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铺冯奶传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於可训

  最近三十年,常到外面吃饭,从小餐馆到大酒店,从国内到国外,虽说不上九州万国,算算也该有五湖四海。但吃来吃去,总不如冯奶的饭铺给人的感觉好。
  冯奶的饭铺开在路边上。那时候的路,大半不是修起来的,而是走出来的。鲁迅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的就是这种路,跟今天为了发财致富修起来的路不同。
  冯奶的饭铺开在路这边,路那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堤,河堤外是一条通往长江的大沙河。河堤在冯奶的饭铺前拐了一个弯,正好把冯奶的饭铺抱在怀里。从堤上走着的客人,只要不朝路这边看,就顺着堤弯走过去了。倘往堤下看一眼,看见了路这边冯奶的饭铺,就禁不住要从堤弯的两头包抄着下堤,到冯奶的饭铺打个尖,喝口水,吃口饭,垫巴垫巴肚子再接着赶路。天长日久,在原本没有路的堤坡上,也便走出了一条路。
  走出这条路的,也不是所有的人,而是推线车卖柴火的山里人。那时候物流不发达,社会交往少,靠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是走不出一条路的。推线车卖柴火的不同。柴火是一日三餐都要烧的,下乡的水田旱地产稻麦,能烧的主要是稻草和麦秸杆,不熬火。花钱买点劈柴松毛树蔸子什么的,烧起来熬火,又干净。分半两分,最多三分钱一斤,也不算贵,烧得起。下乡的城镇多,居民烧山毛柴就像后来烧煤球一样普遍,需求量大。就是乡下的农户,也要备些熬火的山柴,留着腊月里蒸粑熬糖烫豆丝用。于是,卖山柴的线车队,就像后河里流出来的水,从上乡的山地到下乡的平原,源源不断地流淌。推线车的山里人,哈着腰,弓着背,叉开黑瘦有力的双手,有节奏地扭动着结实坚硬的屁股,看上去,就像一群要产籽的鲤鱼,排着长队在奔腾的激流中逆水而上,那阵势,好看极了。
  冯奶每天就在饭铺门前看着这些鱼群上下,迎来送往,就像守在岸边等着收网的渔夫一样。冯奶长得很好看,鹅蛋形的脸,高挑的身材,脑后梳着一个松松的发髻,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就像要掉下来。我见到她的时候,不过四十上下的年纪。叫她奶,虽然早了点,但那时候的女人不怕你往老里叫。二十几岁的新媳妇,摊上辈分,叫她奶奶也高興。不像现在,恨不得你天天美女姐姐地叫着,都四五十岁了,叫声阿姨还不乐意。
  漂亮的女人招人喜欢,也招那些轻薄的男人眼馋。冯奶开着饭铺,大小也是一个老板娘,就更容易惹动那些男人的心思。中国的文化封建保守,但男人对女人的想法,有时候却很开放。比如这老板娘,就很容易与风流两个字挂上钩。挂上了风流两个字,就给了这些男人一个合法的借口,冯奶于是就免不了要遭受这种观念的侵扰。好在冯奶是个有定见的女人,那些撩骚调情的事,她都能恰到好处地应付。有那过分的客人真要动手动脚,冯奶就多少让他吃些苦头。有一次,一个山客进门时在冯奶的胸前抓了一把,冯奶笑眯眯地招呼他坐下,顺手递上一碗凉茶,让客人解渴。那人接过茶水刚喝了一口,就噗的一声从鼻子嘴巴里全喷了出来。等那人发觉他喝的不是茶水,而是一碗辣椒水,正要发作,冯奶却换上了一碗红糖水,又笑眯眯地递给客人说,这位大哥莫怪,都怪我眼神不好,伸错了爪子。客人只好忍气吞声地喝下了那碗红糖水。
  我妈那时在附近的一个镇上教书,我家租着冯奶的一间偏房,常听人讲这样的故事。我妈对冯奶的为人处事,很表佩服。我当时懵懵懂懂,听不明白。现在想想,在那年月,一个女人出头露面,支撑一个饭铺,确实不易。我妈虽然比冯奶小不了多少,却要我把冯奶叫奶,说只有我叫声奶,才分得出辈分。让人觉着好像是一家三代,也少了房主和租客的生分。
