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对于改善手术室术后患者切口愈合状况,降低感染率的效果确保手术安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接受治疗的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给研究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加强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对照组手术医护人员则按常规要求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手术室消毒情况及两组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评分的差异。结果 术后,研究组切口炎症反应、感染、愈合延迟等发生率分别为3.3%、1.7%、5.0%,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室地面、空气、无影灯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等评分分别为(95.43±11.84)分、(96.50±10.41)分、(93.34±11.23)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观念教育和技能培训,执行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制度,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消毒效果、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意识、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操作技能;理论观念;医院感染;无菌意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93-04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有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至关重要。近年来,手术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更加要求工作人员细致、谨慎地工作,并且要用实际行动将这种情况加以改善。钟娥研究指出,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明显改善预后。往往由于医务工作者无菌意识淡薄,控制感染观念不强,导致无菌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120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对于改善手术室术后患者切口愈合状况,降低感染率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20~50岁,患者均病情较轻,手术治疗预期能取得客观疗效;(2)手术部位便于消毒,无皮肤破溃;(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皮肤感染及相关疾病;(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严重肝肾功能不足患者;(5)瘢痕体质。在治疗前不对患者作任何标识的情况下,按照手术室管理的分配情况将进入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的手术室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他为对照组,每组60例,调查程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评审,符合伦理学要求。研究组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龄22~44岁,平均(31.5±6.5)岁;手术室医护人员人院时间2~23年,平均(11.5±3.2)年,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37例,年龄21~48岁,平均(32.8±7.1)岁;手术室医护人员人院时间1~25年,平均(11.8±4.1)年,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对医护人员进行加强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对手术室医护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采用课堂讲解和现场演示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无菌技术、清洁区划分、着装、洗手、物品流程等方面的学习。并要求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2)环境管理:空气:首先要保证手术室内的整洁、无尘,每天早上提前1小时开启术间的空调系统,在手术前达到空气的洁净要求,连台手术需要空气自净到所规定的时间,每天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湿式清扫,净化系统继续运转到各手术间自净时间才能关机,每周清洁回风网一次,每周手术间进行大清扫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数在洁净手术室要求范围内。手术中保持手术室门的关闭状态,尽量减少开门的次数,保持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气压,保持室内的空气洁净度。同时也要规范层流净化管理,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监测和更换,有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质检。手术室布局要科学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区域标志明确,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先做、有菌手术后做的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清洁卫生消毒制度,术后必须湿式清扫。严格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回收制度。(3)手术人员管理:正确执行手卫生规范,注意洗手应洗至肘关节以上10cm处,洗手过程不少于5min,并定期监测手术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5cfu/cm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注意手术区皮肤的消毒范围和方法,手术切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切口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15~20cm。严格管理进入手术室的一切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人室时严格遵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换参观衣、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按要求戴好口罩、帽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手术相关人员如公司跟台人员:控制手术参观人员,如手术需要公司跟台人员进入术间的要经过基础培训才能进入。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提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的认识。(4)手术物品器械的管理:凡进入手术室的物品要符合要求,器械清洗彻底,包装消毒灭菌。(5)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教育,普及无菌知识,指导患者术后正确洗手和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在进人手术室前,常规检查患者的各项检验报告,对发现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结核、梅毒等具有传染性的,又或者是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等,医护人员要充分做好消毒隔离防控工作。如果手术时间超3h,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抗菌素的使用。术中给患者保暖。 对照组:医护人员未进行加强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常规进行手术操作。
1.3评价指标
对医护人员的理论、技能考核、无菌意识等考核,每项总分100分,分数高者说明知识技能掌握好,无菌观念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手术室消毒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切口炎症反应、感染、愈合延迟等发生率分别为3.3%、1.7%、5.0%,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室地面、空气、无影灯表面等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评分比较
研究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等评分分别为(95.43±11.84)分、(96.50±10.41)分、(93.34±11.23)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其感染的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预后。实施外科手术需要安全的麻醉,严格的消毒,医生需要熟练的解剖知识,手术技巧和过硬的基本功及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赵体玉等研究结果表明,术前预防用药不当,术中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室人员管理不严,患者自体污染源的存在,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均可引起手术感染,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加上致病菌的演化,加大了感染控制的难度,制约了外科技术发展。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明显改善预后。吴海英等研究指出,手术室护士长需合理安排人员,进行科学分工,负责组织本室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护理人员需强化感染控制理念,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手术室更衣制度,穿好消毒的洗手衣、裤,戴好帽子、口罩等,帽子应罩住头发、耳朵,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者进人手术室,术中由教学组成员协助护士长进行专人带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董薪等研究结果表明,病人是手术最主要的感染源,术前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是重要步骤,责任护士需在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检查皮肤清洁情况,接入手术室时需穿消毒的病员服、戴隔离帽。同时,医院需加强手术室术间人员管理及医疗设备的消毒处理,避免多台手术患者间产生交叉感染。