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患者,总结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本次调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6例接受确定性外科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胆道梗阻、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LC术前探查胆管周围粘连情况、明确胆囊三角解剖關系、熟练掌握LC术操作技术、及时确定胆管损伤并正确修补,可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胆管损伤 损伤原因;处理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大部分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成为胆囊疾病的治疗金标准,但缺点是医源性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发生率随之上升。据报道LC术并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约0.4%~0.6% [1]。本文收集6例LC术并发胆管损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损伤原因、处理方法,为临床防治LC术并发胆管损伤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581例,并发胆管损伤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1.2 损伤部位及类型 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全部位于胆囊床,其中5例胆囊颈相应胆囊床、1例胆囊底相应胆囊床。于LC术中发现胆管损伤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术中胆漏、胆管裂口、“双管征”,其中3例为单一胆漏口,1例可见2处点状胆漏口。于LC术后1周内发现2例,临床表现为胆瘘、胆汁性腹膜炎。6例均为胆总管或肝总管的横断或缺损。
1.3 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发现胆总管横断2例,均立即中转开腹,用可吸收缝线直接缝合损伤的胆管,术后T形管引流。术中发现胆囊床有胆汁漏出2例,发现胆囊床胆漏点后,仔细探查胆漏口并取合适丝线作腹腔镜下缝扎处理。术后发现胆总管损伤2例均再次手术,用可吸收线缝合胆漏口,术后鼻胆管引流、T形管引流。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①LC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58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失6例,发生率为1.0%(6/581);②患者情况:患者的性别、年龄、胆管损伤类型、损伤胆管内径、损伤后探查或引流措施、胆管损伤后至修复性手术的时间、术后胆道狭窄情况见表1.
表1 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临床情况
2.2 外科治疗结果 术中发现并缝扎处理4例,于LC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无胆汁引流、无术后胆道梗阻,恢复出院。LC术后发现胆管损伤2例,其中1例与LC术后持续发热2d,右上腹胆汁积聚,再次腹腔镜清除引流腹腔内胆汁,恢复顺利后出院;其中1例于LC术后4d突发右上腹疼痛,ERCP见迷走胆管走向胆囊床,修复后顺利恢复并出院。6例患者经确定性外科治疗后恢复出院,随访6~36个月,无切口感染、胆道狭窄、胆道梗阻等表现。
3 讨论
3.1 胆管损伤的原因 胆囊床胆管指胆囊肝管和Luschka胆管,右肝管分支或右副肝管,胆囊床胆漏的发生率为0.51%~2.40%,报道显示胆漏的致死率约4%,肝下积液的发生率约24%[2][3]。有报道认为,胆囊床胆管可继发于反复胆囊炎症,由于反复炎症促使胆囊床的肝组织发生萎缩、纤维化,促使胆管分支发生扩张、外露,进而与胆囊粘连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剥离胆囊时极易深及肝实质,因此胆囊床胆管损伤多见于胆囊炎症严重的患者中[4][5] 。本次调查LC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81),略高与临床报道[1]。本组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粘连及胆囊三角解剖不清,LC术中易致胆管损伤。细小的胆总管、肝总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容易被术者误认为胆囊管,故而容易被切断或钳夹造成损伤。内径较小的胆管修复较为困难,而且修复后极易发生胆管梗阻或狭窄。急性胆囊炎患者、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由于其胆管周围炎性水肿、广泛性粘连,尤其容易发生胆管损伤,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手术应更加谨慎,一般建议由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LC术。
3.2 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 从胆管横断端切开胆总管、肝管前壁,施行高位广口胆肠吻合术用于LC术后胆管损伤修复效果较好[6]。LC术后胆管损伤的一期修复是最佳手术时机,但是由造成损伤的手术医师进行修复的成功率<20%,由具有丰富胆道外科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修复则可达到90%以上成功率[7]。胆管损伤的修复手术要点在于肝门部仔细解剖、经胆管残端行肝内胆管造影、左肝管的显露及剖开、广口胆肠吻合。胆管损伤后即时修复者,其肝门部一般没有粘连可充分显露胆管残端,而胆管损伤后延期修复的患者,大部分因局部炎症严重、胆瘘等而造成肝门部粘连,修复时需要先分离胆囊床的肝包膜和肝方叶脏面的包膜,将肝方叶与结肠、十二指肠之间的粘连仔细分开,充分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及网膜孔。显露胆管残端后,向胆管残端内置入合适口径的导管,常规行胆管造影,胆管全部显影后可进行修复。