  冯奶很忙。晚上睡觉前看她忙,早晨起来看见她,还在忙,中间睡没睡觉,不知道。只听我妈说,院子里的水井边,早晨最早看到的是冯奶,晚上最晚离开的还是冯奶。冯奶的饭铺开的是流水席,客人虽然也有赶在饭点上集中吃饭的时候,但稀稀拉拉地随来随吃的也不少。所以冯奶就必须把饭菜备足,冬天保暖,夏天防馊,让客人随时都能吃得上可口的饭菜。
  冯奶的饭菜自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而是寻常人家的吃食。饭是白米饭,菜是家常菜,都是冯奶自家的出产。冯奶的丈夫叫冯老实,名如其人,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种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水田,自家糊口之外,再籴点粮食,贴补着做这个饭铺的生意。饭是管饱的,菜看季节随意。老实有时候也下河去捞点鱼虾,给客人添道菜,并不加收分文。饭菜也不用刻意端上桌,客人来了,跟冯奶招呼一声,就径直下灶,自己取了饭菜,坐下就吃,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我喜欢跟着冯奶的客人蹭饭吃。不论人多人少,客人吃,我也吃,有时一天要吃十几顿。我妈说,像你这样吃法,迟早要把冯奶吃穷。冯奶就笑,说,吃不穷,只要不把他的小肚皮撑破就行。又说,他哪里是在吃饭,是在听人家说话,小伢都这样,喜欢凑热闹,人来疯。
  我们小时候见的世面少,平时家里很少来外人,过年过节,来了个把亲戚,尤其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表哥,就缠住不放,跟在屁股后面问这问那,不到大人扯着胳膊拽开决不罢休。冯奶的饭铺每天有这么多客人来来往往,所以我也就像每天都在过节一样。
  冯奶的客人中,有个叫黑皮的后生,跟我的一个大表哥长得一模一样。论年龄,我也应该叫他哥,可我妈不让,我妈说要叫叔,叫哥乱了辈分。原因是冯奶认了他做干儿子,他平时叫冯奶叫干妈,我也就只能就着他叫黑皮叔了。
  黑皮叔的个子很大,饭量也很大。一般客人一餐吃个两三碗也就算了,黑皮叔不吃上五六碗决不罢休。所以,他吃饭的时候,冯奶就特意把饭桶拉到饭桌旁边,让他添起来方便,不用起身下灶。然后就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有时候择菜,有时候缝缝补补,做些杂事。直到黑皮叔扒完最后一口饭,才停下来顺手接过黑皮叔手中的饭碗,拿到灶下去洗。这时候,黑皮叔也不闲着。往往用手掌抹抹嘴,就起身到后院的水井边去挑水,或者在院子里甩开膀子劈柴。看着这娘俩的配合默契,我妈常常感叹说,亲生的也没有这样。   听我妈说,冯奶原来有一个儿子,和黑皮叔差不多大。那年大水,堤外的鱼庐穿了个大洞,在堤这边冯奶的饭铺前翻起了一片萝卜花。萝卜花就是现在说的管涌,不堵住的話,就会越开越大,等到连成一体,堤坝就要裂口,堤内几个村子就要遭殃。冯奶的儿子那时已有二十多岁,常年在堤外的沙河里打滚,仗着水性好,对水下的鱼庐情况熟悉,就抱起一床棉絮,钻到水下去堵洞口。结果洞口是堵住了,自己却被吸了进去。等到大水过后,村人把他从鱼庐里挖出来的时候,发现他竟被棉絮包裹着站立在涌洞之中。
  冯奶儿子的事迹,后来上了报纸 。村人还在堤上立了一块石碑,记其功德。但从那以后,冯奶就再也不到堤上去看一眼。有人说,那是冯奶的伤心之地,冯奶不忍心再看。也有人说,冯奶的饭铺开在堤下,没事跑到堤上去看个么事。但冯老实不同,有事无事,总往堤上跑。有人看见他常常在儿子出事的地方,一动不动地看着水面,一蹲就是大半天。越是刮风下雨的日子,跑得越勤。有一天,外面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还有人看见老实蹲在堤边上,身子蜷成一团,像一尊泥塑木雕的土地菩萨一样。知道的人都说,老实这是想儿子得了疯魔症,都觉得他可怜。
