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关于数的认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打下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罗巴切夫斯基曾经说过,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联系“生活画面”,创设情境
小学是让学生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通常对生活中实际中的事物充满好奇,而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创设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想要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什么是时、分、秒,以及能够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学会转换,在这节课的开始,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我们墙上挂着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大声说“墙上挂着的是钟表”,然后笔者又问:“那你们知道怎么去看这个表上的指针读出准确的时间吗?”许多学生表示“自己不会”,这时有一个学生立即站起来回答说:“我会读!现在是8点。”“那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读的吗?”学生回答:“表上有一个针指着8。”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这位学生说得不错。同学们看,表上有三个指针,一个又粗又短的,一个又粗又长的,还有一个又细又长的,分别代表着时、分、秒,在读取时间时,我们要按照这个顺序读取指针所指的数字,便是我们要的时间,那你们现在再试试看表读一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对呢?”笔者通过巧妙的利用教室墙上挂着的钟表创设出一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的情境,看表读时间,成功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致,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相比于数学教材,在课堂上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生活中熟识的事物学到知识。
融入“生活实践”,深度探究
教材中给出的内容通常静止不动,倘若只是直接观看教材中给出的数学模型,许多学生并不能懂得概念中的含义。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并不能清楚地区分开来,总是混淆。于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掌握这个知识点,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让学生们都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跟着老师的动作一起动,首先将书放在自己的双手上,上下来回移动,然后又让学生们将数学书竖着立在课桌上,然后绕着一边转动课本,观察这两个动作各有什么特点,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这两个动作都使数学课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有的说第一个动作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
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这两个动作的特点:“同学们看,第一个动作,将课本上下来回移动,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运动是在直线上完成的,所以我们称这个动作为平移。再看第二个动作,它是绕着书的一个边运动的,这个边就是一个轴,所以围绕着一个轴运动的动作就是旋转,同样,围绕一个点运动也是旋转动作,大家将自己的胳膊伸直来回动一动,感受一下,这就是一个围绕一个点的旋转动作。”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平移与旋转这两个概念,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返回“生活天地”,建立模型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后延伸,向学生提问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作业,增强学生的体验,同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
在学习完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律和性质以后,笔者向学生们建立了这样一个模型,假设有一天你的父母让你去买午饭需要的食材:鸡蛋,土豆,西红柿,油麦菜。已知鸡蛋的市场价格为一斤3.5元,土豆为一斤1元,西红柿一斤2元,油麦菜一斤1.4元,此时店家正在举办优惠活动,消费满够15元可以赠一斤的土豆,你需要买两斤鸡蛋,一斤土豆,两斤西红柿,三斤油麦菜,你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省钱,并且买到需要的蔬菜呢?经过小组的讨论之后得出结果,买菜需要的钱的总价超过了15元,并多出了1.2元,所以可以用15.2买鸡蛋、西红柿和油麦菜,然后免费获得一斤的土豆,这样便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还省了钱。笔者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类似的问题,要学会与之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才是这门课的价值所在。”
数学的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使学生真正热爱上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林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
[2]李爱云.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罗巴切夫斯基曾经说过,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联系“生活画面”,创设情境
小学是让学生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通常对生活中实际中的事物充满好奇,而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创设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想要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什么是时、分、秒,以及能够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学会转换,在这节课的开始,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我们墙上挂着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大声说“墙上挂着的是钟表”,然后笔者又问:“那你们知道怎么去看这个表上的指针读出准确的时间吗?”许多学生表示“自己不会”,这时有一个学生立即站起来回答说:“我会读!现在是8点。”“那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读的吗?”学生回答:“表上有一个针指着8。”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这位学生说得不错。同学们看,表上有三个指针,一个又粗又短的,一个又粗又长的,还有一个又细又长的,分别代表着时、分、秒,在读取时间时,我们要按照这个顺序读取指针所指的数字,便是我们要的时间,那你们现在再试试看表读一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对呢?”笔者通过巧妙的利用教室墙上挂着的钟表创设出一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的情境,看表读时间,成功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致,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相比于数学教材,在课堂上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生活中熟识的事物学到知识。
融入“生活实践”,深度探究
教材中给出的内容通常静止不动,倘若只是直接观看教材中给出的数学模型,许多学生并不能懂得概念中的含义。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并不能清楚地区分开来,总是混淆。于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掌握这个知识点,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让学生们都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跟着老师的动作一起动,首先将书放在自己的双手上,上下来回移动,然后又让学生们将数学书竖着立在课桌上,然后绕着一边转动课本,观察这两个动作各有什么特点,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这两个动作都使数学课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有的说第一个动作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
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这两个动作的特点:“同学们看,第一个动作,将课本上下来回移动,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运动是在直线上完成的,所以我们称这个动作为平移。再看第二个动作,它是绕着书的一个边运动的,这个边就是一个轴,所以围绕着一个轴运动的动作就是旋转,同样,围绕一个点运动也是旋转动作,大家将自己的胳膊伸直来回动一动,感受一下,这就是一个围绕一个点的旋转动作。”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平移与旋转这两个概念,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返回“生活天地”,建立模型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后延伸,向学生提问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作业,增强学生的体验,同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
在学习完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律和性质以后,笔者向学生们建立了这样一个模型,假设有一天你的父母让你去买午饭需要的食材:鸡蛋,土豆,西红柿,油麦菜。已知鸡蛋的市场价格为一斤3.5元,土豆为一斤1元,西红柿一斤2元,油麦菜一斤1.4元,此时店家正在举办优惠活动,消费满够15元可以赠一斤的土豆,你需要买两斤鸡蛋,一斤土豆,两斤西红柿,三斤油麦菜,你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省钱,并且买到需要的蔬菜呢?经过小组的讨论之后得出结果,买菜需要的钱的总价超过了15元,并多出了1.2元,所以可以用15.2买鸡蛋、西红柿和油麦菜,然后免费获得一斤的土豆,这样便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还省了钱。笔者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类似的问题,要学会与之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才是这门课的价值所在。”
数学的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使学生真正热爱上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林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
[2]李爱云.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