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白木通采收期及晒干、阴干、烘干等3种初加工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11月至翌年1月的秋冬季为白木通的最佳采收期,50 ℃鼓风烘干法是白木通最佳的干燥方法。
关键词 白木通;规范化;采收;加工
中图分类号 S56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70-03
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Shimizu]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是重要的中药材[1],与同属植物三叶木通、木通的藤茎入药,均为常用中药材“木通”,其近成熟果实入药,均为中药材“预知子”[2-3]。白木通的采收方法,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报道,《中华本草》记载“在秋冬季割取部分老藤,晒干或烘干”,《中国药典》记载“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4-6]。根据上述文献的报道,无法确定白木通的最佳采收期,因此对其合理采收期的研究很有必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收期试验
1.1.1 试验材料。分别于2014年11月20日(休眠期)、2015年1月20日(萌芽前)、2015年3月20日(展叶期)采割东林基地的白木通。
1.1.2 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即3个不同采收期,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6 m2,除收获时间不同外,其他栽培方法相同,对所采的药材除去杂质后进行测产,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采收期。
1.1.3 测定内容与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考察不同采收期的白木通茎藤的有效成分含量。
1.2 初加工方法试验
1.2.1 试验材料。白木通药材,2014年11月20日采于东林基地人工种植的白木通茎藤,趁鲜切小段。
1.2.2 试验方法。一般药材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干燥方法常采用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而白木通的干燥方法《中华本草》记载采用晒干或烘干,而《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则为阴干,为此以齐墩果酸(HPLC)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的干燥方法以及不同的干燥温度对白木通有效成分的影响。
阴干法:随机称取一定的药材,置于阴凉通风处,记录时间。
晒干法:随机称取一定的药材,平摊于簸箕中,日出后置太阳光充足处晒,日落后收回置阴凉通风处,记录时间。
烘干法:随机称取一定的药材,平摊于托盘中,置电热鼓风干燥箱中,按设定的温度进行干燥,记录时间。
含水量的测定:将不同干燥方法所得的药材,粉碎过二号筛,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水分测定法中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项下有关操作进行。
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木通含量测定项有关规定进行[7-9]。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收期
不同采收期白木通齐墩果酸含量见图1、表1、图2、图3。从表1可以看出,以11月至翌年1月间采收为好,即秋冬季节采收。
2.2 初加工方法
不同加工方法白木通齐墩果酸含量见图4、表2、图5、图6、图7、图8。从表2可以看出,原药材50 ℃烘干有效
成分(齐墩果酸)的含量最高,达1.22%,而100 ℃烘干,有效成分含量最低,为0.16%。从有效成分的含量来看,50 ℃烘干>阴干法>晒干>70 ℃烘干>100 ℃烘干。最佳的干燥方法应该是烘干法(50 ℃鼓风)。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以药材齐墩果酸含量为准,白木通以11月至1翌年月间采收,即秋冬季节采收最佳。白木通药材的干燥方法从有效成分含量、干燥时间2个角度来考虑应该选择趁鲜切成薄片,然后50 ℃烘干。该方法操作简单,切实可行,不仅可以避免原药材干燥后切片难且易损伤机器等缺点,而且干燥时间短、有效成分的含量保留率高。因此,白木通的干燥方法初步拟定为趁鲜切成薄片,50 ℃烘干或阴干。但在大规模生产时也可采用晒干法。
4 参考文献
[1] 熊大胜,曹庸,牟子平,等.白木通生物学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1):85-90.
[2] 熊大胜,牟子平,雷红梅,等.白木通叶片生长生物学特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3):98-101.
[3] 李金光,李嘉瑞.白木通果实生物学特征及营养成分的研究院[J].广西植物,1991,11(2):189-192.
[4] 周惠玲,陈明德,吴乔明.新型果树白木通扦插育苗试验研究[J].种子,2002(6):108-109.
[5] 崔国林,扬文月,李国芹,等.白木通育苗研究[J].南阳农业科技,1998(2):19.
[6] 刘慧敏,王智民.白木通中的一个新的三萜苷类化合物[J].药学学报,2006(9):835-839.
[7] 《江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江西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7.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3.