  只有冯奶知道,老实没得疯魔症,他是看见自己的儿子了。儿子已变成了一条鱼,头上长着角,身子圆滚滚的,肚子上还有四条小腿,游动起来,头摆尾巴摇的,就像自己的儿子平时走路一样。老实说,他第一次看见这条鱼的时候,就见它朝他点头。老实就问,你认得我,鱼又点头。老实又问,你晓得我是你爹,鱼还是点头。老实接着问,你晓得你娘想你,鱼这次连着把头点了两下,又张大嘴,好像要说些什么。老实知道它说不出来,就说,我知道,你也想你娘,我这就回去告诉她。这鱼听罢,泼喇一声一摆尾巴,就钻到水底下去了。老实想,它一定心里难过,一个人躲到水底下去哭去了。儿子小时候也是这样,他想哭的时候,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里,从来也不愿意让人看见。
  这以后,每天向冯奶报告儿子的情况,就成了冯老实的日常功课。渐渐地,老实发现,自己的儿子不但能通人情,还能预报水情。老实家饭铺门前的大沙河,因为通着长江,所以每到汛期,水涨水落,就成了长江水位的一个重要信号。老实发现,水要涨的时候,自己的儿子会在水面上蹦蹦跳跳,水在落的时候,就趴在水面上一动不动。也像他小时候一样,高兴时一蹦老高,不高兴时就闷在一旁生气。河堤上没有正式的水文站,像这种水涨水落的情况,只能靠一些原始的方法预报,老实的儿子于是就成了汛期水情的一个义务的预报员。为了准确预报水涨水落的趋势,老实有时在堤岸边插上一根树棍,测量儿子跳起的高度,有时又蹲在堤岸边上,观察儿子趴在水面上不动的时间,结果竟与水涨水落的趋势和幅度,大体相同。这不能不让老实感到十分惊奇,觉得老天爷当年把自己的儿子收去了,原来是要他去学本事,学了本事好回来搭救我们。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然长大成人,造福一方,渐渐地,也就放下了这些年来对儿子的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
  消息传出之后,村人都觉得新鲜。有的还禁不住要跑去观看,回来后也都啧啧称奇。但也有老人说,这原也不奇,早年间就曾有过,还说自己小时候就亲眼得见。这种鱼叫报子鱼,多半是在河里淹死的孩子投胎转世。不过这种报子鱼应在谁家,却要看这家人的德行。这条鱼既是老实的儿子投胎转世,就是老天爷对他两口子平日里积德行善的一点回报,是他两口子修来的福分,我等也跟着沾光。老人这样一说,村人就更信以为真。所以,每到汛期,堤内几个村子的村长就禁不住常常要到冯奶的饭铺来坐坐,向老实打听一下他儿子最近几天的表现。老实也如实汇报,连儿子蹦多高,趴多久,也说得清清楚楚。听了老实的汇报,这些村长对河水的起落消长,才觉得心里有数,才感到踏实。出门的时候,还要感叹说,幸亏有老实的这个宝贝儿子,要不,我们还得日夜趴在堤上查看水情。
  这事后来越传越广,越传越神。虽然人们将信将疑,但每年的汛期预报,基本准确,却是事实。这事传到县水利局的领导耳朵里,还特意派人下来作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说,这纯属封建迷信。汛期水流变化大,水涨的时候,水下有暗流推动,鱼儿受了压迫,就会上跳,压力越大,跳得越高。反之,水流回落,压力减小,鱼儿会随着回落水流的吸力,趴在水上静止不动,这都是自然现象,与老实的儿子无关。至于那条长相奇特的鱼,不过是一个杂交的变种,老辈既有人见过,说明不足为奇。不过,调查的人又说,我们现在的条件有限,不是长江干堤的汛情预报,还得依靠群众,只要不搞成封建迷信就好。
  说话间就到了发大水那年。起先,大沙河的水随着长江的水涨涨落落,冯奶的儿子都能准确预报。后来,长江的水涨高了,向河里倒灌,防汛部门就封闭了大沙河通往长江的水闸。回流的水和上面下来的水搅在一起,在大沙河的拐弯处打起了漩儿,搅得冯奶的儿子晕头转向,预报就不准确了。
