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黏膜下子宫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给予4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为甲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为乙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治愈率与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创伤小,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48-02
子宫肌瘤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育龄期女性比较多发,少数患者会表现为排尿障碍、流产、女性不孕,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因此,选择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点。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用宫腔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43年4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甲组42例,乙组40例。年龄为31-57岁,平均年龄为44±1.0岁,经检查,所选取的患者均无其他恶性疾病。观察可见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包括排尿障碍、尿急尿频、腹痛以及子宫出血等,排除恶性病变、严重的脏器性以及功能性病变。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研究分析。本次试验所选取的患者均获得知情权,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82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常规检查,术前4h软化宫颈,取膀胱截石体位,实施全身麻醉,并采用5%葡萄糖液作为膨宫液,并对膀胱进行充盈,直至完全显露出宫底,进行切割的电极功率设置为70W,设置凝固电极功率为55W。之后经宫腔电切镜置入其中,并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以及形态进行观察,之后按照肌瘤类型实施电切治疗。术中于B超作用下对切割的深度以及范围进行监视,防止子宫出现穿孔,之后将切除的组织送交病理检查。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乙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在Seldinger技术作用下,从右侧股动脉实施穿刺,分别将动脉导管导入髂内动脉双侧,造影观察子宫肌瘤的血供以及子宫动脉形态;之后将导管插入到子宫动脉处造影,混合500-700μm聚乙烯醇颗粒与造影剂,在透视下缓慢栓塞子宫动脉,直至阻断血管远端的血流。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痊愈:术后观察可见瘤体消失;改善:瘤体有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术后6个月观察可见瘤体无明显缩小或出现瘤体增大[2]。
2.2治疗效果
治疗10个月后观察可见,甲组肌瘤消失,治愈率为100.0%,乙组治疗后,瘤体缩小7例,肌瘤复发4例,治愈率为72.5%,甲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一种比较常见良性肿瘤,也可称为子宫纤维瘤。主要是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当前临床并未明确肌瘤疾病的发生原因,分析可能是因局部生长因子、性激素以及细胞突变之间的复杂作用而导致的[3]。临床分析表明,该疾病多发生于性生活不协调、丧偶以及育龄女性,长期性生活失调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盆腔慢性充血,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瘤体的不断增大,可能会出现感染以及化脓、粘连以及炎症、肌瘤游离、继发贫血、不孕或流产、或恶性病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比较多发。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年轻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不算增加。因此,保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保留女性患者的生育需求,研究一种有效治疗子宫肌瘤方法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重点。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具有安全、微创、且不会影响卵巢功能的特点,该方法实施后,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不会影响女性正常生育功能。但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宫腔镜手术相比,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极易并发恶心、发热、腹痛等综合性症状[4]。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其中甲组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乙组,治愈率高于乙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大大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可有效清除子宫肌瘤,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有效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孙群,梁晓晴.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4,13(2):69-70.
[2] 李晓琳,王登科.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2012,52(38):37-38.
[3] 董聪慧.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2(2):34.
[4] 张肃,尹定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使用垂体后叶素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并发症预防[J].医药与保健,2014,22(10:):96.
【关键词】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48-02
子宫肌瘤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育龄期女性比较多发,少数患者会表现为排尿障碍、流产、女性不孕,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因此,选择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点。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用宫腔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43年4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甲组42例,乙组40例。年龄为31-57岁,平均年龄为44±1.0岁,经检查,所选取的患者均无其他恶性疾病。观察可见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包括排尿障碍、尿急尿频、腹痛以及子宫出血等,排除恶性病变、严重的脏器性以及功能性病变。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研究分析。本次试验所选取的患者均获得知情权,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82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常规检查,术前4h软化宫颈,取膀胱截石体位,实施全身麻醉,并采用5%葡萄糖液作为膨宫液,并对膀胱进行充盈,直至完全显露出宫底,进行切割的电极功率设置为70W,设置凝固电极功率为55W。之后经宫腔电切镜置入其中,并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以及形态进行观察,之后按照肌瘤类型实施电切治疗。术中于B超作用下对切割的深度以及范围进行监视,防止子宫出现穿孔,之后将切除的组织送交病理检查。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乙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在Seldinger技术作用下,从右侧股动脉实施穿刺,分别将动脉导管导入髂内动脉双侧,造影观察子宫肌瘤的血供以及子宫动脉形态;之后将导管插入到子宫动脉处造影,混合500-700μm聚乙烯醇颗粒与造影剂,在透视下缓慢栓塞子宫动脉,直至阻断血管远端的血流。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痊愈:术后观察可见瘤体消失;改善:瘤体有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术后6个月观察可见瘤体无明显缩小或出现瘤体增大[2]。
2.2治疗效果
治疗10个月后观察可见,甲组肌瘤消失,治愈率为100.0%,乙组治疗后,瘤体缩小7例,肌瘤复发4例,治愈率为72.5%,甲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一种比较常见良性肿瘤,也可称为子宫纤维瘤。主要是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当前临床并未明确肌瘤疾病的发生原因,分析可能是因局部生长因子、性激素以及细胞突变之间的复杂作用而导致的[3]。临床分析表明,该疾病多发生于性生活不协调、丧偶以及育龄女性,长期性生活失调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盆腔慢性充血,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瘤体的不断增大,可能会出现感染以及化脓、粘连以及炎症、肌瘤游离、继发贫血、不孕或流产、或恶性病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比较多发。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年轻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不算增加。因此,保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保留女性患者的生育需求,研究一种有效治疗子宫肌瘤方法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重点。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具有安全、微创、且不会影响卵巢功能的特点,该方法实施后,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不会影响女性正常生育功能。但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宫腔镜手术相比,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极易并发恶心、发热、腹痛等综合性症状[4]。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其中甲组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乙组,治愈率高于乙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大大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可有效清除子宫肌瘤,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有效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孙群,梁晓晴.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4,13(2):69-70.
[2] 李晓琳,王登科.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2012,52(38):37-38.
[3] 董聪慧.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2(2):34.
[4] 张肃,尹定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使用垂体后叶素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并发症预防[J].医药与保健,2014,22(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