[9] 部帮有,张时煌,刘梅影,等.新型藤本油料植物白木通的开发与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 (9):20-22.
关键词 白木通;规范化;采收;加工
中图分类号 S56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70-03
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Shimizu]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是重要的中药材[1],与同属植物三叶木通、木通的藤茎入药,均为常用中药材“木通”,其近成熟果实入药,均为中药材“预知子”[2-3]。白木通的采收方法,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报道,《中华本草》记载“在秋冬季割取部分老藤,晒干或烘干”,《中国药典》记载“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4-6]。根据上述文献的报道,无法确定白木通的最佳采收期,因此对其合理采收期的研究很有必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收期试验
1.1.1 试验材料。分别于2014年11月20日(休眠期)、2015年1月20日(萌芽前)、2015年3月20日(展叶期)采割东林基地的白木通。
1.1.2 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即3个不同采收期,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6 m2,除收获时间不同外,其他栽培方法相同,对所采的药材除去杂质后进行测产,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采收期。
1.1.3 测定内容与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考察不同采收期的白木通茎藤的有效成分含量。
1.2 初加工方法试验
1.2.1 试验材料。白木通药材,2014年11月20日采于东林基地人工种植的白木通茎藤,趁鲜切小段。
1.2.2 试验方法。一般药材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干燥方法常采用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而白木通的干燥方法《中华本草》记载采用晒干或烘干,而《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则为阴干,为此以齐墩果酸(HPLC)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的干燥方法以及不同的干燥温度对白木通有效成分的影响。
阴干法:随机称取一定的药材,置于阴凉通风处,记录时间。
晒干法:随机称取一定的药材,平摊于簸箕中,日出后置太阳光充足处晒,日落后收回置阴凉通风处,记录时间。
烘干法:随机称取一定的药材,平摊于托盘中,置电热鼓风干燥箱中,按设定的温度进行干燥,记录时间。
含水量的测定:将不同干燥方法所得的药材,粉碎过二号筛,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水分测定法中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项下有关操作进行。
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木通含量测定项有关规定进行[7-9]。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收期
不同采收期白木通齐墩果酸含量见图1、表1、图2、图3。从表1可以看出,以11月至翌年1月间采收为好,即秋冬季节采收。
2.2 初加工方法
不同加工方法白木通齐墩果酸含量见图4、表2、图5、图6、图7、图8。从表2可以看出,原药材50 ℃烘干有效
成分(齐墩果酸)的含量最高,达1.22%,而100 ℃烘干,有效成分含量最低,为0.16%。从有效成分的含量来看,50 ℃烘干>阴干法>晒干>70 ℃烘干>100 ℃烘干。最佳的干燥方法应该是烘干法(50 ℃鼓风)。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以药材齐墩果酸含量为准,白木通以11月至1翌年月间采收,即秋冬季节采收最佳。白木通药材的干燥方法从有效成分含量、干燥时间2个角度来考虑应该选择趁鲜切成薄片,然后50 ℃烘干。该方法操作简单,切实可行,不仅可以避免原药材干燥后切片难且易损伤机器等缺点,而且干燥时间短、有效成分的含量保留率高。因此,白木通的干燥方法初步拟定为趁鲜切成薄片,50 ℃烘干或阴干。但在大规模生产时也可采用晒干法。
4 参考文献
[1] 熊大胜,曹庸,牟子平,等.白木通生物学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1):85-90.
[2] 熊大胜,牟子平,雷红梅,等.白木通叶片生长生物学特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3):98-101.
[3] 李金光,李嘉瑞.白木通果实生物学特征及营养成分的研究院[J].广西植物,1991,11(2):189-192.
[4] 周惠玲,陈明德,吴乔明.新型果树白木通扦插育苗试验研究[J].种子,2002(6):108-109.
[5] 崔国林,扬文月,李国芹,等.白木通育苗研究[J].南阳农业科技,1998(2):19.
[6] 刘慧敏,王智民.白木通中的一个新的三萜苷类化合物[J].药学学报,2006(9):835-839.
[7] 《江西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江西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7.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3.
[9] 部帮有,张时煌,刘梅影,等.新型藤本油料植物白木通的开发与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 (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