  眼见得河水天天上涨,堤内的几个村长都心急如焚,天天聚到冯奶的饭铺来商量办法。老实和冯奶也很着急,觉得自己的儿子没尽到责任,对不起乡亲们。老实有一天还跑到河边去,对着儿子,大发脾气,说,你晓得吗,这道堤一破,堤下的几个村子就要遭殃。这道堤保住了,就是长江干堤破了个大口子,大水从堤外流走了,堤内依旧平安无事。还说民国三十六年江堤破口就是这样。老实的脾气发够了,水面上却不见儿子的动静。就想,儿子一定是躲到水底下去哭去了,又于心不忍,又转过头来发自己的脾气,拍着脑袋自己骂自己说,动不动就发脾气,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你以为孩子容易吗,这么复杂的水情,让你去预报,你报得准吗。
  干爹和干妈为这事心急,黑皮都看在眼里。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就问干妈,听说每次大水,都是堤外的鱼庐翻花,要是把鱼庐堵死了,不就翻不起花吗。冯奶说,这还要你说,鱼庐都是几十年防汛的时候下的木桩门板,大水过了,淤泥流沙卷走了,河里的鱼在里面做窝,早就把里面造空了,要堵它,哪那么容易,除非你把这水下的鱼庐都填结实了,一了百了。黑皮叔一边嚼饭,一边咕噜了一声说,那就填呗。冯奶没听见他在说什么,一边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一边自顾自地说,这事用不着你操心,你只管推车卖柴就是。眼下雨水多,田里收不上谷子,正缺柴草,还可以卖个好价钱。没看见这些时从后山下来的线车,像大路上的蚂蚁一样,还不是冲着这份好价钱来的。黑皮叔嗯了一声,又埋头嚼饭。   从那天以后,黑皮叔总是空车来往。冯奶问他,柴火呢,黑皮叔说,半道上被人截住买走了。冯奶想想最近都缺柴烧,也不生疑。直到有一天,老实从堤上回家说,黑皮领着人在填鱼庐,冯奶才大吃一惊,才想起那天自己跟黑皮说的话。
  冯奶不说,其实黑皮叔早就有这个主意。黑皮叔认冯奶做干妈,除了自己是个孤儿,从小就没见过娘,还有一层原因,就是黑皮叔自己的这条命,和冯奶的儿子一样,也与一场大水有关。虽然是一死一生,但冥冥中,却与冯奶有一段说不清的因缘。有一次,我缠着黑皮叔跟我讲故事,黑皮叔就把他的这段身世,当故事跟我和我妈讲了。
  黑皮叔说他七岁那年,山里发了一场大水,山洪半夜里冲走了他家的房子,把他冲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沟,堵在一个乱石堆里。漫天大水和乱七八糟的树根碎石,从他头顶上呼啸而过,吓得他连眼睛都不敢睁开。第二天早晨,村人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被包裹在乱石堆内,居然毫发无损。围观的人都啧啧称奇,觉得这孩子福大命大。有个路过的瞎子却用棍子戳了戳躺在地上的黑皮叔说,这孩子今日逃得性命,日后必定有人代他去死,阴阳交替,死生有数,是免不了的。村人就笑瞎子瞎说,说他一家人都死光了,就剩这根独苗,还会有谁代他去死。瞎子用棍子朝东南方向指了一指说,阴司无亲,冥界无家,总会有人代他去死的。十几年后,黑皮叔跟着卖山柴的村里人来到冯奶的饭铺,听说冯奶的儿子为堵涌洞而死,就认定他是那个代他去死的人,当下就要认冯奶做他的干妈。冯奶听黑皮叔说了他的身世,也觉得他与自己有缘,就认下了他这个干儿子。有这样的双重因缘,冯奶待黑皮叔就比待自己的亲儿子还亲。
  听说黑皮叔领着人在堵鱼庐,冯奶第一次破例上了河堤。河堤上到处是泥浆,冯奶高一脚低一脚深一脚浅一脚,就像走在棉絮堆上一样。河堤下,是一片白汪汪的大水,冯奶看见黑皮正领着一群人,把堆在河堤上的一堆堆老树蔸子,绑上沙袋沉到水底。黑皮虽然是在山里长大,但冯奶知道,他家附近也有一条大沙河。眼前的这条大沙河就是从那里起源,流到这儿来的。她听黑皮说,他家的那条沙河边上,还有一座水库,他从小也是在水里泡大的。她知道黑皮的水性不比自己的儿子差,只是这么大的水势,她还是有点担心,就在岸上大声吼着,叫黑皮叔小心。
  回到饭铺,冯奶就开始收拾后院,又跟卖山柴的客人说,下次多带些树蔸子来。凡是树蔸子,她照单全收。都放到后院里,有空就直接送到堤上去,交给黑皮堵鱼庐。客人念着冯奶平时对他们的好,又能出一个好价钱,省得往前去多跑路,就纷纷帮着把树蔸子往堤上送。一时间,堤上堤下,人来车往,没几天工夫,就把水下的鱼庐堵得严严实实。
