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是音乐基础教育中重要的表演实践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力,更为重要的是,其实训过程中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价值。在对长春市第52中学的合唱训练调研与走访过程中,发掘出了已经基本成型的“三段式”人文精神培育模式,历经多次走访和亲身观摩、指导合唱实践后总结各宗经验,尤其是人文精神在合唱实训过程中的培育模式方面的尝试,调查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 合唱 人文精神 核心素养
一、研究缘起
《多元音乐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于2016年12月8日,2017年4月20日,吉林省教育学会正式下达立项通知,获批为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的选题在“一带一路”国策背景下而产生。“一带一路”国策将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理论与认同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基础教育是實现世界民族文化理解与认同的重要阵地,以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的进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合唱(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人文精神(Humanism):“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
三、三段式培育模式的调研
长春市第52中学是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重点中学,并且由第52中校领导、老师所组成的52中教育集团在长春市目前已经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度,因此,课题组将长春市第52中作为试点学校之一,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方面的调研与走访。在走访以刘晓梅老师为代表的合唱实训团队时发现,长春市52中合唱实训在长达十余年排练与演出实践中,坚持研究合唱队实践活动对于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方法与作用,并逐渐摸索出一条可行的培育模式。以下是通过调研所了解到的三段式培育模式的三阶段构成形式及其内涵。
三段式培育阶段主要由认识阶段、理解阶段、重构阶段构成。在认识阶段中,主要通过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差异性,使学生认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并建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在理解阶段中,主要通过多声部协作与配合,结合音乐作品自身的文化特质,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在重构阶段中,通过亲身表演合唱作品,以自身对人文精神的领悟诠释音乐,展现人文精神作用下的艺术表现力。
(一)认识阶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发展中,文化认同成为保存文化传统、吸收异文化的重要基础。从相对论的角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文化观念,是中学阶段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精心的培养和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潜移默化的感悟,并最终辅助学生将自身的感悟凝结成宝贵的人文精神。
在音乐表演形式中,合唱以群体参与表演,相对比较容易展现出音乐表演艺术的人文性特征。为突出训练内容的人文精神,合唱作品需要精心选择。除选取中国传统的优秀合唱作品外,还有意识的选取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合唱实训过程中,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存在形态,近而学会用平等、尊重的目光去看待和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在认识阶段,长春市52中学的合唱教学团队建立了一个观念——多元文化背景下建立科学的文化观念;精选一些曲目——精心挑选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认识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
(二)理解阶段
把通过感观获取的人文精神信息在合唱排练实践中,在逐渐掌握音乐技能的基础上,深入理解音乐文化,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在这一阶段里,不仅要重视合唱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并且还将团体中的互相帮扶与关爱看作培育人文精神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重构阶段
重构(Refactoring)“源于西方软件设计学。就是在不改变软件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合唱实训中人文精神的重构阶段是在认识、理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用自身的行为表现出人文精神,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在表演的舞台上,在合唱表演中表现出高文化的特性。在这一阶段里,学生的人文思想经历不断的凝结后产生突破,以自己的方式表现文人精神,完成至关重要的培育步骤。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透过合唱的实践,学会点燃人文精神的“火把”,照亮人生的前途。本阶段更多的体现出对于人文精神的“收获”以及通过富含人文精神的表达所赢得的荣誉。
四、结论
在这个三段式的人文精神的精心培育下,52中学合唱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在近十年二道区合唱比赛中履获特等奖,并且在2014年到2017年获长春市“千童之声”合唱比赛特等奖。
在十余年的合唱实训中,以刘晓梅老师为代表的教学团队从细节入手,将排练、演出每一个微观环节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通过“认识—理解—重构”三个阶段深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三段式的培育模式。这种模式汇集了思想观念的影响力、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实践行动的影响力,在这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些实践与尝试,仅仅是合唱实训中的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模式的一种尝试,音乐实践教学工作还需要继续摸索与总结,以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基础音乐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徐志坚.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J].常熟高专学报,2001,(06).
[3][美]Joshua Kerievsky 著.杨光,刘基诚 译.重构与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清明,吕世民.“以人为本”的合唱训练初探[J].大众文艺,2012,(22) :1.
[6]刘清明.《近十年(2005-2015)吉林省省属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研究综述[J].通俗歌曲,2016,(12) :140-141.
