的“岗位练精兵”比武竞赛中斩获佳绩……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卻因为岗位需要,被中队安排当了文书。此后他几易岗位,战斗班班长、兼职新闻报道员,此外他还搞起了专利发明,开始朝着斜杠青年的方向迈进。
近距离面对“死亡”
新疆气候干旱,森林一旦着火,火势极易蔓延。每一次逆行与烈焰扑斗,他们会怕吗?“第一次很怕。”入队7年,张尊孝虽然参加了大小任务50余次,但是对第一次救火的场景记忆却最为深刻。
2014年伊犁特克斯发生森林火灾,因为队里人员不足,所以挑选了3名业务最好的新兵上场。“记得我们背上装备赶赴火场时,走了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并且都是山路,特别危险。” 据张尊孝回忆,“当时我很害怕,但是中队长说了一句:‘人员不够你们三个新兵上,素质这么好,上去别给我丢人,其他班长多教教。’等上了车以后慢慢平静下来,仔细一想当兵不就是为了执行任务吗?三个新兵决定相互加加油,也就不怎么感到害怕了。”大火历经7天才被扑灭,这也是张尊孝迄今为止出任务时间最久的一次。
此后,再出任务时,这群平均年龄不满25岁的大男孩就会相互打气:“干就完了。”
2018年4月15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兵团四师六十三团驻地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发生森林火灾。当时,火灾现场多为沼泽地,植被以芦苇、灌木林为主,植被茂密,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张尊孝所带的班级根据上级命令,赶赴火场组织扑救。那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死亡离自己这么近,但是也是这场任务,改变了他。
“张班长、张班长,我的水壶背带被树枝挂断了……”“我的挎包带也被挂住……”灭火现场,班里的两名同志在战斗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拽断,先打火……”他当机立断让队员把挎包带先弄断了。
“如果有更轻便的便携装备,那就好了。”从那次灭火作战教训中,张尊孝脑海中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于是,他就反复琢磨、学习、研究,跟着了魔一样,由于理论水平较低,他只能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忘记吃饭、忘记熄灯那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8个月苦思冥想,2018年12月,张尊孝的研究成果——战术马甲“雏形”显现。其间,他结合自身的实际作战经验,经过反复改良验证,终于在2019年3月,第一幅灭火作战马甲绘制“出炉”。为了能够验证这款马甲的实用性,他还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认证,2020年3月底,他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下一步,研究成果应会在灭火作战中试用。
为岗位需要“学到老”
2019年4月,张尊孝被调入支队机关兼任新闻报道员一职,他又要在新的岗位从头学起。
因为没有接触过新闻写作,张尊孝就和图书室里一摞摞各种各样的报纸“死磕”。他对照报纸上刊发的稿件,一篇篇地“照葫芦画瓢”,各种题材都尝试去写。同时,他购买专业书籍,先后自学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Office文本编辑软件等。每当遇到大型会议、重大节日等重要节点,他的工作模式就变成了白加黑,经常顾不上吃饭,没时间休息。
一个多月后,张尊孝至今记忆犹新的新闻处女作——《巡护路上的红孩儿》发表了,仅有100个字的“豆腐块”刊发于应急管理报。拿着报纸,张尊孝躲在图书室里激动得手舞足蹈。如今,他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宣传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先后发表报道150多篇。
目前,张尊孝又开始了新的研究。“在研究一套卫兵防身术,希望成功之后能为队友的安全增加一重保障。”
伊犁州森林消防支队被誉为当地的“生态铁军”,自2002年建队以来担负着这里的防火灭火、山岳救援等多种灾害救援任务。伊犁河谷171.56万公顷森林和1879.1万公顷草原天然草场,是张尊孝和队友们的“战场和兄弟”。
从功夫小子到斜杠消防员
在入新疆之前,张尊孝的梦想一直是 “像李小龙一样”,因为他出生在了一个习武家庭,15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入行。
儿时的训练经历异常辛苦,“扎马步、倒立、跳墙这些动作练了将近两个月,训练对我一个10来岁的孩子来说是相当累了。”据张尊孝介绍,后来父亲还专门为他做了一根简易双节棍,刚开始练双节棍时由于把握不准,弄得身上到处都是或轻或重的外伤。后来,张尊孝进入白银市一所中职学校担任双节棍教练。
