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对许多问题的认知、思考都是建立在此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的,因此高中学生应注重对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分析;能力;阅读
一、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从历史学科高中生学习的现状看
有些人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因此无需在阅读上再下功夫,实则不然。在我七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整体较差,拿到一段材料往往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特别是遇到文言材料时,学生们更是万分恐惧。由于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材料,因此学生们无法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导致学生丢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2、历史教学的需要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材料一直伴随着教学过程,我们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往往是通过阅读完成的,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史实与数据。一堂有效教学,就在于此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史实与论点,并作出自我独特的分析。教师教学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无疑是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
3、从高考的要求看
我县中考时历史科目采取的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平时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他们多半是在考前进行突击,或者准备大量资料带入考场。因此很多学生根本不具备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中的学习没有形成独自的历史素养。甚至进入高中以后有些学生仍把死记硬背作为提高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这其实与当今的历史学科考试是相悖的。
在当今的历史学科的高考试题里,我们不难发现材料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多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来,重点就是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认知能力,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因此高考的现状就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分析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方法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学科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要求。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可以是文学类的,也可以是历史方面的,如一些人物传记、世界史等方面的书籍,或者利用网络、电视等来获取一些历史知识。通过长期阅读和积累,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习万万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毕竟现在的高考考察范围广,命题活,仅仅依靠教材那么一点知识根本无法满足考试的需求。大量有效的阅读,能有效的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为历史题的顺利解答打好基础。
2、教师注重历史学科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材料阅读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材料阅读分析能力也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的关键就在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知道学生很喜欢历史故事,如果可以把这些材料都变成小故事就好了!可事实上我们又无法把每一个材料都一一对应出一个历史故事。而且我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老师拿着教材或者试题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信息,久而久之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会下降。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认为首先历史教师一定要努力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历史课。学生是否喜欢历史学科,是做好材料题的一个良好的心理因素。只要学生敢于去了解历史,解答历史,就能提高自己。其次教师在讲解材料题的过程应借助语言、图片、影视片段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这一点在六月初到安康参加历史学科年会上我深有感触。会上一位来自上海的近七十岁的李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材料解析课。李老师选取的是今年考古学上的一个热门——海昏墓的发掘。在这里面涉及到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的王国问题,再到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看似很常见的知识点,李老师却通过几个小故事并利用几个考古发掘现场的图片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创设情境讲的非常生动,学生已经完全被吸引了,所以学生们愿意继续阅读和思考。此外李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开口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3、克服对文言历史材料阅读的心理障碍。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只要一看到较长的材料,特别是文言材料就害怕,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拿下它。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历史教学往往更倾向于关注试题本身的解答,而忽视了学生解题的心理疏导,忽视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的引导学生去做这类题,指导学生先结合上下文看懂材料的大意,再依据材料提炼相关信息。如提炼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关键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已经掌握的相关的历史知识完成对试题的解答,让学生在一次次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历史解答信心。
更重要的是,明确告诉学生,高考肯定无法碰到我们已知材料,只有形成自我的历史解题素养与能力,才能获得高分,让学生面对历史题时排除这个知识我们没学过等等心理障碍因素。
4、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首先,最有效方式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主要是针对主观题来说的。主观题的材料一般较长,把整个材料看完了再去看问题,然后又要根据问题再读材料,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因此提高做题效率的一个办法就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看材料。通常情况下主观题会有两到三问,而每一问都会叫我们通过阅读XX材料回答。在看完每一问后我们一定得先弄清楚题目到底问什么,再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材料,并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用笔标记出来进行规类。这样就节省了时间,解决重复阅读材料的弊病,为提高做题效率奠定基础。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和整合答案,减少丢分。
其次,针对常见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如:“依据材料一,概括“当面临这类问题时,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材料中,我们要一句一句的去读材料,然后归纳史实。又如做”表明”、“反映”、“启示”等题,其实都有一个套路。必须让学生先学会去套,在套中尝到甜头,在套中提高自己。使材料题的解答训练过程,成为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提高自我解答能力和历史解答信心。
再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分解。有效分解问题,是我们提高材料阅读能力的必备方法。在高考过程中,往往一题隐藏多问,学生感觉好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没有学会分解问题,如:“依据材料一,我们能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中得到什么启示”,其实这一问隐藏着两问,我们要分解为: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是什么?然后从这些措施中得到什么启示。而试题需要我们回答的仅仅是启示而不是措施。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有效解答能力,即阅读分析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解题能力的提高中解决学生的历史心理障碍,让学生不再害怕历史材料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解答能力,形成一套自我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分析;能力;阅读