在Glisson鞘内将肝左动脉、右动脉分离后加以保护,沿肝总管的前面向上分离肝总管、左肝管的前壁,不分离后方及侧面。在距Treitz韧带下约20cm处横断空肠,缝合远侧断端,将远侧空肠襻经结肠后方提至肝门部,与胆管前壁开口行广口胆肠吻合术,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3.3 胆管损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胆道手术中运用的日益成熟,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医师对胆管粘连及胆囊三角解剖的不熟悉、操作不当等原因仍有可能引起胆管损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不十分复杂,认清解剖结构,避免盲目大块组织结扎、切断,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操作。胆囊床胆管的解剖特点、分布区域、部位等原因,均是容易引起胆管损伤的因素,难以避免手术损伤,故及早发现胆管损伤并予以合理处理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腹腔镜手术尽量做到精细的手术操作,分离胆囊三角应避免剥离过深、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手术野、胆囊切除过程避免胆汁漏出混淆手术野、观察细小的胆管等可最大程度上避免胆管损伤。LC术后若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感染、肝下积液、膈下积液、腹腔引流出胆汁等,则提示并发胆漏,必须及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争取早期处理。急诊ERCP是有效、安全的诊疗手段,可发现胆管的异常走向并显示损伤情况。经ERCP明确诊断后,合理缝扎或夹闭胆漏口是治疗胆管损伤的可靠方法。
总之,LC术后胆管损伤可通过熟练掌握解剖关系、严格遵照手术操作过程而加以预防,充分掌握中转开腹手术适应症,一旦发现胆管损伤应果断采取补救措施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Sicklick JK, Camp MS, Lillemoe KD,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le duct injury sustain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erioperative results in 200 patients. Ann Surg, 2005, 241:786-795.
[2] 冯雪峰,应福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床胆管损伤9例报告[J]. 肝胆外科杂志,2008,16(3):218-219.
[3] 刘德辉,潘瑞芹,贾振庆,等. 胆囊切除后胆漏和出血与胆囊管组织学的关系[J]. 中华外科杂志,1990.28(11):665-667.
[4] 金岚,王捷,李建设,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迷走胆管损伤[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3):190-191.
[5] 舒晔,周总光,解蓉,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细小胆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2):88-90.
[6] 牟一平,王松彪,许斌,等. 腹腔镜胆囊手术所致小胆管损伤的确定性外科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9):717-718.
[7] Bismuth H, Majno P. Biliary strictures: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World J Surg, 2001,25:1241-1244.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胆管损伤 损伤原因;处理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大部分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成为胆囊疾病的治疗金标准,但缺点是医源性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发生率随之上升。据报道LC术并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约0.4%~0.6% [1]。本文收集6例LC术并发胆管损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损伤原因、处理方法,为临床防治LC术并发胆管损伤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581例,并发胆管损伤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1.2 损伤部位及类型 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全部位于胆囊床,其中5例胆囊颈相应胆囊床、1例胆囊底相应胆囊床。于LC术中发现胆管损伤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术中胆漏、胆管裂口、“双管征”,其中3例为单一胆漏口,1例可见2处点状胆漏口。于LC术后1周内发现2例,临床表现为胆瘘、胆汁性腹膜炎。6例均为胆总管或肝总管的横断或缺损。
1.3 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发现胆总管横断2例,均立即中转开腹,用可吸收缝线直接缝合损伤的胆管,术后T形管引流。术中发现胆囊床有胆汁漏出2例,发现胆囊床胆漏点后,仔细探查胆漏口并取合适丝线作腹腔镜下缝扎处理。术后发现胆总管损伤2例均再次手术,用可吸收线缝合胆漏口,术后鼻胆管引流、T形管引流。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①LC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58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失6例,发生率为1.0%(6/581);②患者情况:患者的性别、年龄、胆管损伤类型、损伤胆管内径、损伤后探查或引流措施、胆管损伤后至修复性手术的时间、术后胆道狭窄情况见表1.
