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病因导致肾性贫血的治疗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011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分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患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24例,在患者透析治疗后给予静脉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等相关指标均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为严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的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后采用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性贫血患者差,可能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炎症等因素相关,明确不同病因导致的肾性贫血,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液透析 贫血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48-01
肾性贫血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衰、头晕、脑无力、易感染等临床症状,可对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1]。在诊断过程中,红细胞计数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贫血存在及贫血症状的程度,因此需要多项血液学指标共同诊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贫血的常用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采用重组人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这可能与肾性贫血患者的不同原发病的病理机制相关[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贫血症状,可导致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导致患者肾脏衰竭尽速加快,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在参考近期文献资料和临床案例的基础上,选择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011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分组,在患者透析治疗后给予静脉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011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0.73±12.65)岁。本次研究实验参与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且知情同意,且排除伴随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活动性溃疡病或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过敏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分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患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24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等血液学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在2011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生理状况每周平均血液透析2-3次,每次血液透析时间为4h,透析血流量250ml/h,透析液流量500ml/h,在患者透析治疗后给予静脉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学相关指标。为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机体内造血原料不足对结果造成干扰,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维生素B12 1粒/d,多糖铁1粒/d,叶酸2粒/d。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所得各组数据用均数±表示,标准差( x±s)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50例患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等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等相关指标均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为严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缓慢发展、迁延性疾病,临床上目前尚无强而有效的治疗方法[3]。近几年来,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慢性肾炎的医疗治疗费用支出较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在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同时,其防治率和知晓率仍然偏低,导致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只能选用维持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命。在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前三位的原发病因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髙血压肾损害,其中居于首位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到全部病因的56.4%,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损害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对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加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提高其治疗水平,改善远期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性贫血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衰、头晕、脑无力、易感染等临床症状,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纠正肾性贫血是至关重要的[4]。肾性贫血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与患者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红细胞破坏增多、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铁等造血原料等因素相关。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以不同病因导致的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为切入点,选择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效果为观察目标,排除治疗过程中可干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5]。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程度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为严重,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有临床报道指出,这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理机制相关:(1)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摄取受到严格控制,这就可能导致患者机体消耗与摄入量不成比例,使患者营养失衡;(2)糖尿病肾病患者植物性神经病变[6],从而可引起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患者的吸收障碍;(3)糖尿病可能会抑制或减少人体机体内促红细胞生长素的分泌;(4)糖尿病可导致血小板糖基化,使患者的凝血功能亢进等,但这些影响因素仍缺乏临床研究证实,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纠正贫血治疗中仍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7]。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的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后采用推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性贫血患者差,可能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炎症等因素相关,明确不同病因导致的肾性贫血,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8]。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还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血管疾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继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本文对于这类指标及影响因素的观察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后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规范的临床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怡,陈锐,吴国锋,娄爱菊.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比较[J]. 广州医药,2014,05:31-33.
[2]许惠婵,张海红,刘妙燕. 慢性肾小球肾病与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97+199.
[3]余金波.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王书会.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及直接经济学损失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林晓红. 慢性肾衰气虚血瘀证血透与非透析患者的代谢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6]刘真真. 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现状调查[D].郑州大学,2012.
[7]李思.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与内皮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8]张冬. 全国血液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的建立及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情况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液透析 贫血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48-01
肾性贫血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衰、头晕、脑无力、易感染等临床症状,可对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1]。在诊断过程中,红细胞计数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贫血存在及贫血症状的程度,因此需要多项血液学指标共同诊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贫血的常用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采用重组人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这可能与肾性贫血患者的不同原发病的病理机制相关[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贫血症状,可导致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导致患者肾脏衰竭尽速加快,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在参考近期文献资料和临床案例的基础上,选择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011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分组,在患者透析治疗后给予静脉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患者的贫血相关指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011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0.73±12.65)岁。本次研究实验参与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且知情同意,且排除伴随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活动性溃疡病或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过敏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分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患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24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等血液学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在2011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生理状况每周平均血液透析2-3次,每次血液透析时间为4h,透析血流量250ml/h,透析液流量500ml/h,在患者透析治疗后给予静脉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学相关指标。为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机体内造血原料不足对结果造成干扰,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维生素B12 1粒/d,多糖铁1粒/d,叶酸2粒/d。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所得各组数据用均数±表示,标准差( x±s)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50例患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等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等相关指标均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为严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缓慢发展、迁延性疾病,临床上目前尚无强而有效的治疗方法[3]。近几年来,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慢性肾炎的医疗治疗费用支出较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在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同时,其防治率和知晓率仍然偏低,导致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只能选用维持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命。在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前三位的原发病因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髙血压肾损害,其中居于首位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到全部病因的56.4%,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损害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对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加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提高其治疗水平,改善远期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性贫血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衰、头晕、脑无力、易感染等临床症状,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纠正肾性贫血是至关重要的[4]。肾性贫血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与患者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红细胞破坏增多、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铁等造血原料等因素相关。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以不同病因导致的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为切入点,选择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效果为观察目标,排除治疗过程中可干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5]。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程度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为严重,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有临床报道指出,这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理机制相关:(1)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摄取受到严格控制,这就可能导致患者机体消耗与摄入量不成比例,使患者营养失衡;(2)糖尿病肾病患者植物性神经病变[6],从而可引起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患者的吸收障碍;(3)糖尿病可能会抑制或减少人体机体内促红细胞生长素的分泌;(4)糖尿病可导致血小板糖基化,使患者的凝血功能亢进等,但这些影响因素仍缺乏临床研究证实,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纠正贫血治疗中仍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7]。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的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后采用推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性贫血患者差,可能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炎症等因素相关,明确不同病因导致的肾性贫血,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8]。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还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血管疾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继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本文对于这类指标及影响因素的观察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后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规范的临床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怡,陈锐,吴国锋,娄爱菊.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比较[J]. 广州医药,2014,05:31-33.
[2]许惠婵,张海红,刘妙燕. 慢性肾小球肾病与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97+199.
[3]余金波.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王书会.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及直接经济学损失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林晓红. 慢性肾衰气虚血瘀证血透与非透析患者的代谢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6]刘真真. 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现状调查[D].郑州大学,2012.
[7]李思.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与内皮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8]张冬. 全国血液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的建立及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情况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