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定子电阻的神经网络辨识

来源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定子电阻辨识。为缩短学习时间,保证系统收敛,采用了自适应调整学习率。选取实时递归网络,对不同隐含层单元数和训练次数进行比较,获得合适的单元数和训练次数。仿真结果证明,应用该辨识可以进一步改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其他文献
运用J-A2双参数理论,对具有共线双裂纹的平板进行弹塑性断裂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单向加载及双向加载,在不同载荷比时,具有不同裂纹尺寸与不同裂纹间距情况下主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Vinorelbine,VNB)+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联合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前期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 38例,采用长春瑞滨(
目的:观察含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客观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4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治疗组,应用含羟基喜树碱方案化疗,其中25
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34岁.1995年10月18日因双侧鼻塞在山东省省立医院行双侧鼻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鼻腔类癌.1995年11月7日入住我院给予PF(PDD 40mg d1-5,5-FU 500mg d1-5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恩丹西酮对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分为阿扎司琼组(A组)和恩丹西酮组(B组).阿扎司琼组13例,化疗前静脉推注阿扎司琼10 mg,隔日
我们从2001年9月~2003年8月采用NP方案和NT方案共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1~1997年收治的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全部随访.结果:147例患者,平均年龄56.1岁;5年生存率7
目的:评价顺铂(PDD)联合依托泊甙(VP-16)化疗加后程适形放疗(late cour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LCCR)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2例不能手术的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