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这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的运用,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4-0054-01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通常是用线条、符号或者图像等方式来呈现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入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技能,并有助于其知识建构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主要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述,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只停留于教师的讲解上。另外,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考量,如果学生不能够主动地探究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着清晰的了解。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通过某一个特定的词汇或者语句,来引发学生对相关联内容的联想,继而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其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2.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具有精炼、逻辑性强、色彩多元化以及比较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等优点,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引发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阅读文章较为复杂、难懂,这困扰了许多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众多语文教师必须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思维导图能够梳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深入,那么教师可以尝试将该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在《女娲补天》一课教学中,由于故事情节较为丰富精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本文的主题进行阐述,在黑板上写下女娲补天这几个字,并用圆圈将其圈起来。这样一来,就让学生了解到本文主要是围绕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来进行讲述的。随后,教师在女娲补天几个字的周围写上其他的关键词,如补天的缘由、补天的经过、补天的结果、用什么补天等等皆可,关键在于能够通过这些关键词去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故事的情节。例如,教师在先在女娲补天的旁边写上补天缘由,然后对补天的原因进行讲解。又比如,补天的经过是本文所阐述的重点,那么为了加深学生对女娲补天经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单独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这个部分。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按照“找→挖→放→炼→装→端→对准→泼→填补大窟窿”这样一个过程进行讲解。通过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补天过程中的动作,例如找这个动作表示女娲找齐了五彩石,而挖则是女娲在地上挖两个圆坑,至于放,则是将五彩石放在里面,然后再利用神火去进行冶炼。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文章的知识难以理解,而是会轻松的根据教师的思维导图去记忆文章、理解文章。
(2)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发学生的联想
思维导图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理解知识,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快速的理解文章。这种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有着更大的优势,那就是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松鼠》一课教学中,松鼠的漂亮、驯良以及乖巧是本文的重点,在学习这一课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松鼠的漂亮特征进行掌握,引导学生对松鼠的“驯良”进行了解。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去找出文章中有关描写松鼠漂亮特征的词语,那么虽然学生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词语,但是所起到的效果不够理想,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遗忘这些知识点。因此,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去了解松鼠的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漂亮”一词,然后将其用圆圈圈起来,再让学生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松鼠的漂亮。为了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教师可以先举例说明,如从面容上文章用了“面容清秀”、“美丽的尾巴”等进行描绘。那么文章除了从面容上去描绘松鼠,还从哪几个方面去进行描述呢?那么学生就会进行联想,说从眼睛、身体以及坐姿等方面都进行了描述,然后教师让学生将具体的词汇或者语句说出来。又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驯良”,然后按照上述同样方法去进行教學。如此一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激发,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打造一个高效的阅读课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将思维导入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或者是利用思维导图去引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4-0054-01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通常是用线条、符号或者图像等方式来呈现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入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技能,并有助于其知识建构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主要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述,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只停留于教师的讲解上。另外,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考量,如果学生不能够主动地探究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着清晰的了解。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通过某一个特定的词汇或者语句,来引发学生对相关联内容的联想,继而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其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2.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具有精炼、逻辑性强、色彩多元化以及比较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等优点,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引发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阅读文章较为复杂、难懂,这困扰了许多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众多语文教师必须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思维导图能够梳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深入,那么教师可以尝试将该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在《女娲补天》一课教学中,由于故事情节较为丰富精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本文的主题进行阐述,在黑板上写下女娲补天这几个字,并用圆圈将其圈起来。这样一来,就让学生了解到本文主要是围绕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来进行讲述的。随后,教师在女娲补天几个字的周围写上其他的关键词,如补天的缘由、补天的经过、补天的结果、用什么补天等等皆可,关键在于能够通过这些关键词去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故事的情节。例如,教师在先在女娲补天的旁边写上补天缘由,然后对补天的原因进行讲解。又比如,补天的经过是本文所阐述的重点,那么为了加深学生对女娲补天经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单独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这个部分。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按照“找→挖→放→炼→装→端→对准→泼→填补大窟窿”这样一个过程进行讲解。通过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补天过程中的动作,例如找这个动作表示女娲找齐了五彩石,而挖则是女娲在地上挖两个圆坑,至于放,则是将五彩石放在里面,然后再利用神火去进行冶炼。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文章的知识难以理解,而是会轻松的根据教师的思维导图去记忆文章、理解文章。
(2)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发学生的联想
思维导图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理解知识,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快速的理解文章。这种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有着更大的优势,那就是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松鼠》一课教学中,松鼠的漂亮、驯良以及乖巧是本文的重点,在学习这一课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松鼠的漂亮特征进行掌握,引导学生对松鼠的“驯良”进行了解。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去找出文章中有关描写松鼠漂亮特征的词语,那么虽然学生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词语,但是所起到的效果不够理想,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遗忘这些知识点。因此,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去了解松鼠的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漂亮”一词,然后将其用圆圈圈起来,再让学生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松鼠的漂亮。为了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教师可以先举例说明,如从面容上文章用了“面容清秀”、“美丽的尾巴”等进行描绘。那么文章除了从面容上去描绘松鼠,还从哪几个方面去进行描述呢?那么学生就会进行联想,说从眼睛、身体以及坐姿等方面都进行了描述,然后教师让学生将具体的词汇或者语句说出来。又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驯良”,然后按照上述同样方法去进行教學。如此一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激发,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打造一个高效的阅读课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将思维导入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或者是利用思维导图去引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