一、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从历史学科高中生学习的现状看
有些人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因此无需在阅读上再下功夫,实则不然。在我七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整体较差,拿到一段材料往往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特别是遇到文言材料时,学生们更是万分恐惧。由于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材料,因此学生们无法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导致学生丢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2、历史教学的需要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材料一直伴随着教学过程,我们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往往是通过阅读完成的,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史实与数据。一堂有效教学,就在于此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史实与论点,并作出自我独特的分析。教师教学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无疑是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
3、从高考的要求看
我县中考时历史科目采取的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平时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他们多半是在考前进行突击,或者准备大量资料带入考场。因此很多学生根本不具备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中的学习没有形成独自的历史素养。甚至进入高中以后有些学生仍把死记硬背作为提高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这其实与当今的历史学科考试是相悖的。
在当今的历史学科的高考试题里,我们不难发现材料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多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来,重点就是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认知能力,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因此高考的现状就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分析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方法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学科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要求。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可以是文学类的,也可以是历史方面的,如一些人物传记、世界史等方面的书籍,或者利用网络、电视等来获取一些历史知识。通过长期阅读和积累,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习万万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毕竟现在的高考考察范围广,命题活,仅仅依靠教材那么一点知识根本无法满足考试的需求。大量有效的阅读,能有效的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为历史题的顺利解答打好基础。
2、教师注重历史学科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材料阅读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材料阅读分析能力也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的关键就在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知道学生很喜欢历史故事,如果可以把这些材料都变成小故事就好了!可事实上我们又无法把每一个材料都一一对应出一个历史故事。而且我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老师拿着教材或者试题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信息,久而久之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会下降。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认为首先历史教师一定要努力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历史课。学生是否喜欢历史学科,是做好材料题的一个良好的心理因素。只要学生敢于去了解历史,解答历史,就能提高自己。其次教师在讲解材料题的过程应借助语言、图片、影视片段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这一点在六月初到安康参加历史学科年会上我深有感触。会上一位来自上海的近七十岁的李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材料解析课。李老师选取的是今年考古学上的一个热门——海昏墓的发掘。在这里面涉及到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的王国问题,再到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看似很常见的知识点,李老师却通过几个小故事并利用几个考古发掘现场的图片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创设情境讲的非常生动,学生已经完全被吸引了,所以学生们愿意继续阅读和思考。此外李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开口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3、克服对文言历史材料阅读的心理障碍。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只要一看到较长的材料,特别是文言材料就害怕,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拿下它。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历史教学往往更倾向于关注试题本身的解答,而忽视了学生解题的心理疏导,忽视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的引导学生去做这类题,指导学生先结合上下文看懂材料的大意,再依据材料提炼相关信息。如提炼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关键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已经掌握的相关的历史知识完成对试题的解答,让学生在一次次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历史解答信心。
更重要的是,明确告诉学生,高考肯定无法碰到我们已知材料,只有形成自我的历史解题素养与能力,才能获得高分,让学生面对历史题时排除这个知识我们没学过等等心理障碍因素。
4、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首先,最有效方式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主要是针对主观题来说的。主观题的材料一般较长,把整个材料看完了再去看问题,然后又要根据问题再读材料,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因此提高做题效率的一个办法就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看材料。通常情况下主观题会有两到三问,而每一问都会叫我们通过阅读XX材料回答。在看完每一问后我们一定得先弄清楚题目到底问什么,再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材料,并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用笔标记出来进行规类。这样就节省了时间,解决重复阅读材料的弊病,为提高做题效率奠定基础。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和整合答案,减少丢分。
其次,针对常见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如:“依据材料一,概括“当面临这类问题时,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材料中,我们要一句一句的去读材料,然后归纳史实。又如做”表明”、“反映”、“启示”等题,其实都有一个套路。必须让学生先学会去套,在套中尝到甜头,在套中提高自己。使材料题的解答训练过程,成为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提高自我解答能力和历史解答信心。
再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分解。有效分解问题,是我们提高材料阅读能力的必备方法。在高考过程中,往往一题隐藏多问,学生感觉好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没有学会分解问题,如:“依据材料一,我们能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中得到什么启示”,其实这一问隐藏着两问,我们要分解为: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是什么?然后从这些措施中得到什么启示。而试题需要我们回答的仅仅是启示而不是措施。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有效解答能力,即阅读分析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解题能力的提高中解决学生的历史心理障碍,让学生不再害怕历史材料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解答能力,形成一套自我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