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二四小组”又叫“一二四学习小组”,是我校应用于班级管理、学生自管和互助合作的一种管理形式,在为提高常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方面收到显著效益。将“一二四小组”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创新,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具体实践。2006年9月,本人在教学中试着运用“一二四小组”,四年来,收益匪浅。现就“一二四小组”,结合本人教学实际,作如下总结,与同行们进行商榷。
一、“一二四小组”的含义及组织形式
“一二四小组”采取的是每组近似七人,组内“一人带两人、两人带四人”的小组管理模式。在组织关系上是递进关系,管理时实行互动管理,组织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组长(A),两个副组长(B1、B2),其余为组员(C1、C2、C3、C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班级人数,依据七人一组进行分组,如班级人数不是七的倍数的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分组学习时,实行互动管理,组长,组织和带领全组的同学,副组长配合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学习。副组长对组长负责,组员对副组长负责,全组对组长负责。
二、用好“一二四小组”的意义
1.“一二四小组”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创新
分组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信息技术老师在实施时通常是按座位进行的,相邻的两桌或三桌就是一组,每组人数4-6人。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对信息技术的爱好程度都没能得到充分的考虑,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一二四小组”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创新,依据“一二四小组”进行分组,每组近似七人,组员之间的个性差异的概率小了,组长和副组长的职务的诱惑力,带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学的组织更趋于流畅。
2.“一二四小组”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通过人员编组形成互动管理的“链”,使管理行为能层层深入,落到实处。通过管理任务和目标任务的分解,缩短检查和反馈时间,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组长的带领,副组长的配合,组员的参与,学生的操作水平在示范与学习、帮助与被帮助、检查与被检查中得到提高,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3.“一二四小组”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通过组员间、组际间的竞争,引入激励机制,激活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示范与学习、帮助与被帮助、检查与被检查的角色互换和互动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和合作配合能力。一二四小组”每组七人,组长和副组长的选择上不是“非某人不可”,而是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调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用好“一二四小组”
1.建好小组
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时期可以采用不同的人员分组方法。要考虑好组长的人选,组长要具有影响力、号召力,不同的学习项目可以选择不同的组长。要把组长培养成各组的“领头雁”,而不是老师的“监视器”,要考虑组长、副组长、组员之间的关系,要易沟通、好合作,不能有“成见”或“过节”。各组可以自己选择组名或直接用组长的名字命名,增强组长及组员的责任感、荣誉感。
2.制定规则
要依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在学期开始利用室内课进行宣讲,并征询学生意见,让学生都能理解和服从。要建立组长、副组长、组员之间的双向负责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并能依据制度和规则进行考核。“一二四小组”实际上是“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互相管理、互相制约的关系,组员对组长负责的同时还要对组长有监督责任,对不称职的组长、副组长及时撤换。
3.精心指导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对个别现象进行个别疏理和辅导,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小结,及时调整。要注重培养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树立其在学生中威信。指导他们开展本组工作,在学习过程利用游戏、比赛等手段调动组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本组间的互动学习、评价鼓励,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张华伟)
一、“一二四小组”的含义及组织形式
“一二四小组”采取的是每组近似七人,组内“一人带两人、两人带四人”的小组管理模式。在组织关系上是递进关系,管理时实行互动管理,组织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组长(A),两个副组长(B1、B2),其余为组员(C1、C2、C3、C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班级人数,依据七人一组进行分组,如班级人数不是七的倍数的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分组学习时,实行互动管理,组长,组织和带领全组的同学,副组长配合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学习。副组长对组长负责,组员对副组长负责,全组对组长负责。
二、用好“一二四小组”的意义
1.“一二四小组”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创新
分组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信息技术老师在实施时通常是按座位进行的,相邻的两桌或三桌就是一组,每组人数4-6人。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对信息技术的爱好程度都没能得到充分的考虑,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一二四小组”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创新,依据“一二四小组”进行分组,每组近似七人,组员之间的个性差异的概率小了,组长和副组长的职务的诱惑力,带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学的组织更趋于流畅。
2.“一二四小组”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通过人员编组形成互动管理的“链”,使管理行为能层层深入,落到实处。通过管理任务和目标任务的分解,缩短检查和反馈时间,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组长的带领,副组长的配合,组员的参与,学生的操作水平在示范与学习、帮助与被帮助、检查与被检查中得到提高,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3.“一二四小组”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通过组员间、组际间的竞争,引入激励机制,激活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示范与学习、帮助与被帮助、检查与被检查的角色互换和互动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和合作配合能力。一二四小组”每组七人,组长和副组长的选择上不是“非某人不可”,而是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调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用好“一二四小组”
1.建好小组
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时期可以采用不同的人员分组方法。要考虑好组长的人选,组长要具有影响力、号召力,不同的学习项目可以选择不同的组长。要把组长培养成各组的“领头雁”,而不是老师的“监视器”,要考虑组长、副组长、组员之间的关系,要易沟通、好合作,不能有“成见”或“过节”。各组可以自己选择组名或直接用组长的名字命名,增强组长及组员的责任感、荣誉感。
2.制定规则
要依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在学期开始利用室内课进行宣讲,并征询学生意见,让学生都能理解和服从。要建立组长、副组长、组员之间的双向负责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并能依据制度和规则进行考核。“一二四小组”实际上是“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互相管理、互相制约的关系,组员对组长负责的同时还要对组长有监督责任,对不称职的组长、副组长及时撤换。
3.精心指导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巡回指导。对个别现象进行个别疏理和辅导,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小结,及时调整。要注重培养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树立其在学生中威信。指导他们开展本组工作,在学习过程利用游戏、比赛等手段调动组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本组间的互动学习、评价鼓励,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