  鱼庐堵好后没几天,淤积的河水就漫上了堤面。往年这时候,堤外就会出现大片管涌,咕咕咕咕地冒着浑黄的水泡,看上去让人心惊肉跳。这下好了,水下的鱼庐堵住了,堤外的水花翻不出来了,只需加高加固河堤,防止大水冲出堤面就是。村人都说黑皮做了一件万古千秋的好事,说冯奶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娘娘,两个儿子,都拿性命堵堤,跟大禹爷治水的功德有得一比。
  管涌是治住了,可河水还在上涨。加高的河堤因为都是新土,经不住浸泡,一冲就垮。为防万一,各村村长还是要大家做好破堤的准备。接到通知后,冯奶和我妈就开始收捡家什物品。贵重一点的,随身带走,能吊能挂的,都吊挂到屋梁上,大件的物品,只好堆码起来,听天由命,冲走了是龙王爷的,没冲走的大水过后再回来收拾。
  正在忙乱之中,忽然有一天,上面来了通知,说是要紧急分洪,大沙河两边的堤坝都要炸开,为陡涨的江水腾出一条排泄的通道。准备的时间只有三天,三天过后,这里将成为一片汪洋泽国。
  第四天早上,我们刚在撤离的船上坐定,果然就听得身后一声巨响,在黑皮叔堵鱼庐的堤角拐弯处,冲起一根粗大的水柱,接着就见有巨浪袭来,推得小船胡乱摇晃。等这阵巨浪过后,就见水面上飘满了丢弃的箱笼桌柜和带不走的大小屋架。冯奶的饭铺的屋架也在其中。我妈坐在冯奶的对面,看着从身边飘过的屋架,叹了口气说,他黑皮叔费了这么大的劲填好了鱼庐,说炸就炸,真是可惜,你这些年的心血也白费了。冯奶笑笑说,都没白费,我们撤出来,救了别处的人,也是积德行善。
  正这么说着,在我身边坐着的黑皮叔忽然纵身一跳,跃入波涛汹涌的洪水之中。待船上的人惊惶甫定,才见他抓着一架在水中不停翻滚着的线车,一边向船上大声喊着,这是我的线车,我推走了,我还要靠它卖柴呢。黑皮叔的话还未落音,船上的人就看见他跨上了线车,像骑毛驴一样,骑着它顺水飘去,眨眼工夫就消失在茫茫洪涛之中。
  这年大水过后,冯奶的饭铺再也没开起来。分洪以后,虽然沙河的故道还在,但旧路却没有人走了。原因是没有河堤之后,却修起了宽阔的马路。马路上走的是胶皮轮子的板车,板车拉的柴火要比线车推的多得多。后来疏浚了河道,又兴起了水路运输,船拉的自然比车载的还要多。黑皮叔后来就经营了一条运输船。虽然公私合营的时候,他的这条船入了股,但他那点伺弄货船的功夫,谁也夺不走。所以改革开放来了,他又东山再起,承包了一个船队。不过这个船队运的已不再是山柴,而是山里的特產,山外的百货。这时候,下乡的居民也早已不烧山柴,改烧煤球和蜂窝煤了。山柴只在过年的时候,要蒸粑熬糖烫豆丝,会这些手艺的老人掌握不了煤球和蜂窝煤的火候,才偶尔一用。唯一的例外是黑皮叔,不但到这时候还在烧山柴,而且还烧出了名声,烧出了特色,烧成了我们那个县的一个品牌。
  还在承包船队的时候,黑皮叔就跟我妈说,他承包船队不是为了发财,而是想赚一笔钱,把冯奶的饭铺再开起来。说干妈辛辛苦苦一辈子,好不容易经营的饭铺却打了水飘,他于心不甘。他要让干妈重操旧业,要让干妈的饭铺比以前更风光,更红火。这时候,冯奶夫妇都已经老了,冯奶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奶奶了。但饭铺开张的时候,黑皮叔还是坚持让冯奶做了饭铺的董事长。饭铺的名字还是叫冯氏饭铺,店堂格局和一应设施,虽然与一般饭店没有二样,但有一样不同的是,所有饭食菜肴的烹饪烧制,一律都用柴火。所以这家冯氏饭铺的锅巴粥和鱼汤,就格外有名。这两样吃食,都要文火慢功,没有经烧的柴火熬不出这样的细活。当初推出这两样吃食的时候,大家都说黑皮叔小眉小眼乡里乡气,没想到,不到十年工夫,风气大变。乡土食品成了一种时尚,土法烹饪被说成是回归自然。冯氏饭铺于是大火,成了本县酒店业的一块招牌,远近闻名的一张名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陪我妈回乡探亲,路过冯氏饭铺,就想到去看看冯奶。饭铺修得很气派,三层洋楼,雕梁画栋。进门一个大院落,沿墙摆满了枯树蔸子和各色山柴。