表1 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临床情况
2.2 外科治疗结果 术中发现并缝扎处理4例,于LC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无胆汁引流、无术后胆道梗阻,恢复出院。LC术后发现胆管损伤2例,其中1例与LC术后持续发热2d,右上腹胆汁积聚,再次腹腔镜清除引流腹腔内胆汁,恢复顺利后出院;其中1例于LC术后4d突发右上腹疼痛,ERCP见迷走胆管走向胆囊床,修复后顺利恢复并出院。6例患者经确定性外科治疗后恢复出院,随访6~36个月,无切口感染、胆道狭窄、胆道梗阻等表现。
3 讨论
3.1 胆管损伤的原因 胆囊床胆管指胆囊肝管和Luschka胆管,右肝管分支或右副肝管,胆囊床胆漏的发生率为0.51%~2.40%,报道显示胆漏的致死率约4%,肝下积液的发生率约24%[2][3]。有报道认为,胆囊床胆管可继发于反复胆囊炎症,由于反复炎症促使胆囊床的肝组织发生萎缩、纤维化,促使胆管分支发生扩张、外露,进而与胆囊粘连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剥离胆囊时极易深及肝实质,因此胆囊床胆管损伤多见于胆囊炎症严重的患者中[4][5] 。本次调查LC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81),略高与临床报道[1]。本组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粘连及胆囊三角解剖不清,LC术中易致胆管损伤。细小的胆总管、肝总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容易被术者误认为胆囊管,故而容易被切断或钳夹造成损伤。内径较小的胆管修复较为困难,而且修复后极易发生胆管梗阻或狭窄。急性胆囊炎患者、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由于其胆管周围炎性水肿、广泛性粘连,尤其容易发生胆管损伤,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手术应更加谨慎,一般建议由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LC术。
3.2 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 从胆管横断端切开胆总管、肝管前壁,施行高位广口胆肠吻合术用于LC术后胆管损伤修复效果较好[6]。LC术后胆管损伤的一期修复是最佳手术时机,但是由造成损伤的手术医师进行修复的成功率<20%,由具有丰富胆道外科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修复则可达到90%以上成功率[7]。胆管损伤的修复手术要点在于肝门部仔细解剖、经胆管残端行肝内胆管造影、左肝管的显露及剖开、广口胆肠吻合。胆管损伤后即时修复者,其肝门部一般没有粘连可充分显露胆管残端,而胆管损伤后延期修复的患者,大部分因局部炎症严重、胆瘘等而造成肝门部粘连,修复时需要先分离胆囊床的肝包膜和肝方叶脏面的包膜,将肝方叶与结肠、十二指肠之间的粘连仔细分开,充分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及网膜孔。显露胆管残端后,向胆管残端内置入合适口径的导管,常规行胆管造影,胆管全部显影后可进行修复。在Glisson鞘内将肝左动脉、右动脉分离后加以保护,沿肝总管的前面向上分离肝总管、左肝管的前壁,不分离后方及侧面。在距Treitz韧带下约20cm处横断空肠,缝合远侧断端,将远侧空肠襻经结肠后方提至肝门部,与胆管前壁开口行广口胆肠吻合术,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3.3 胆管损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胆道手术中运用的日益成熟,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医师对胆管粘连及胆囊三角解剖的不熟悉、操作不当等原因仍有可能引起胆管损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不十分复杂,认清解剖结构,避免盲目大块组织结扎、切断,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操作。胆囊床胆管的解剖特点、分布区域、部位等原因,均是容易引起胆管损伤的因素,难以避免手术损伤,故及早发现胆管损伤并予以合理处理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腹腔镜手术尽量做到精细的手术操作,分离胆囊三角应避免剥离过深、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手术野、胆囊切除过程避免胆汁漏出混淆手术野、观察细小的胆管等可最大程度上避免胆管损伤。LC术后若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感染、肝下积液、膈下积液、腹腔引流出胆汁等,则提示并发胆漏,必须及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争取早期处理。急诊ERCP是有效、安全的诊疗手段,可发现胆管的异常走向并显示损伤情况。经ERCP明确诊断后,合理缝扎或夹闭胆漏口是治疗胆管损伤的可靠方法。
总之,LC术后胆管损伤可通过熟练掌握解剖关系、严格遵照手术操作过程而加以预防,充分掌握中转开腹手术适应症,一旦发现胆管损伤应果断采取补救措施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Sicklick JK, Camp MS, Lillemoe KD,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le duct injury sustain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erioperative results in 200 patients. Ann Surg, 2005, 241:786-795.
[2] 冯雪峰,应福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床胆管损伤9例报告[J]. 肝胆外科杂志,2008,16(3):218-219.
[3] 刘德辉,潘瑞芹,贾振庆,等. 胆囊切除后胆漏和出血与胆囊管组织学的关系[J]. 中华外科杂志,1990.28(11):665-667.
[4] 金岚,王捷,李建设,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迷走胆管损伤[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3):190-191.
[5] 舒晔,周总光,解蓉,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细小胆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2):88-90.
[6] 牟一平,王松彪,许斌,等. 腹腔镜胆囊手术所致小胆管损伤的确定性外科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9):717-718.
[7] Bismuth H, Majno P. Biliary strictures: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World J Surg, 2001,25:124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