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腊月二十下午6点多钟,出了厂门天已经黑透了。天上开始飘起雪花,我记得清清楚楚,过年的气氛很浓,雪落在缠着树的彩灯上马上就化了。街上的人好像都在笑,只有我一个人木着脑袋,穿过一条街又一条街。
我被厂里辞退了。
天无绝人之路
回到家的时候,女儿已经睡着了。婆婆趴在炉子旁边守着一锅稀饭,看见我回来了,笑得别提多开心了:“小媛她妈,又加班了吧,饭我给你热好了。”我转过头去悄悄把泪抹掉,就着咸菜喝了两大碗温糊了的稀饭。丈夫去世后,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是倒下了,这个家就散了。明天,我就到市妇联去,听说那里有个家政培训班。
一个月的培训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妇联给介绍工作的时候,我特别要求去有老人的家庭,工资可以高一两百元。尽管这样,每个月千把块钱还是慢慢不够用了,婆婆的身体越来越差,女儿明年升高中,学费也会更高。
我萌生了开一家养老院的想法。我拿着小本子,记下照顾老人的经验,并且刻意到生意人的家庭去服侍老人,偶尔聊天,就跟他们讨论开一家养老院的可能性。
2005年开春,我正式向妇联提出申请小额贷款,办一家养老院。那时我已经考察好了地点,就是我以前单位的家属大院,好多人都买了房子搬出去了,我决定把它整体租下来。
三万元贷款批下来那天,我找到原来厂里的两个好姐妹,希望她们能和我一起干。三个人拼拼凑凑,总共六万块,还是很少。好在下岗工人创业,市里有税费上的优惠,总算赶在夏天来临之前,把一切收拾停当。我给养老院取了个寄托心愿的名字——三姐妹幸福大院。
攻心战
三姐妹幸福大院开业的鞭炮很响亮,我们派发了很多的传单和小礼品,市里的报纸也给我们做了报道。然而十来天过去了,大院里除了我婆婆,只来了一位精神已经有点恍惚的老人老刘头。
二十来间屋子都空荡荡的,多少让人沮丧。尽力照顾好老刘头,让老人家住得舒服一点、开心一点,精神能够好一点,成为我们三姐妹惟一的寄托。在这仅有的一位老人身上,我们也能树立起三姐妹幸福大院的口碑!
先前妇联的一位老大姐提醒我,“想要留住老人的心,吃好、喝好、有节目,很重要”。我们把这句话当作养老院的信条与标准。老人家喜欢聊天,我们三姐妹就轮流陪他家长里短;喜欢吃鱼,我们叫厨师变着花样做。我们还自学了推拿按摩的康复手段,帮着老刘头恢复身体机能。
两个月后,老刘头的儿子来看他父亲,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家里都准备好后事了,没想到老父亲竟然在两个月之内精神好了这么多。他要给我们双倍的钱,被我谢绝了。我只请他在邻里朋友间多帮我们宣传一下。
没想到这种口口相传的效果这么好。第二天,老刘头的几个老哥们在他儿子的带领下也来我们三姐妹幸福大院探望他。我特意请厨师做了一桌子容易消化的好菜,招待这几位老人家。还没到一个星期,几位老人全搬来了,还带着老伴和其他老朋友。
之后,入住率维持在了40%左右,略微有了盈利。我把当时在妇联一起上家政班的几个姐妹都请来了。
拦路的责任
转眼到了春节,大多数老人都回家过年了。年初三的时候,我接到妇联领导的一个电话。她说,有两个13岁的流浪儿因抢劫被判监外执行,想送到我这里来。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初七的时候,老人们陆续回来了。李大婶带着两个老姐妹一句话不说,收拾了东西就要走。原来,电视台已经把我们养老院接收两个流浪孩子的事情当典型报道出去了。外面对我们幸福大院是一片赞扬,然而住在院子里的老人,却觉得跟这两个孩子住在一起,是个威胁。我带着几个能说会道的姐妹,劝说了半天,保证把孩子隔开单住,有看院儿的大哥时时盯着他们,才安抚下了几位老人的情绪。
没想到,过了几天,社区派出所又送来了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老人。我看着那位已经辨识不清楚面貌、手脚都烂了的老人,心里很难过,收留了他。但是这一次却再也拦不住那些“怕生命安全出问题”的老人,三姐妹幸福大院又冷清下来,留下的老人都是生活半自理甚至无法自理的。这下,陪护的人手不能减少,工资照开,收入却少了一截。养老院的运营再次陷入困难。