通往大厅的甬道两边,散乱地摆着几架线车。此情此境,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了冯奶当年的饭铺。冯奶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身体仍很健朗。寒暄了一阵,便要留我们尝尝冯氏饭铺的特色饭菜。我早就听说冯氏饭铺的锅巴粥和鱼汤很有名。锅巴粥小时候在家乡喝过,鱼汤虽然也没少喝,但既然是饭铺的招牌菜,一定与众不同。一会儿,果然上了一道雪白的鱼汤。我正要问是什么鱼熬的,冯奶却笑眯眯地说,还记得报子鱼吧,这就是报子鱼熬的汤。我突然想起冯奶的儿子,就脱口而出,说,那不是。没等我说完,冯奶就接过去说,是我儿子变的是吧。你老实爷爷现在就养着一大群这样的鱼儿子。连他自己也不信,你还信,那时候不过是图个心安罢了。一直在一旁忙着招待客人的黑皮叔,这时却插进话来说,什么报子鱼不报子鱼,这原本是一道美味,只是生得古怪点,不敢吃它,才编出许多故事来。什么事放在那年月都稀奇古怪,放在今天都稀松平常。吃,吃,只管吃,我干妈不心疼,你们还心疼。说得众人禁不住哈哈大笑。
  责任编辑 楚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以人为本;学科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1-0046-0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展开学习的课题,其中蕴含着丰富且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本课例基于构建寻找“相似”与“差异”的认知模型,以及构建从“研究一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发展到“研究一类物质
这些年  一整天,我都干了些什么?  在晨祷与晚祷之间。  这些年,我都干了些什么?  大地吐出果实,水上升为冰。  我经过人群和车流。  翻动书页。在微信上点赞……  我来到江南小镇,发呆。喝酒。  和戴斗笠的老农交谈。  这些年,我都干了些什么?  我已经记不起来。  雪花飘洒在我的生命里  具体又虚无。  我遇到了另一个我——  腰间有赘肉,身体内充满湿气。  我和她对峙良久  彼此的怨恨已
摘 要: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知识是储存于人脑或人工载体中的经验。技能是指个体为完成某一目的,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脑之外的单一或多器官配合而表现出的行为。现学校教育中,英语学习重知识轻技能,效率极低,少有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采用效率更高的班级悟修制和情境悟修模式能解决现行英语学习的缺陷,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学英语;班级悟修制;情境悟修  中图分类号
摘 要:2019年秋季,高一年级思想政治使用统一部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教材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具体表现为凸显观点、强化辨析,关注过程、淡化定义,围绕议题、优化案例。在课堂教学环节尤其应当突出围绕议题强化辨析,在辨析中辨明真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围绕议题进行深度辨析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  关键词:新教材;围绕议题;强化辨析;八个“相统一”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今年是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整整100周年。