[7]刘清明.以器乐教学为核心 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J].通俗歌曲,2016,(10) :115-116.
[8]刘清明.《2005年-2014年吉林省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 :21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多元音乐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3513137B。
【关键词】音乐教育 合唱 人文精神 核心素养
一、研究缘起
《多元音乐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于2016年12月8日,2017年4月20日,吉林省教育学会正式下达立项通知,获批为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的选题在“一带一路”国策背景下而产生。“一带一路”国策将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理论与认同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基础教育是實现世界民族文化理解与认同的重要阵地,以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的进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合唱(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人文精神(Humanism):“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
三、三段式培育模式的调研
长春市第52中学是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重点中学,并且由第52中校领导、老师所组成的52中教育集团在长春市目前已经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度,因此,课题组将长春市第52中作为试点学校之一,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方面的调研与走访。在走访以刘晓梅老师为代表的合唱实训团队时发现,长春市52中合唱实训在长达十余年排练与演出实践中,坚持研究合唱队实践活动对于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方法与作用,并逐渐摸索出一条可行的培育模式。以下是通过调研所了解到的三段式培育模式的三阶段构成形式及其内涵。
三段式培育阶段主要由认识阶段、理解阶段、重构阶段构成。在认识阶段中,主要通过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差异性,使学生认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并建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在理解阶段中,主要通过多声部协作与配合,结合音乐作品自身的文化特质,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在重构阶段中,通过亲身表演合唱作品,以自身对人文精神的领悟诠释音乐,展现人文精神作用下的艺术表现力。
(一)认识阶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发展中,文化认同成为保存文化传统、吸收异文化的重要基础。从相对论的角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文化观念,是中学阶段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精心的培养和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潜移默化的感悟,并最终辅助学生将自身的感悟凝结成宝贵的人文精神。
在音乐表演形式中,合唱以群体参与表演,相对比较容易展现出音乐表演艺术的人文性特征。为突出训练内容的人文精神,合唱作品需要精心选择。除选取中国传统的优秀合唱作品外,还有意识的选取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合唱实训过程中,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存在形态,近而学会用平等、尊重的目光去看待和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在认识阶段,长春市52中学的合唱教学团队建立了一个观念——多元文化背景下建立科学的文化观念;精选一些曲目——精心挑选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认识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
(二)理解阶段
把通过感观获取的人文精神信息在合唱排练实践中,在逐渐掌握音乐技能的基础上,深入理解音乐文化,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在这一阶段里,不仅要重视合唱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并且还将团体中的互相帮扶与关爱看作培育人文精神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重构阶段
重构(Refactoring)“源于西方软件设计学。就是在不改变软件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合唱实训中人文精神的重构阶段是在认识、理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用自身的行为表现出人文精神,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在表演的舞台上,在合唱表演中表现出高文化的特性。在这一阶段里,学生的人文思想经历不断的凝结后产生突破,以自己的方式表现文人精神,完成至关重要的培育步骤。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透过合唱的实践,学会点燃人文精神的“火把”,照亮人生的前途。本阶段更多的体现出对于人文精神的“收获”以及通过富含人文精神的表达所赢得的荣誉。
四、结论
在这个三段式的人文精神的精心培育下,52中学合唱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在近十年二道区合唱比赛中履获特等奖,并且在2014年到2017年获长春市“千童之声”合唱比赛特等奖。
在十余年的合唱实训中,以刘晓梅老师为代表的教学团队从细节入手,将排练、演出每一个微观环节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通过“认识—理解—重构”三个阶段深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三段式的培育模式。这种模式汇集了思想观念的影响力、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实践行动的影响力,在这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些实践与尝试,仅仅是合唱实训中的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模式的一种尝试,音乐实践教学工作还需要继续摸索与总结,以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基础音乐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徐志坚.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J].常熟高专学报,2001,(06).
[3][美]Joshua Kerievsky 著.杨光,刘基诚 译.重构与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清明,吕世民.“以人为本”的合唱训练初探[J].大众文艺,2012,(22) :1.
[6]刘清明.《近十年(2005-2015)吉林省省属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研究综述[J].通俗歌曲,2016,(12) :140-141.
[7]刘清明.以器乐教学为核心 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J].通俗歌曲,2016,(10) :115-116.
[8]刘清明.《2005年-2014年吉林省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 :21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多元音乐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351313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