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PVC软袋输液的密封性验证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PVC软袋输液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液,需要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调节。本文通过抗压试验和微生物挑战试验,对非PVC软袋输液的密封性进行验证,来验证焊接工艺参数的可行性。
  【关键词】 软袋;输液;密封性;验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72-01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人体内的大容量注射液,在临床上使用很广泛。输液产品的包装技术近年发展很快,从传统玻璃瓶、塑料瓶到塑料软袋包装材料,其中非PVC多层共挤膜软袋输液技术更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输液方式,使输液过程变得更为安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非PVC多层共挤膜软袋多由三层或五层组成,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安全无毒性,与药液无反应,保持药液稳定,重量轻、体积小,保质期长,便于储存和运输,使用后易处理,对环境无污染,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药品包装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非PVC软袋输液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现有漏液,漏液处主要位于接口管与膜的焊接处以及接口管与组合盖的焊接处,生产过程中需要调节焊接工艺参数来减少漏液率。焊接工艺参数是否可行需要通过密封性研究来验证。本文就非PVC软袋输液的密封性进行了研究,来验证焊接工艺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五层共挤输液用袋,多层共挤输液用管,输液袋用输液塞和加药塞
  1.2 方法与结果
  1.2.1 抗压试验 试验样品批号:120506,120507,120508;随机连续抽取30只空袋子灌装红色液体并加塞密封,将袋子编号后121度灭菌15分钟,冷却后将袋体平放于抗压仪试验台上,每袋用抗压仪加压至260Kg,目测袋体是否有红色液体渗漏。试验连续重复三次,并将结果记录。
  1.2.2 微生物挑战试验
  1.2.2.1 试验样品的制备 从批号120506随机抽取样品120袋空袋子,编号并做好标记,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带无菌手套,在百级层流下,手工加塞。灭菌后取出样品,冷却,将每一样品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取50袋样品除去加药塞的塑料盖,但不能破坏封口密封性,并将破坏密封性的样品剔除,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在培养期内,当发现任何带盖样品长菌时,则试验无效,须弃去全部样品,重新从头开始试验)。
  1.2.2.2 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试验。
  1.2.2.2.1 试验方法 所有试验样品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从上述样品中随机取20个带盖试样品,每个试样品内接种100CFU铜绿假单胞菌。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品都呈阳性结果。
  1.2.2.2.2 判断标准 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品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1.2.2.2.3 判断方法 将菌种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5天,若培养基呈现蓝绿色,则确认样品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即为阳性。(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品中,微生物生长条件不好或经鉴别后受其它菌种污染,则试验失败,需重新作营养试验。)。
  1.2.2.3 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从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将试管中培养物转入含1000ml相同培养基的容器内,于30-35℃下培养22-24h,培养结束时,明显可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所用悬菌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
  1.2.2.3.1 试验步骤 ①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悬液倒入适当的容器内,用试管架固定样品。②从样品中再取50只带盖样品为A组,另取25个去盖样品为B组,均倒置于菌悬液中,使试样容器内的培养基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菌悬液中。③将A组和B组试样品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后,取出试样品,擦干试样品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五分钟(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④从样品中另取有盖和去盖的培养基各两个,做阳性对照。阳性对照试样品不经菌悬液浸泡,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五分钟后,接种10-100CFU铜绿假单胞菌,按营养试验的步骤进行阳性对照试验。⑤将消毒后的样品,置30-35℃下培养7天。检查试样品内微生物生长情况,应为阴性。⑥如果试样品长菌,则按照1.2.2.2.3所述方法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如果所有试样品均不长菌,则从浸过菌悬液的A组试样中取10袋,B组试样中取5袋,对样品进行营养性试验。
  2 讨 论
  2.1 通过连续三次,每次抽取30袋空袋子灌装红色液体并加塞密封,将袋子编号后121度灭菌15分钟,冷却后将袋体平放于抗压仪试验台上,每袋用抗压仪加压至260kg,所试样品袋体均无渗漏,表明袋体密封性良好。
  2.2 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均成阴性,阳性对照结果成阳性,进一步表明袋与口管、输药塞、加药塞与口管密封性良好。
  通过上述抗压试验和微生物挑战试验,说明试验用三批软袋焊接效果较好,证明该五层共挤输液用袋焊接工艺满足软袋包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稳根.从漏液率剖析非PVC膜软袋注射剂生产设备的质量问题.医药工程设计,2008,29(4):45-46.
  [2] 张欣,张文云.输液包装材料的现状及发展.天津药学,2011,23(4):73-7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120例创伤骨科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VRS标准做出疼痛综合评估,且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护理干预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d、2d、3d、4d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对应时间下疼痛程度评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达克宁栓应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75例。参照组给予克霉唑栓治疗,实验组给予达克宁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达克宁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慢性胃炎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和硫糖铝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服用胶体果胶铋进行治疗,治疗组46例服用奥美拉唑和硫糖铝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炎症、症状消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切片Hp显阳性例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HP清除显阳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每日1次,静脉滴注血塞通、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口服,每日3次,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
期刊
【摘要】 文章将选择32例剖宫产的产后出血患者来分析和研究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对这32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其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出血量在500mL以下的有3例,在500mL到1000mL之间的有23例,大于1000mL的有6例,并且其32例患者经临床医救后都获得明显疗效,包括两例患者做了切除子宫的手术。因此经过相关剖宫产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其术后的出血率得到了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出血病人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对31例脑出血病人严重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使临床护士对主要并发症,如高热、脑疝、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癫痫等有了充分地认识,并且提出相应地护理措施。结论 正确地护理可有效地减少脑出血病人地死亡率,减轻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出血;并发症;相关因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方式。方法 本研究选取手术器械共15包(共280件),A组采用常规清洗消毒流程,B组采用多酶超声清洗方法,对比两种清洗消毒方式下不同污染程度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 A组45件污染较为严重的器械合格31件,合格率为68.9%,B组45件污染较为严重的器械合格41件,合格率为91.1%;A组95件污染较轻的器械合格71件,合格率为74.7%,B组污染较轻
期刊
【摘要】 总结1例99岁高龄颅脑损伤后脑出血(ICH)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针对出血后并发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应激性高血糖、稀释性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平衡紊乱、癫痫等多种严重并发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奇迹般的康复。  【关键词】 高龄;颅脑损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
期刊
【关键词】 B型利钠肽;研究近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73-02  B型利钠肽(BNP)主要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其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临床研究发现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与心肌梗死(AMI)、心绞痛、高血压、心
期刊
【摘要】 问题探讨 自身素质和带教方法的问题制约了临床带教工作的发展。对策 对当前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做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改进,开展“教”、“学”双评制度。讨论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是一个双向的系统,要多方面考虑和探讨,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更好的提高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护理;临床带教;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