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表现和实现的理论,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财务目标的演进过程,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并阐明了其内涵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财务目标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今天重提财务目标这一基本问题有其现实意义。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提出了“财务目标是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李心合,2003)的观点。
一、企业财务目标的演化
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导向,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演绎着财务目标的发展。企业价值导向基本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前,企业的价值导向是“股东至上”,企业的一切组织活动都围绕着股东利益展开,财务目标也以股东利益为主体提出,如净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第二阶段20 世纪30 年代至80 年代后期,经历了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人们开始对“股东至上”的价值导向产生质疑,人们开始关注除股东以外的相关者利益。在1939 年美国著名的Petter. Letton 法案中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体现了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使人们开始接受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念。第三阶段是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在美国由于“敌意收购”及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股东利益最大化受到了挑战, 许多主张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们纷纷改变自己的立场转向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同时财务目标也经历了从股东价值为导向转向以相关利益者为导向的演变过程。
从财务目标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目标始终在追求财务目标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只是不同阶段利益最大化的主体不同而已。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提出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法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策略和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及效益等因素,正确处理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如同利润最大化向股东权益最大化转变一样,股东权益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为企业价值,一些财务学者正确地指出:“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1]“企业价值通俗地说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在对企业评价时,着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2]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相比较其他财务管理目标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王化成,1999)。
然而,该观点仍受到批评:一是概念上的模糊;二是测算上的困难。另外,也有学者提出,财务目标“最大化”的提法是一种极端化的表述,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的最大化,经营者受到外界和自身的约束,也缺乏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在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下,企业是各种利益主体利益的集合体,不可能实现股东或某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袁振兴,2004)。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研究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通常说的利益相关者是广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Freeman,1984)。由于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一定的投资,同时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企业都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为保证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给与相应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撤出其投资,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融合
实际上,企业价值最大化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5)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人,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人的长期稳定增长;(6)讲求信誉,注意企业形象的宣传;(7)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法规,但一旦立法颁布实施,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都应严格执行。
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更加关注被创造出的价值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这种分配会对企业进一步的价值创造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正是我们强调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意义所在。合理的价值分配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合在一起,就是要用价值最大化指导企业的理财行为,并将创造出的更大价值即“ 馅饼”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进而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2]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1999,10:32-36
[3]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财务与会计,1999,03:19-20
关键词:财务目标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今天重提财务目标这一基本问题有其现实意义。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提出了“财务目标是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李心合,2003)的观点。
一、企业财务目标的演化
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导向,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演绎着财务目标的发展。企业价值导向基本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前,企业的价值导向是“股东至上”,企业的一切组织活动都围绕着股东利益展开,财务目标也以股东利益为主体提出,如净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第二阶段20 世纪30 年代至80 年代后期,经历了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人们开始对“股东至上”的价值导向产生质疑,人们开始关注除股东以外的相关者利益。在1939 年美国著名的Petter. Letton 法案中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体现了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使人们开始接受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念。第三阶段是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在美国由于“敌意收购”及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股东利益最大化受到了挑战, 许多主张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们纷纷改变自己的立场转向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同时财务目标也经历了从股东价值为导向转向以相关利益者为导向的演变过程。
从财务目标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目标始终在追求财务目标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只是不同阶段利益最大化的主体不同而已。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提出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法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策略和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及效益等因素,正确处理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如同利润最大化向股东权益最大化转变一样,股东权益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为企业价值,一些财务学者正确地指出:“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1]“企业价值通俗地说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在对企业评价时,着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2]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相比较其他财务管理目标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王化成,1999)。
然而,该观点仍受到批评:一是概念上的模糊;二是测算上的困难。另外,也有学者提出,财务目标“最大化”的提法是一种极端化的表述,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的最大化,经营者受到外界和自身的约束,也缺乏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在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下,企业是各种利益主体利益的集合体,不可能实现股东或某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袁振兴,2004)。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研究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通常说的利益相关者是广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Freeman,1984)。由于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一定的投资,同时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企业都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为保证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给与相应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撤出其投资,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融合
实际上,企业价值最大化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5)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人,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人的长期稳定增长;(6)讲求信誉,注意企业形象的宣传;(7)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法规,但一旦立法颁布实施,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都应严格执行。
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更加关注被创造出的价值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这种分配会对企业进一步的价值创造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正是我们强调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意义所在。合理的价值分配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合在一起,就是要用价值最大化指导企业的理财行为,并将创造出的更大价值即“ 馅饼”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进而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2]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1999,10:32-36
[3]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财务与会计,1999,0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