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广泛的主题阅读,可以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经验,实现语言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出不同的切入点,合理的进行分类;实现家校合作之下阅读环境的创设,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阅读体验活动,增加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性主题阅读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95-02
主题阅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单元或文本阅读能力的延伸,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让课文的脉络更加清楚,主题更加鲜明,效果更加突出。这种阅读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阅读空间,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
1.通过拓展性阅读,增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初期,需要从基础的字词、阅读等为学生建设基本的语言能力,而实施拓展性主题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技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学习素材,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来自于语文拓展性阅读中的语言能力的积累与提升,是教学中所难以达到的,带有独特的书面语言特性,在为学生打开另一个带有文学性的世界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
2.逐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开展拓展性主题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阅读内容,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情感,实现自身的成长。阅读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成长,《海底两万里》能够打开奇幻的大门,《小桔灯》能够带来爱的体验,《蓝色城堡》又是另一番世界……这些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能够给学生打开不同世界的大门,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中增加体验,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实现自身的成长。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拓展性主题阅读实践中,学生从一开始就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实现阅读的增长,逐步形成阅读习惯,掌握更多的阅读知识。小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作为支撑。加之阅读之下,拓展自身阅读视野,以及了解作家的趣事轶闻等,这些都不是仅仅依赖于课堂的讲解所能实现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
二、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的有效途径
1.在合理分类中找到晋升的切入点
在当前小学语文扩展性主题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渗透和传递,给予学生更多的可能性。在目前的教学中,常见的切入点有:结合作家作品分类,与课堂学习的相对应,学生在课堂中接触作家并阅读其作品后,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该作家的其它作品,也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冰心、儒勒·凡尔纳等作家的作品,教师都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阅读专题讨论。按照课文类型进行分类,拓展性主题阅读的主题选择,是围绕语文课程所展开的,在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情况,如每个单元都是有独立的主题的,如我国壮美的山河等,这样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推荐阅读的文章。以不同文体分类,学生在小学阶段逐渐接触到不同的文体展开学习,在制定拓展性阅读的主题时,可以尝试根据遇到的不同文体,如散文、诗歌、小说等进行分类,按照归类进行主题的阅读。
2.扩大阅讀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阅读教学内容的范围,使得阅读教学更具开放性,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还能进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当然,拓展阅读要以课堂教学与教材为主要依据,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拓展,保证主题明确,以促进学生纵向维度的逻辑思维发展及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节选章节,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原文进行讨论。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其论文的背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加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是从主题、情节、体裁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拓展至各种动物对家人的寻找,这便是拓展关联性情节。按照这样的方式,教师还可以进行爱国对爱党、乡愁对离愁、神话对传说等各种关联性主体拓展。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主题阅读,使学生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去实现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个人的成长,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最终实现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寻找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的契合点,实现语文课堂、社会生活、学生内心的多元互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于玮琪.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2011(8):96—97.
[2]宋冰冰.语文新课程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大学,200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性主题阅读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95-02
主题阅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单元或文本阅读能力的延伸,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让课文的脉络更加清楚,主题更加鲜明,效果更加突出。这种阅读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阅读空间,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
1.通过拓展性阅读,增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初期,需要从基础的字词、阅读等为学生建设基本的语言能力,而实施拓展性主题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技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学习素材,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来自于语文拓展性阅读中的语言能力的积累与提升,是教学中所难以达到的,带有独特的书面语言特性,在为学生打开另一个带有文学性的世界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
2.逐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开展拓展性主题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阅读内容,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情感,实现自身的成长。阅读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成长,《海底两万里》能够打开奇幻的大门,《小桔灯》能够带来爱的体验,《蓝色城堡》又是另一番世界……这些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能够给学生打开不同世界的大门,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中增加体验,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实现自身的成长。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拓展性主题阅读实践中,学生从一开始就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实现阅读的增长,逐步形成阅读习惯,掌握更多的阅读知识。小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作为支撑。加之阅读之下,拓展自身阅读视野,以及了解作家的趣事轶闻等,这些都不是仅仅依赖于课堂的讲解所能实现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
二、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的有效途径
1.在合理分类中找到晋升的切入点
在当前小学语文扩展性主题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渗透和传递,给予学生更多的可能性。在目前的教学中,常见的切入点有:结合作家作品分类,与课堂学习的相对应,学生在课堂中接触作家并阅读其作品后,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该作家的其它作品,也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冰心、儒勒·凡尔纳等作家的作品,教师都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阅读专题讨论。按照课文类型进行分类,拓展性主题阅读的主题选择,是围绕语文课程所展开的,在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情况,如每个单元都是有独立的主题的,如我国壮美的山河等,这样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推荐阅读的文章。以不同文体分类,学生在小学阶段逐渐接触到不同的文体展开学习,在制定拓展性阅读的主题时,可以尝试根据遇到的不同文体,如散文、诗歌、小说等进行分类,按照归类进行主题的阅读。
2.扩大阅讀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阅读教学内容的范围,使得阅读教学更具开放性,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还能进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当然,拓展阅读要以课堂教学与教材为主要依据,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拓展,保证主题明确,以促进学生纵向维度的逻辑思维发展及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节选章节,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原文进行讨论。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其论文的背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加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是从主题、情节、体裁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拓展至各种动物对家人的寻找,这便是拓展关联性情节。按照这样的方式,教师还可以进行爱国对爱党、乡愁对离愁、神话对传说等各种关联性主体拓展。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主题阅读,使学生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去实现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个人的成长,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最终实现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寻找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的契合点,实现语文课堂、社会生活、学生内心的多元互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于玮琪.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2011(8):96—97.
[2]宋冰冰.语文新课程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