这个物理学史,乃至世界科学史上伟大的革命性成果之所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境界与方法。了解爱因斯坦的思想境界与方法,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要而言之,爱因斯坦的思想境界与方法的主要内容有:志趣:以寻求真理,造福人类为己任,为自己前行的动力;博学: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奠定获得研究硕果的坚实基础;
被鸟鸣唤醒。  躺在林边的小屋里,  我像一枚鸟蛋。  终此一生,我可能都不知道这是些什么鸟。  我没有研究它们的欲望。  鸟鸣,像某个工作的入门,而我  还有另外的活儿要干。  不急着起床,我且听一听鸟鸣,  落叶后的树林里,枯枝、山岩、干透的苔藓  都正听得入神。  想来,如此悠闲、专注的一天,  只能是冬天。  林子幽深。除了鸟鸣,一切都静静的。  像一枚鸟蛋,我離自己的  声音还远。  但
我常常一人在天空里喝酒  地面上的親朋们  他们一直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一个人  在天空里喝酒:“为什么?”  他们忍不住问我的时候,我往往  酩酊大醉了。舌头肿大,思想混乱  根本回答不了他们的提问  只会像头狮子,在天空中  发出一声声空洞的怒吼
摘 要: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的问题。坚持“常规立校”,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规范教学管理;实施“科研兴校”,在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学特色;倡导“名师强校”,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程改革常规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
我是从数码转型这样一个技术革命引发的整体的全球性的社会变化,来讨论我们今天的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能性。也许大家已经从不同的渠道、场域、发言者那里都听到了这样的描述,就是今天我们人手一个手机,我们已经很习惯在一个互联网的WiFi的环境当中生存,以至于有很多关于WiFi的笑话。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找WiFi,接上我们的手机,接上我们的电脑,否则的话我们会感到极不安全,我们简直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在活着
摘 要:“礼”是民众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尺,具有社会性。言行举止、婚丧嫁娶、家席国宴、祭祀征战,从个人行为至社会规范,再到国家制度,从古至今,礼和人,如影随形。《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人情小说,其中涉及到的封建社會礼仪繁多。我们提倡尊老爱幼、敬上尊下、言行讲究、服饰得体,但对那些繁文缛节和严格苛刻、培养了奴性、束缚了人性的规矩,还是要否定的。而礼仪,只是《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