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警察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性,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改革教学考核方式的要点。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教学改革; 教学考核; 高等教育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3. 05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23- 0097- 02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突飞猛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警察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民警察的场所 ,很多课程专业性、实用性强 ,强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来源于基本的认知过程,是人人都有的潜能。但有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很多时候 ,人的创造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降低。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需要培养、需要鼓励。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创新,但也易于形成思维定势,与创新所需要的求异求新相对立,反而束缚创造力。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我实现的内在动机,创造良好的互相帮助、友好竞争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从而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一位警察院校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根据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规律,在警察院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切实可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警察人才的业务规格是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其一,职业警察院校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其二,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治安、刑侦、文件、痕迹检验等。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其三,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 、管理知识、营销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备。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識是职业警察院校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 、与人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应该强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现代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2.1知识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知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较常见的有隐性—显性分类法和Know-x分类法等。根据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弘高(Takeuchi)的定义,所谓隐性知识,就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所谓显性知识,就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2.2知识管理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转化过程和知识循环过程两个环节。知识转化过程是说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循环过程是阐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的两个过程。
(1) 内隐到内隐(社会化过程):通过观察和对话交流,个体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知识。
(2) 内隐到外显(外化过程):通过讨论和文件编辑将知识转化成明确具体的形式。
(3) 外显到外显(组合过程):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如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知识。
(4) 外显到内隐(内化过程):比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个人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切身经验。知识循环的两大主要过程是共享和创新。知识的创新过程包括创造、编辑、嵌入和传播,而知识的共享过程包括收集、整理存储、共享,传播、存取、使用,利用等几个环节。
3知识管理理论对警察院校教学的启发
根据上述对知识的分类及知识管理过程的分析,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警察院校教学方式只能实现显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而大量的隐性知识却只能潜藏于教师和学生个人头脑中,而隐性知识的外化往往需要有促进其转化的环境,另外,即便对于一些可以显性化的知识,由于缺乏一种知识共享、交流的环境 ,无法实现“交换一个苹果 ,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想法,各得两个想法”的效果。因此 ,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就必须对现有教学体制进行改革。
3.1教学过程的改革
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到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 ,从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提纲挈领、生动有趣地讲授基本原理、理论之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潜能推动其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采用问题式教学,通过向学生提问题,学生按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 ,独立进行实验、思考、归纳、总结,发现规律,解决难题,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的比例,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一种充满活力的氛围,使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另外 ,由于课堂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不需要像书面作业等那样要有系统性、逻辑性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如经验、体会、感受等)通过讨论实现共享。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思想火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式教学 ,即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如收集背景资料、制作课件、参与批改评阅小论文,甚至包括学生来讲某些章节。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课程的理解力和系统组织知识的能力。其次,目前警察院校学生普遍兴趣广泛,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编辑、创造、传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开发创新灵感,注重信息的积累,有意识地发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有意义有价值东西,为今后的深造、深入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打好基础。
3.2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从21世纪社会对警察人才规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1) 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行弹性学制。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2)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优化的落脚点。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 ,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我校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值得欣慰的是,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更高的要求,仍需进一步努力。
3.3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期末笔试的单一方式,积极推广小组研究、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创新性教育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认识,同时还关系到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期末笔试,由于标准化客观性试题比例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实际能力水平,而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也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因此,改革传统的单一笔试考试方式勢在必行。通过小组研究,学生首先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扩充已有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进行小组讨论,实现知识共享和传播,使个人知识外化、社会化成为群体知识,使小组成员的知识都得到增加,并将原有知识用于解决教师给定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总,使其系统化,形成新的显性知识。经过几轮这样的讨论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同样,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多样化的测评方法都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创新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为适应知识经侪时代的要求.不仅是企业,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而警察院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的基地,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通过知识的共享促进知识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建立民主、平等 、合作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利,创造创新氛围,培养科学精神、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相探讨,孜孜求索,主动学习。