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y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日益发展壮大,网络技术为人们打开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技术的运用,本文就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教学;网络技术;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网络信息资源突破传统信息资源在时空上的限制,正以新型教育资源的姿态,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广受推崇。
  1 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信息资源是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可查到的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
  1)网络资源具有动态增值性。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具有更新速度快、实效性强、更新周期短等特点。网络资源不但涵盖面广,并且更新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也会越积越多。因此,任何一门学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2)网络资源具有无上的共享性。互联网资源具有共享性,超链接技术更是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具有了跨时空共享的特征。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网上共享网络信息。库如,悉尼的学生可以跟着中国学生一起学古代汉语,而南非高校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有关奥斯卡的最新信息。
  3)灵活的反馈性。人人参与和机动反馈,赋予了网络资源无可比拟的反馈性。以网络学习资源为例,学习论坛、学习经验交流群、在线教学等,由于具有实时的更新和参与性,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他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观点和想法上传到网上去,这些积极的反馈的优点,是以前的限时空交流所不能比的。
  4)有利于改善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高校计算机教学更是一门应用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解和机械训练为主,学习内容仅限于课堂上的教材。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与计算机教材更新慢之间的矛盾,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与呆板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要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必须利用新模式优化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运而生。
  2 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2.1 远距离教学
  远距离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来进行远程教育,二是老师和学生借助于网络媒体和网络环境来学习和沟通。远距离教学让非面对面学习成为了可能,为学习提供了方便,也为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很多高校都以将其视为课堂教学体系的一部分。
  2.2 优化课堂教学
  豐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在网上分享众多优秀教师的精神财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同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此外,网络资源的高效性和先进性,也让高校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3 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长期以来,教师扮演的一直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就是书本和老师,但是,在网络时代,这种情况出现了改变。网络时代,网络给教师的权威带来了威胁,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执教的同时不断提升知识修养,如何结合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意识,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同样,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实现“课堂学生”到“网络学生”的转变,如何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如何在自我学习和约束中超越自我,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总之,网络将老师和学生都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于教育观念的更新。
  3 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3.1 教学用的各种课件
  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将教学课程制作成教学课件,例如图片、视频等,在课堂上应用。这不但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还有利于让同学们掌握知识,把握重点。现阶段,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在教学中使用到多媒体技术,并且绝大多数高校的教程都是以课件的形式来实现的。
  3.2 学生自主学习课件
  在网络时代,不但教师可以用网络课件来实现教学,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师整合、放到网上的学习资料来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自主制作课件,供学习自主学习之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高校客户端,例如校内网和学校网页等,学生一来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学,二来还可以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电脑技能,增强自主搜寻有用信息的能力。例如,有的高校自主设计的学习网页上,将不同的内容放置在不同的模块中,学生想用什么就要去相应的模块中去寻找,这无形中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3.3 通过超级链接共享外界资源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明显,很多国家、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资源库,人们可以通过远程登录和超级链接跨地域利用很多文件和资料。高校通过网络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多媒体课件、辅导资料和教学资料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计算机教学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改革性的变化,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网络大环境下,作为教学主力军的教师们,不但要深刻认识自身角色的转变,还要把握好机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因势利导,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为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浅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崔均明,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1(15).
其他文献
摘要: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  基的压实质量控制是路基施工重点。它对公路整体质量的好坏有着深  远意义。因而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是关系到整个公路施工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路基施工;路基填压;路基排水;路基防护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路基对于整个公路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路基强度的高低,稳定性的强若,  直接影响公路路面结构层的稳定、安全、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施工管理上的问題。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建筑业也在进行着不小的变化。建筑业如同雨后春笋般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依托启东宏华海洋港池工程组合钢板桩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考量其事前准备、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通过主客观等一些列保证措施确保沉桩精度满足施工要求。结果表明,精度施工控制要点是可行的,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双层双向导向架 夹具 测量意识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背景概况  工程位于江苏省启东市船舶工业园区,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隔长江北支
期刊
摘 要: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的基础一定要埋得有深度。所以,在打造高层建筑的时候,对其上部结构进行施工时具有较高的难度,打桩基础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深度。本文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旨在保障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方面能有所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建筑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筑市场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建筑施工中暴露出了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建筑技术中的施工技术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
期刊
摘 要:影响土工试验成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含水率的测定、颗粒分析及土的抗剪强度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个人的工件经验同国家现行规范和试验规程结合起来, 分析了土工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个人看法,与同行交流学习。  关键词:土工试验含水率颗粒分析 抗剪强度  中图分类号: S969 文献标识码: A  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土工问题的一个工作环节,为设计、施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建筑与我们紧密联系,从普通的住房到商场楼宇等设施都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的场所,建筑质量是否有保障就是关系人们是否能正常居住与生产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
期刊
摘要:本文从土木工程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未来创新发展进行详细探析,并提出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多的建筑者们开始开始注重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与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完善土木工程建设,要不断加强土木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