通过优化手术室管理规范,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提高治疗效率及质量,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控制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切口炎症反应、感染、愈合延迟等发生率分别为3.3%、1.7%、5.0%,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室地面、空气、无影灯表面等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1.7%、95.0%、96.7%,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等评分分别为(95.43±11.84)分、(96.50±10.41)分、(93.34±11.23)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同刘云等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对术后感染控制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和无菌操作技能,改善手术室消毒情况,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操作技能;理论观念;医院感染;无菌意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93-04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有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至关重要。近年来,手术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更加要求工作人员细致、谨慎地工作,并且要用实际行动将这种情况加以改善。钟娥研究指出,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明显改善预后。往往由于医务工作者无菌意识淡薄,控制感染观念不强,导致无菌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120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对于改善手术室术后患者切口愈合状况,降低感染率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20~50岁,患者均病情较轻,手术治疗预期能取得客观疗效;(2)手术部位便于消毒,无皮肤破溃;(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皮肤感染及相关疾病;(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严重肝肾功能不足患者;(5)瘢痕体质。在治疗前不对患者作任何标识的情况下,按照手术室管理的分配情况将进入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的手术室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他为对照组,每组60例,调查程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评审,符合伦理学要求。研究组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龄22~44岁,平均(31.5±6.5)岁;手术室医护人员人院时间2~23年,平均(11.5±3.2)年,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37例,年龄21~48岁,平均(32.8±7.1)岁;手术室医护人员人院时间1~25年,平均(11.8±4.1)年,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对医护人员进行加强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对手术室医护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采用课堂讲解和现场演示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无菌技术、清洁区划分、着装、洗手、物品流程等方面的学习。并要求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2)环境管理:空气:首先要保证手术室内的整洁、无尘,每天早上提前1小时开启术间的空调系统,在手术前达到空气的洁净要求,连台手术需要空气自净到所规定的时间,每天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湿式清扫,净化系统继续运转到各手术间自净时间才能关机,每周清洁回风网一次,每周手术间进行大清扫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数在洁净手术室要求范围内。手术中保持手术室门的关闭状态,尽量减少开门的次数,保持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气压,保持室内的空气洁净度。同时也要规范层流净化管理,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监测和更换,有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质检。手术室布局要科学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区域标志明确,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先做、有菌手术后做的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清洁卫生消毒制度,术后必须湿式清扫。严格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回收制度。(3)手术人员管理:正确执行手卫生规范,注意洗手应洗至肘关节以上10cm处,洗手过程不少于5min,并定期监测手术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5cfu/cm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注意手术区皮肤的消毒范围和方法,手术切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切口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15~20cm。严格管理进入手术室的一切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人室时严格遵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换参观衣、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按要求戴好口罩、帽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手术相关人员如公司跟台人员:控制手术参观人员,如手术需要公司跟台人员进入术间的要经过基础培训才能进入。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提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的认识。(4)手术物品器械的管理:凡进入手术室的物品要符合要求,器械清洗彻底,包装消毒灭菌。(5)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教育,普及无菌知识,指导患者术后正确洗手和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在进人手术室前,常规检查患者的各项检验报告,对发现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结核、梅毒等具有传染性的,又或者是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等,医护人员要充分做好消毒隔离防控工作。如果手术时间超3h,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抗菌素的使用。术中给患者保暖。 对照组:医护人员未进行加强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常规进行手术操作。
1.3评价指标
对医护人员的理论、技能考核、无菌意识等考核,每项总分100分,分数高者说明知识技能掌握好,无菌观念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手术室消毒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切口炎症反应、感染、愈合延迟等发生率分别为3.3%、1.7%、5.0%,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室地面、空气、无影灯表面等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评分比较
研究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等评分分别为(95.43±11.84)分、(96.50±10.41)分、(93.34±11.23)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其感染的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预后。实施外科手术需要安全的麻醉,严格的消毒,医生需要熟练的解剖知识,手术技巧和过硬的基本功及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赵体玉等研究结果表明,术前预防用药不当,术中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室人员管理不严,患者自体污染源的存在,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均可引起手术感染,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加上致病菌的演化,加大了感染控制的难度,制约了外科技术发展。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明显改善预后。吴海英等研究指出,手术室护士长需合理安排人员,进行科学分工,负责组织本室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护理人员需强化感染控制理念,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手术室更衣制度,穿好消毒的洗手衣、裤,戴好帽子、口罩等,帽子应罩住头发、耳朵,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者进人手术室,术中由教学组成员协助护士长进行专人带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董薪等研究结果表明,病人是手术最主要的感染源,术前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是重要步骤,责任护士需在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检查皮肤清洁情况,接入手术室时需穿消毒的病员服、戴隔离帽。同时,医院需加强手术室术间人员管理及医疗设备的消毒处理,避免多台手术患者间产生交叉感染。通过优化手术室管理规范,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提高治疗效率及质量,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控制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切口炎症反应、感染、愈合延迟等发生率分别为3.3%、1.7%、5.0%,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室地面、空气、无影灯表面等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1.7%、95.0%、96.7%,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理论考核、无菌意识、技能考核等评分分别为(95.43±11.84)分、(96.50±10.41)分、(93.34±11.23)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同刘云等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对术后感染控制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加强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及理论观念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和无菌操作技能,改善手术室消毒情况,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