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4月-2018年10月份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患者98例,按照收治时间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循证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组间互比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开展循证护理,是对治疗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住院时间
心肌梗死主要因为冠状动脉发生闭塞,无法为心肌提供血流灌注,使得心肌部分坏死,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一些心肌梗死后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对于此类患者予以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不可轻视[1]。本文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筛选2017年4月-2018年10月份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患者98例,将以上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的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循证组,每组均纳入49例患者。常规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6.9±6.5)岁。循证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5.3±6.1)岁。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疾病发生入院后予以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迅速予以积极的治疗。治疗全程,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如下:
1.2.1施护准备:结合疾病特点明确循证问题,并且动员科室护理人员在以头晕风暴、查找文献等途径设计循证护理计划。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确立的询证问题有:①患者治疗过程多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的1d是高风险期,怎样做好观察和评估工作。②面对疼痛,如何做好疼痛干预,保障治疗效率。③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危及生命,这往往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怎样做好有效的心理干预。④病情稳定时,如何予以高效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认知程度提高,进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配合度。
1.2.2循证护理方法①接到患者后,迅速掌握其症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存有的不良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将不良因素降至最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和各项生命体征变化,24h动态检测呼吸、脉搏、体温,增加巡视频率,实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心肌、头晕等不适,若有异常,迅速通知给医生。流程化完成静脉通道建立、标本采集、检查等操作,最大程度缩短操作时间。协助患者治疗过程处于合适体位,帮助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氧相关护理。对相关的症状诱因进行有效控制,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施行各项操作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安抚,予以足够的鼓励,对于信心不足的患者,为其多列举有效果的治疗病例,强调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在恢复期间,多与患者有效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予以有效的疏导。通过心理暗示等手段,帮助患者及早走出發病后的心理阴影。③疼痛干预,患者多存在较明显的疼痛症状,护理人员要结合其表现等反馈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利用VAS量表进行评分,同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灵活的干预。可通过非用药手段,如改变体位、教会其正确的深呼吸、放松等,促进疼痛减轻。若有需要,应用止痛类药物,同时在用药后加强观察,并告知患者不会因应用止痛类药物产生依赖性,消除患者的顾虑。④认知干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简要的内容普及疾病知识,指出治疗的重点,告知配合重点和自我观察重点,教会家属怎样参与护理,说明治疗过程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若患者有问题提出予以准确解答。如实告知诊断情况,讲解各项检查指标代表什么意义,说明各类药物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方法,告知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说明如何预防和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循证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组间互比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危重症,此类患者也有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而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不佳增加了治疗与护理难度,也增加了病死率,对于此类患者必须予以足够的谨慎和重视[2-3]。对于这类患者,有效、快速的救治是对预后的保障,而护理工作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的关键。给予此类患者常规护理,目前已然越来越不适宜临床与患者越来越多的需求,有较大的应用局限,患者的满意度并不高[4]。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认可度很高的护理模式,实施原则是在施护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疾病特点与危险因素,结合预见性护理理念,发生循证问题,明确护理重点,进而实施针对性更高的护理[5]。
本文获得结果:循证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组间互比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充分证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开展循证护理,是对治疗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孙晓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38-239.
[2]王霞.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的应用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2):73-74.
[3]祝长芝,郭美荣,刘娜.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后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8):107-108.
[4]王丰.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健康之路,2018,(7):125-125.
[5]尉利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8,(1):149-149.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住院时间
心肌梗死主要因为冠状动脉发生闭塞,无法为心肌提供血流灌注,使得心肌部分坏死,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一些心肌梗死后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对于此类患者予以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不可轻视[1]。本文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筛选2017年4月-2018年10月份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患者98例,将以上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的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循证组,每组均纳入49例患者。常规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6.9±6.5)岁。循证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5.3±6.1)岁。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疾病发生入院后予以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迅速予以积极的治疗。治疗全程,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如下:
1.2.1施护准备:结合疾病特点明确循证问题,并且动员科室护理人员在以头晕风暴、查找文献等途径设计循证护理计划。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确立的询证问题有:①患者治疗过程多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的1d是高风险期,怎样做好观察和评估工作。②面对疼痛,如何做好疼痛干预,保障治疗效率。③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危及生命,这往往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怎样做好有效的心理干预。④病情稳定时,如何予以高效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认知程度提高,进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配合度。
1.2.2循证护理方法①接到患者后,迅速掌握其症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存有的不良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将不良因素降至最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和各项生命体征变化,24h动态检测呼吸、脉搏、体温,增加巡视频率,实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心肌、头晕等不适,若有异常,迅速通知给医生。流程化完成静脉通道建立、标本采集、检查等操作,最大程度缩短操作时间。协助患者治疗过程处于合适体位,帮助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氧相关护理。对相关的症状诱因进行有效控制,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施行各项操作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安抚,予以足够的鼓励,对于信心不足的患者,为其多列举有效果的治疗病例,强调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在恢复期间,多与患者有效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予以有效的疏导。通过心理暗示等手段,帮助患者及早走出發病后的心理阴影。③疼痛干预,患者多存在较明显的疼痛症状,护理人员要结合其表现等反馈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利用VAS量表进行评分,同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灵活的干预。可通过非用药手段,如改变体位、教会其正确的深呼吸、放松等,促进疼痛减轻。若有需要,应用止痛类药物,同时在用药后加强观察,并告知患者不会因应用止痛类药物产生依赖性,消除患者的顾虑。④认知干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简要的内容普及疾病知识,指出治疗的重点,告知配合重点和自我观察重点,教会家属怎样参与护理,说明治疗过程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若患者有问题提出予以准确解答。如实告知诊断情况,讲解各项检查指标代表什么意义,说明各类药物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方法,告知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说明如何预防和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循证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组间互比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危重症,此类患者也有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而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不佳增加了治疗与护理难度,也增加了病死率,对于此类患者必须予以足够的谨慎和重视[2-3]。对于这类患者,有效、快速的救治是对预后的保障,而护理工作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的关键。给予此类患者常规护理,目前已然越来越不适宜临床与患者越来越多的需求,有较大的应用局限,患者的满意度并不高[4]。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认可度很高的护理模式,实施原则是在施护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疾病特点与危险因素,结合预见性护理理念,发生循证问题,明确护理重点,进而实施针对性更高的护理[5]。
本文获得结果:循证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组间互比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充分证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开展循证护理,是对治疗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孙晓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38-239.
[2]王霞.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的应用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2):73-74.
[3]祝长芝,郭美荣,刘娜.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后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8):107-108.
[4]王丰.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健康之路,2018,(7):125-125.
[5]尉利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8,(1):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