挣扎在社会责任和养老院的盈利之间,我努力寻找最好的平衡点。我带着姐妹们更好地照顾老人,不让流浪孩子、精神不正常的老人和养老的老人之间起冲突,建立更好的口碑,寻找着翻身的机会。
翻身仗
我到妇联去汇报近况的时候,总不忘了带上那两个开始懂事的孩子,偶尔也说起那位流浪老人。我知道,这种情况,一般媒体报道一年半载之后会有个回访,而妇联就是跟媒体沟通的那条路径。
2007年3月的一天早上,市妇联的领导带着电视台的记者来了,要给我和收留的孩子、老人在幸福大院录个小节目。节目的最后,十几位入住老人,每个人都讲了一句对三姐妹幸福大院的感谢和祝福。我看到所有的陪护人员眼里都有泪水在打转。这条路太累,身体累,时时刻刻要操劳的心更累。这条路也幸福,因为你实实在在看到了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用的。
节目播出之后,一天好几通电话找我要求入住,比我预料的效果还要好。一个月不到,二十来间房间,全都住满了老人。这下,真的有蒸蒸日上的感觉了。
迈入2008年,最难的一道坎是拆迁改建。
新址是东郊一座1996年建的三层楼,我只要粉刷一下、改造出一个电梯就可以往里搬了。问题是,人家这栋楼房是整体出租,房间有五十多间,远远超出我的需要。然而搬迁的日子紧逼而来,我只好一咬牙签了租赁合同,先搬过来再说。
养老院扩张势在必行。我第一次在报纸上打了广告。装修、置办家具什么的都等着用钱,我斗胆在广告上声明,要入住幸福大院,先预交两年的费用。我想拿幸福大院的知名度赌一把。
第二天,看着新办理入住手续的人在我的办公室外面排队,我拿着笔的手有点抖。说实话,我没见过这么多钱。
这次广告带来的老人,大多家庭富裕、子女在外,心里有排遣不完的寂寞。我知道,三姐妹幸福大院又得转型了,活动、疗养方向都得增加内容。我把活动室细分为棋牌室、图书室、手工活动室、保健室,多组织老人们交流、活动,建立和各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的联系,尽量丰富老人们的业余生活。而培养有心理方面专长的陪护,也势在必行了。
这下,我再也没有时间陪护老人了,光管理、把握发展方向和跑关系,就已经排满了日程。在这四年多时光的锤炼里,我翻过了一道又一道坎,真正长成了一个生意人。
我被厂里辞退了。
天无绝人之路
回到家的时候,女儿已经睡着了。婆婆趴在炉子旁边守着一锅稀饭,看见我回来了,笑得别提多开心了:“小媛她妈,又加班了吧,饭我给你热好了。”我转过头去悄悄把泪抹掉,就着咸菜喝了两大碗温糊了的稀饭。丈夫去世后,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是倒下了,这个家就散了。明天,我就到市妇联去,听说那里有个家政培训班。
一个月的培训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妇联给介绍工作的时候,我特别要求去有老人的家庭,工资可以高一两百元。尽管这样,每个月千把块钱还是慢慢不够用了,婆婆的身体越来越差,女儿明年升高中,学费也会更高。
我萌生了开一家养老院的想法。我拿着小本子,记下照顾老人的经验,并且刻意到生意人的家庭去服侍老人,偶尔聊天,就跟他们讨论开一家养老院的可能性。
2005年开春,我正式向妇联提出申请小额贷款,办一家养老院。那时我已经考察好了地点,就是我以前单位的家属大院,好多人都买了房子搬出去了,我决定把它整体租下来。
三万元贷款批下来那天,我找到原来厂里的两个好姐妹,希望她们能和我一起干。三个人拼拼凑凑,总共六万块,还是很少。好在下岗工人创业,市里有税费上的优惠,总算赶在夏天来临之前,把一切收拾停当。我给养老院取了个寄托心愿的名字——三姐妹幸福大院。
攻心战
三姐妹幸福大院开业的鞭炮很响亮,我们派发了很多的传单和小礼品,市里的报纸也给我们做了报道。然而十来天过去了,大院里除了我婆婆,只来了一位精神已经有点恍惚的老人老刘头。
二十来间屋子都空荡荡的,多少让人沮丧。尽力照顾好老刘头,让老人家住得舒服一点、开心一点,精神能够好一点,成为我们三姐妹惟一的寄托。在这仅有的一位老人身上,我们也能树立起三姐妹幸福大院的口碑!