通过多元的评价标准加强学生创新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向前沿,面向未知,根据自己的兴趣,扩充知识,扩大视野。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教学改革; 教学考核; 高等教育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3. 05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23- 0097- 02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突飞猛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警察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民警察的场所 ,很多课程专业性、实用性强 ,强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来源于基本的认知过程,是人人都有的潜能。但有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很多时候 ,人的创造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降低。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需要培养、需要鼓励。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创新,但也易于形成思维定势,与创新所需要的求异求新相对立,反而束缚创造力。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我实现的内在动机,创造良好的互相帮助、友好竞争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从而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一位警察院校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根据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规律,在警察院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切实可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警察人才的业务规格是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其一,职业警察院校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其二,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治安、刑侦、文件、痕迹检验等。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其三,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 、管理知识、营销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备。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識是职业警察院校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 、与人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应该强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现代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2.1知识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知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较常见的有隐性—显性分类法和Know-x分类法等。根据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弘高(Takeuchi)的定义,所谓隐性知识,就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所谓显性知识,就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2.2知识管理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转化过程和知识循环过程两个环节。知识转化过程是说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循环过程是阐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的两个过程。
(1) 内隐到内隐(社会化过程):通过观察和对话交流,个体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知识。
(2) 内隐到外显(外化过程):通过讨论和文件编辑将知识转化成明确具体的形式。
(3) 外显到外显(组合过程):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如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知识。
(4) 外显到内隐(内化过程):比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个人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切身经验。知识循环的两大主要过程是共享和创新。知识的创新过程包括创造、编辑、嵌入和传播,而知识的共享过程包括收集、整理存储、共享,传播、存取、使用,利用等几个环节。
3知识管理理论对警察院校教学的启发
根据上述对知识的分类及知识管理过程的分析,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警察院校教学方式只能实现显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而大量的隐性知识却只能潜藏于教师和学生个人头脑中,而隐性知识的外化往往需要有促进其转化的环境,另外,即便对于一些可以显性化的知识,由于缺乏一种知识共享、交流的环境 ,无法实现“交换一个苹果 ,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想法,各得两个想法”的效果。因此 ,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就必须对现有教学体制进行改革。
3.1教学过程的改革
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到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 ,从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提纲挈领、生动有趣地讲授基本原理、理论之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潜能推动其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采用问题式教学,通过向学生提问题,学生按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 ,独立进行实验、思考、归纳、总结,发现规律,解决难题,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的比例,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一种充满活力的氛围,使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另外 ,由于课堂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不需要像书面作业等那样要有系统性、逻辑性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如经验、体会、感受等)通过讨论实现共享。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思想火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式教学 ,即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如收集背景资料、制作课件、参与批改评阅小论文,甚至包括学生来讲某些章节。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课程的理解力和系统组织知识的能力。其次,目前警察院校学生普遍兴趣广泛,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编辑、创造、传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开发创新灵感,注重信息的积累,有意识地发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有意义有价值东西,为今后的深造、深入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打好基础。
3.2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从21世纪社会对警察人才规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1) 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行弹性学制。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2)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优化的落脚点。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 ,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我校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值得欣慰的是,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更高的要求,仍需进一步努力。
3.3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期末笔试的单一方式,积极推广小组研究、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创新性教育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认识,同时还关系到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期末笔试,由于标准化客观性试题比例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实际能力水平,而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也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因此,改革传统的单一笔试考试方式勢在必行。通过小组研究,学生首先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扩充已有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进行小组讨论,实现知识共享和传播,使个人知识外化、社会化成为群体知识,使小组成员的知识都得到增加,并将原有知识用于解决教师给定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总,使其系统化,形成新的显性知识。经过几轮这样的讨论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同样,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多样化的测评方法都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创新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为适应知识经侪时代的要求.不仅是企业,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而警察院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的基地,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通过知识的共享促进知识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建立民主、平等 、合作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利,创造创新氛围,培养科学精神、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相探讨,孜孜求索,主动学习。通过多元的评价标准加强学生创新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向前沿,面向未知,根据自己的兴趣,扩充知识,扩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