“当时面临一个困境,家里条件不好,继续学习武术走专业道路需要不少钱,后来我也想通了,保家卫国也是行武者之道路,父母对我的这个决定也特别支持,所以就入伍参军了。”张尊孝表示。
2013年,张尊孝应征入伍,从家乡甘肃白银来到了新疆伊犁。第二年,他从新兵连分配到了伊犁森林消防支队伊宁大队一中队。从那时起,他就铆足了劲,整内务、练体能、学技能,样样不甘人后。下队后半年,他在支队组织的“岗位练精兵”比武竞赛中斩获佳绩……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卻因为岗位需要,被中队安排当了文书。此后他几易岗位,战斗班班长、兼职新闻报道员,此外他还搞起了专利发明,开始朝着斜杠青年的方向迈进。
近距离面对“死亡”
新疆气候干旱,森林一旦着火,火势极易蔓延。每一次逆行与烈焰扑斗,他们会怕吗?“第一次很怕。”入队7年,张尊孝虽然参加了大小任务50余次,但是对第一次救火的场景记忆却最为深刻。
2014年伊犁特克斯发生森林火灾,因为队里人员不足,所以挑选了3名业务最好的新兵上场。“记得我们背上装备赶赴火场时,走了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并且都是山路,特别危险。” 据张尊孝回忆,“当时我很害怕,但是中队长说了一句:‘人员不够你们三个新兵上,素质这么好,上去别给我丢人,其他班长多教教。’等上了车以后慢慢平静下来,仔细一想当兵不就是为了执行任务吗?三个新兵决定相互加加油,也就不怎么感到害怕了。”大火历经7天才被扑灭,这也是张尊孝迄今为止出任务时间最久的一次。
此后,再出任务时,这群平均年龄不满25岁的大男孩就会相互打气:“干就完了。”
2018年4月15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兵团四师六十三团驻地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发生森林火灾。当时,火灾现场多为沼泽地,植被以芦苇、灌木林为主,植被茂密,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张尊孝所带的班级根据上级命令,赶赴火场组织扑救。那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死亡离自己这么近,但是也是这场任务,改变了他。
“张班长、张班长,我的水壶背带被树枝挂断了……”“我的挎包带也被挂住……”灭火现场,班里的两名同志在战斗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拽断,先打火……”他当机立断让队员把挎包带先弄断了。
“如果有更轻便的便携装备,那就好了。”从那次灭火作战教训中,张尊孝脑海中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于是,他就反复琢磨、学习、研究,跟着了魔一样,由于理论水平较低,他只能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忘记吃饭、忘记熄灯那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8个月苦思冥想,2018年12月,张尊孝的研究成果——战术马甲“雏形”显现。其间,他结合自身的实际作战经验,经过反复改良验证,终于在2019年3月,第一幅灭火作战马甲绘制“出炉”。为了能够验证这款马甲的实用性,他还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认证,2020年3月底,他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下一步,研究成果应会在灭火作战中试用。
为岗位需要“学到老”
2019年4月,张尊孝被调入支队机关兼任新闻报道员一职,他又要在新的岗位从头学起。
因为没有接触过新闻写作,张尊孝就和图书室里一摞摞各种各样的报纸“死磕”。他对照报纸上刊发的稿件,一篇篇地“照葫芦画瓢”,各种题材都尝试去写。同时,他购买专业书籍,先后自学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Office文本编辑软件等。每当遇到大型会议、重大节日等重要节点,他的工作模式就变成了白加黑,经常顾不上吃饭,没时间休息。
一个多月后,张尊孝至今记忆犹新的新闻处女作——《巡护路上的红孩儿》发表了,仅有100个字的“豆腐块”刊发于应急管理报。拿着报纸,张尊孝躲在图书室里激动得手舞足蹈。如今,他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宣传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先后发表报道150多篇。
目前,张尊孝又开始了新的研究。“在研究一套卫兵防身术,希望成功之后能为队友的安全增加一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