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更是一个国家得以兴旺发展的源动力,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任何学科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无端地框架式作文训练,使得学生的写作積极性受到挫伤,难以真正拓宽题材、表达自我,更无从谈及由此带来的创新精神培养。
对于教师来讲,不能一味守旧,而是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创新思维展现的机会。比如仅就题材选择的环节来看,独辟蹊径的视角便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用自我批判、创新角度、开拓思维以及科研关照等几种指导方法,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自我批判
教师要敢于去除各种教育束缚,真正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使之大胆选择那些表达自我,特别是尝试应用自我批判精神的,这对于作文题材独辟蹊径也是大有帮助的。
例如当要求学生创作《我背地里做过的一件事》时,教师便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出自己藏在心里的秘密,无论是正确的事、错误的事;聪明的事、愚蠢的事;勇敢的事、害羞的事,皆可以自由选择,把作文选题过程置于广阔的空间范围之内。再比如当要求学生创作“有意义的一件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高度生活化的情境氛围中去:“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好的,可能是不好的,我们可以把他写出来,当作对自己成功经历的一次反思。”
二、创新角度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入到独特的题材创新视域中去。比如当要求创作《记一个熟悉的人》时,很多学生都会写刻苦学习的同学、爱生敬业的老师、慈祥和蔼的妈妈等,这些作文的题材过于泛滥,而且难写出新意,虽然不能全面否定此类题材,但可从创新角度来分析,毕竟不够理想。若是学生可以创新角度,写生活中遇到的爱管“闲事”的邻居,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不受大家喜欢,但却能够在关键时刻维护他人利益,和坏人相抗争,写起来就自然容易吸引人。
另外,此种题材的呈现,也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启示,那就是若想真正实现作文题材上的独辟蹊径,即应注意作文内容的生活化皈依,越是生动体现生活,越能让作文表现得更加充实有趣,按照这种视角进行创作,不仅使作文题材无处着落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好文章也将随之呈现。
三、开拓思维
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在作文题材选择思维上的开拓。首先,要求其避免单一思维模式的陷阱,使其产生思维求异的可能性,从而以更流畅更敏捷的思考方式应对题材选择与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力求使学生克服思维单向模式的干扰,尝试反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应用。像接触到《我的课余生活》这一作文任务时,传统思维往往着眼于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来的文章难免相似之处甚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其道而行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从自身所处实际情况出发,写平时的课余生活之贫乏无味,这样表达起来更容易产生真情实感。
其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避免传统思维的惯性,使思维走向变通的渠道,也就是达到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比如在创作《小草》这篇作文题目时,学生会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到赞美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大胆开拓思维,走出思维惯性的误区,从其他方面完成立意。比如可以从小草所具有的巨大
药用价值着手,进行相应的题材选择,还可以从小草植根于地下的特点着手,将题材设定为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为基础的故事。通过多种思路的开拓,学生的题材选择视野自然变得开阔了,在开阔的视野之中,作文创作必将走向更大的成功。
四、科研关照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入到科研的视角,引导大家将考察、参观、种植等科学研究的经历融入到作文选题中来,说明情节是如何生动有趣、知识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的。
比如,学生会在生物课堂上接触到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实验完成之后,语文教师即可以鼓励学生创作相应的科研活动文章。学生由于有了亲身参与活动的基础,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特殊经历,因此对于作文题材的应用也更容易产生强烈兴趣。
在这种题材的关照下,学生可以创作出非常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其中既包括科研实验的准备过程,也包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择相应题材,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题材的选择是初中生作文创作的关键一步,而可以应用的作文题材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可谓随处可见,对于会选材的同学来说,信手拈来毫无费力,而对于不会选材的同学来说,却存在无材可选或者是选而陈旧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具慧眼,在作文题材上独辟蹊径,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衡量,以取得更加理想的引导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视阈下初中语文问题情境创设研究》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226300)
对于教师来讲,不能一味守旧,而是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创新思维展现的机会。比如仅就题材选择的环节来看,独辟蹊径的视角便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用自我批判、创新角度、开拓思维以及科研关照等几种指导方法,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自我批判
教师要敢于去除各种教育束缚,真正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使之大胆选择那些表达自我,特别是尝试应用自我批判精神的,这对于作文题材独辟蹊径也是大有帮助的。
例如当要求学生创作《我背地里做过的一件事》时,教师便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出自己藏在心里的秘密,无论是正确的事、错误的事;聪明的事、愚蠢的事;勇敢的事、害羞的事,皆可以自由选择,把作文选题过程置于广阔的空间范围之内。再比如当要求学生创作“有意义的一件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高度生活化的情境氛围中去:“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好的,可能是不好的,我们可以把他写出来,当作对自己成功经历的一次反思。”
二、创新角度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入到独特的题材创新视域中去。比如当要求创作《记一个熟悉的人》时,很多学生都会写刻苦学习的同学、爱生敬业的老师、慈祥和蔼的妈妈等,这些作文的题材过于泛滥,而且难写出新意,虽然不能全面否定此类题材,但可从创新角度来分析,毕竟不够理想。若是学生可以创新角度,写生活中遇到的爱管“闲事”的邻居,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不受大家喜欢,但却能够在关键时刻维护他人利益,和坏人相抗争,写起来就自然容易吸引人。
另外,此种题材的呈现,也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启示,那就是若想真正实现作文题材上的独辟蹊径,即应注意作文内容的生活化皈依,越是生动体现生活,越能让作文表现得更加充实有趣,按照这种视角进行创作,不仅使作文题材无处着落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好文章也将随之呈现。
三、开拓思维
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在作文题材选择思维上的开拓。首先,要求其避免单一思维模式的陷阱,使其产生思维求异的可能性,从而以更流畅更敏捷的思考方式应对题材选择与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力求使学生克服思维单向模式的干扰,尝试反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应用。像接触到《我的课余生活》这一作文任务时,传统思维往往着眼于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来的文章难免相似之处甚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其道而行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从自身所处实际情况出发,写平时的课余生活之贫乏无味,这样表达起来更容易产生真情实感。
其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避免传统思维的惯性,使思维走向变通的渠道,也就是达到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比如在创作《小草》这篇作文题目时,学生会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到赞美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大胆开拓思维,走出思维惯性的误区,从其他方面完成立意。比如可以从小草所具有的巨大
药用价值着手,进行相应的题材选择,还可以从小草植根于地下的特点着手,将题材设定为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为基础的故事。通过多种思路的开拓,学生的题材选择视野自然变得开阔了,在开阔的视野之中,作文创作必将走向更大的成功。
四、科研关照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入到科研的视角,引导大家将考察、参观、种植等科学研究的经历融入到作文选题中来,说明情节是如何生动有趣、知识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的。
比如,学生会在生物课堂上接触到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实验完成之后,语文教师即可以鼓励学生创作相应的科研活动文章。学生由于有了亲身参与活动的基础,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特殊经历,因此对于作文题材的应用也更容易产生强烈兴趣。
在这种题材的关照下,学生可以创作出非常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其中既包括科研实验的准备过程,也包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择相应题材,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题材的选择是初中生作文创作的关键一步,而可以应用的作文题材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可谓随处可见,对于会选材的同学来说,信手拈来毫无费力,而对于不会选材的同学来说,却存在无材可选或者是选而陈旧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具慧眼,在作文题材上独辟蹊径,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衡量,以取得更加理想的引导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视阈下初中语文问题情境创设研究》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