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学》导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是中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唐兰先生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自己对汉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书说”“新形声字”等很多独创性新见解,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文字学》;汉字;文字学
  作者简介:刘功珍(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1
  《中国文字学》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前论、文字的发生、文字的构成、文字的演化和文字的变革。“前论”部分从语言学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了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文字的产生”部分,首先推测中国原始语言概貌,然后剖析了关于中国文字产生的各种传说,追溯了汉字的起源;“文字的构成”部分,唐兰先生批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六书”说,详细地阐述了他的“三书”说;“文字的演化”部分,作者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文字的变革”部分,对汉字从字形发展变化作了详细系统的论述。
  关于中国文字学及其范围。中国人对文字的研究最早始于周朝,但是古代并没有“文字”的名称,西汉开始把文字叫做“小学”,一直到清末,章太炎等才把“小学”叫做“文字学”。每个汉字都具有三个部分:一、字形;二、字义;三、字音,小学也分为训诂、字书和韵书三部分。后来音韵学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学科,人们在研究文字的时候也就只研究文字的形和义,不再研究字音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唐兰先生说:“我的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来,实际上,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他认为,字义是语义的一部分,字音是语音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语义和语音是应该属于语言学的。除去音韵和训诂,剩下只讲形体的文字学,但是它的范围并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和充实了。
  关于中国文字学史略。中国人研究文字始于周朝,《尔雅》、《史籀篇》、《左传》、仓颉作书的传说都是文字学最初的雏形。六国时文字太乱,产生了“书同文”的理想。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字体,出现了《仓颉篇》、《爰历篇》等字书。西汉时又有《仓颉故》、《方言》等字书,最重要的是对古文经的重新发现,古文经学家建立了一个文字学系统,就是“六书”。根据古文经、《史籀篇》、《仓颉篇》及“六书”理论,许慎写成中国文字学里唯一的经典:《说文解字》。从后汉到晋是小学最发展的时期,出现《尔雅注》、《广雅》、《方言注》等著作。六朝是文字学衰颓,也是文字混乱的时期,顾野王《玉篇》是最早一部字典可惜后来流传的版本被删去了注文。唐人因六朝文字混乱,有了字样之学的运动,统一文字为隶书,也就是今天的楷书。宋朝是文字学中兴的时期,在古文字材料的搜集研究和文字构成的理论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著作有徐铉校订版《说文》、王安石《字说》等。元代,六书学在《说文》以外开辟了一个新的门径。杨桓《六书统》、戴侗《六书故》等都对六书做了研究。明朝时文字学最衰颓的时候,连一本《说文》都没有刻过。清代,《说文》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昌盛,小学比任何一种经学都要发达。著作有段玉裁《说文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等。光绪二十六年,殷墟卜辞的发现,开启了文字学的新时代。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唐兰先生认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结绳记事或八卦的说法都是不可靠的,文字的产生一定不是由某一个人创造的结果而是大众集体的创造。汉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至于八卦,八卦的起源是用算筹来布成爻,用来做事物的象征,和文字无关,何况八卦的起源比文字还要晚很多,所以八卦说也是不可靠的。对于传统的“六书”说唐兰先生也是不认可的,他认为传统“六书”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六书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对它的看法多种多样,并不统一。二、一个汉字有时并不能准确的归于六书的某一类。唐兰在否定“六书”说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建立的“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形声。“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声意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唐兰先生认为六书并不能范围一切文字,而三书可以包括一切中国文字,只要把每一类的界线、特征,弄清楚了,不论谁去分析,都可以有同样的结果。
  关于汉字的演化和变革。很多人意识不到文字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对汉字有很多误解,如许慎《说文序》的举例:诸生竞逐说字解经,喧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唐兰认为,不懂得“演化”,就不能研究文字学,尤其是中国文字学。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让读者对文字的演化过程的认识更加准确、深刻。关于汉字的变革,唐兰先生介绍了从商周起至今的各种字体,同时对未来汉字的发展趋势提出设想,他主张保留一部分意符字,作为基本文字,改动形声文字,把旧声符改为新的拼音的声符,这种字叫做“新形声字”。唐兰先生始终坚持认为推翻汉字不如改革汉字,事实证明,这种坚持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高明.唐立庵先生与中国文字学[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0.
  [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男女就业比例严重不平衡,女性从业类型也受到限制,性别歧视仍然大量存在。自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好莱坞出品的众多票房大戏中的女性形象较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女性形象有了深层的转变,从女性多以柔弱、善良或“坏女人”形象出现,转变为勇敢、足智多谋的女性超级英雄形象。这一转变与2008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密切相关,当下业形势且、就业模式巨变,从而引起经济形态和经济形势变革,女性成
摘 要:“青春片”作为当下热门的类型电影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对青少年的成长更是潜移默化的。而岩井俊二作为“青春片”领域的佼佼者,他的电影一直都以清新独特的影像著称,不论在视听语言、情绪表达上,还是在意象塑造上,都有着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本文通过对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分析,来探讨岩井俊二的电影美学特征。  关键词:岩井俊二;青春电影;电影美学  作者简介:郭佳慧(1991-),女,汉族
摘 要:本文综述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两大认知理论模式: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先从其概念及观点入手,再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予以评价,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做了借鉴。  关键词:二语习得;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  作者简介:颜志敏(1993-),女,贵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本文第一作者;曾贤模(1962-),男,贵州人,副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本文第二
【目的】探讨OSI-027及其联合自噬抑制剂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生物学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常规方法复苏、传代培养待细胞进入对数分裂期后用于实验。1.
摘 要:象似性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研究语言象似性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作为符号体现的语用含义。本文主要从分析象似性理论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体现,主要对其三个原则: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以及标记象似性在语用层面上进行了分析。旨在突破象似性单一的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拓宽象似性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象似性;数量象似;顺序象似;标记象似;语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英语构词法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词形、词性,了解单词的构造,从而理解词义,记忆单词。运用构词法学习单词,可以扩大词汇量,在考试中取得佳绩。  关键词:派生法;合成法;单词  作者简介:于雷雷,女,汉族,安徽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
摘 要:《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它围绕一位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由于鱼实在太大,老人费了很大力气才终于杀死鱼并绑在了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他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老人与海》被译成不同语言的众多版本,本文将简单分析一些翻译的方法,从翻译的视角分析《老人与海》的语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反映二战题材的电影数不胜数,而作为继二战后最重要的影片之一的《铁皮鼓》,它以独特的主人公视角和深刻的反思批判主题赢得了奥斯卡影片的殊荣。本文主要以
本文针对化工过程动态系统的培训仿真提出了一种变帧速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在仿真过程中,根据状态变量变化率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积分步长,以提高仿真效率 In this paper, a varia
摘 要:《论语·季氏篇》“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之“色”历来多释义为“女色”。全文考之以古籍文献、古今考释以及《论语》语境,认为此句中的“色”应为“脸色不定”之义。  关键词:《论语》;色;释义  作者简介:唐孝赟(1995-),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历史学。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