先前妇联的一位老大姐提醒我,“想要留住老人的心,吃好、喝好、有节目,很重要”。我们把这句话当作养老院的信条与标准。老人家喜欢聊天,我们三姐妹就轮流陪他家长里短;喜欢吃鱼,我们叫厨师变着花样做。我们还自学了推拿按摩的康复手段,帮着老刘头恢复身体机能。
两个月后,老刘头的儿子来看他父亲,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家里都准备好后事了,没想到老父亲竟然在两个月之内精神好了这么多。他要给我们双倍的钱,被我谢绝了。我只请他在邻里朋友间多帮我们宣传一下。
没想到这种口口相传的效果这么好。第二天,老刘头的几个老哥们在他儿子的带领下也来我们三姐妹幸福大院探望他。我特意请厨师做了一桌子容易消化的好菜,招待这几位老人家。还没到一个星期,几位老人全搬来了,还带着老伴和其他老朋友。
之后,入住率维持在了40%左右,略微有了盈利。我把当时在妇联一起上家政班的几个姐妹都请来了。
拦路的责任
转眼到了春节,大多数老人都回家过年了。年初三的时候,我接到妇联领导的一个电话。她说,有两个13岁的流浪儿因抢劫被判监外执行,想送到我这里来。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初七的时候,老人们陆续回来了。李大婶带着两个老姐妹一句话不说,收拾了东西就要走。原来,电视台已经把我们养老院接收两个流浪孩子的事情当典型报道出去了。外面对我们幸福大院是一片赞扬,然而住在院子里的老人,却觉得跟这两个孩子住在一起,是个威胁。我带着几个能说会道的姐妹,劝说了半天,保证把孩子隔开单住,有看院儿的大哥时时盯着他们,才安抚下了几位老人的情绪。
没想到,过了几天,社区派出所又送来了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老人。我看着那位已经辨识不清楚面貌、手脚都烂了的老人,心里很难过,收留了他。但是这一次却再也拦不住那些“怕生命安全出问题”的老人,三姐妹幸福大院又冷清下来,留下的老人都是生活半自理甚至无法自理的。这下,陪护的人手不能减少,工资照开,收入却少了一截。养老院的运营再次陷入困难。
挣扎在社会责任和养老院的盈利之间,我努力寻找最好的平衡点。我带着姐妹们更好地照顾老人,不让流浪孩子、精神不正常的老人和养老的老人之间起冲突,建立更好的口碑,寻找着翻身的机会。
翻身仗
我到妇联去汇报近况的时候,总不忘了带上那两个开始懂事的孩子,偶尔也说起那位流浪老人。我知道,这种情况,一般媒体报道一年半载之后会有个回访,而妇联就是跟媒体沟通的那条路径。
2007年3月的一天早上,市妇联的领导带着电视台的记者来了,要给我和收留的孩子、老人在幸福大院录个小节目。节目的最后,十几位入住老人,每个人都讲了一句对三姐妹幸福大院的感谢和祝福。我看到所有的陪护人员眼里都有泪水在打转。这条路太累,身体累,时时刻刻要操劳的心更累。这条路也幸福,因为你实实在在看到了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用的。
节目播出之后,一天好几通电话找我要求入住,比我预料的效果还要好。一个月不到,二十来间房间,全都住满了老人。这下,真的有蒸蒸日上的感觉了。
迈入2008年,最难的一道坎是拆迁改建。
新址是东郊一座1996年建的三层楼,我只要粉刷一下、改造出一个电梯就可以往里搬了。问题是,人家这栋楼房是整体出租,房间有五十多间,远远超出我的需要。然而搬迁的日子紧逼而来,我只好一咬牙签了租赁合同,先搬过来再说。
养老院扩张势在必行。我第一次在报纸上打了广告。装修、置办家具什么的都等着用钱,我斗胆在广告上声明,要入住幸福大院,先预交两年的费用。我想拿幸福大院的知名度赌一把。
第二天,看着新办理入住手续的人在我的办公室外面排队,我拿着笔的手有点抖。说实话,我没见过这么多钱。
这次广告带来的老人,大多家庭富裕、子女在外,心里有排遣不完的寂寞。我知道,三姐妹幸福大院又得转型了,活动、疗养方向都得增加内容。我把活动室细分为棋牌室、图书室、手工活动室、保健室,多组织老人们交流、活动,建立和各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的联系,尽量丰富老人们的业余生活。而培养有心理方面专长的陪护,也势在必行了。
这下,我再也没有时间陪护老人了,光管理、把握发展方向和跑关系,就已经排满了日程。在这四年多时光的锤炼里,我翻过了一道又一道坎,真正长成了一个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