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历史,首当研究其人事,因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而事皆由人所为。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研究历史人物不能只看重成功和有表现的人,而忽略失败和无表现的人。这启迪新时代中国青年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即不只是看重个人是否得志,更应该肩负时代责任感,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钱穆;中国历史人物;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启示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40-02
研究历史,首当研究其人事,因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而事皆由人所为。若抛开人只談事,则无法理顺事物背后的逻辑;若抛开事只谈人,则对人物的了解不免陷入肤浅、空洞。了解了人事,方才能了解那一时代背景,了解那段历史究竟因何而起,又将去往何方。将人、事、时合而为一,便能融会贯通,形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而得一整体、全面之观点。无独有偶,钱穆先生在历史人物研究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表达过:中华五千年历史波荡起伏、却仍然绵延不绝,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之人功劳巨大,维系至今。由此可见,钱穆先生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懂人,尤其是需要的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今天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名垂千古,成功光环围绕的人物,更应该探究背后为成功默默付出,未能被后世传颂的可敬的人。历史人物不只是得志成功的人,更多的是无所表现和不得志的人,他们的内心意志所表达出来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品质更能引起世人的共鸣,为后世尤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历史人物研究分类方法
钱穆先生认为,历史人物应当是在历史上有所作为,并能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人。历史人物在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关于繁荣盛世的人物与衰败乱世的人物。乱世更易出英雄。比如孔子,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大人物。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末期,战乱频发的乱世,却促进了思想的迸发、交流、繁荣。当今社会中国更是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传播孔子的思想智慧。孔子之后的孟子、荀子、庄子、老子,都生于战国时期,虽谈不上比孔子所处境遇那般天下大乱,却也是残局日破不可收拾,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唐代应该是盛世,宋代是衰世,但宋代的人物超过了唐代,钱穆先生在这里提到南宋末年的朱子,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超过郑玄。更不用说王阳明所处的明代,已成衰象,大乱将起。但是他的“心学”对后世影响之大,如今的青年学生多少都听过“格物致知”的来源。诸多例子,不胜枚举,由此看来,衰世的历史人物对后人长产生的影响也巨大,给予后人的启迪也更深刻。
第二类关于得志成功的人物与不得志失败的人物。中国人多宠爱历史上失败的英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大圣人命运就不同:周公奠定了周代八百年的天下;而孔子并未得志,但他在历史的影响确更大。卫青、霍去病、李靖诸人之成功表现在了事业上,但是岳飞文天、袁崇焕、史可法等人他们的事业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事业仅仅只是一部分,不能代表其人,后世对他们的整体性评价和认识早就远超其事业之外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反倒是更令世人敬佩和仰慕。历史不断在变,当时的事件或许后世无法还原和得志,但此人永远是此人,当然是具有不可替代性,正所谓是典型人物,永存不朽。用事业来装点人,反倒是看不出人物的真正性格和性情,不知不觉中,人物的作用就不再凸显了;相比之下,事业不满,倒是更加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后世谈及此人对他的事业也早已了然于胸。简言之,就是人不可依草附木,有依附,个人价值便不会出色。
第三类关于有表现的人物与无表现的人物。孔子七十二弟子中,颜回最无表现。而孔子非常喜欢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放其乐,贤哉!回也。”除此之外,东汉初年的严光,在历史并无表现,但后人仍旧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像其他同窗一般在光武帝即位时,追名逐利;反倒是隐居耕作于富春山。再比如宋代初年的陈抟,在华山修道,坚持百余日不求有功,更有林和靖在西湖隐居二十年,从不去闹市生活。这些历史人物都为后世称道,他们的境界也是后人所向往的。再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盛世的时候做点事,衰世就作为无表现的人。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由此可见,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后人看重便是其身上所具备的德行。
二、历史人物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启示
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个体和自我价值。“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因此,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自觉:青年应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通过分析钱穆先生所说的三种研究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形成给予了深刻的启示,从三方面阐释:
第一,中国古代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德是人格方面,功是事业方面,言是思想和学术方面。历史人物,是对于当时历史发生作用和影响来说的大多数人认为,历史人物必定是大有作为、建功立业之人,于此才称得上伟大,若是没有任何表现和成就,又何以能见得其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但中国历史上三位颇负盛名的人物:屈原政治是上不得志而失败;陶渊明是不愿有所表现;杜甫是意欲有所表现而终无机会让他表现。那么他们显然不符合之前的“伟大人物”。由此告诉人们:研究历史人物,心性道德是更为看重的,而依靠历史人物的事功表现只是暂时的表象,非能长久。心性道德视在钱穆先生的历史人物分类中处于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准,第二位才是政治事功。重视历史人物道德品格的精神才是钱穆先生提倡的中国历史的精神之所在。道德性是中国历史的主要特征,连中国的历史精神、道德精神、历史人物等都带有豪杰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给予深切期望:“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从古至今,国家对于青年的希望都是一脉相承的,道德无论是对于历史人物还是新时代的青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新时代的青年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国史、党史、革命教育史的学习,感悟历史人物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二,未能扬名在历史舞台的人物有时比得志、成功的更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因为他们的影响和价值在后续的事业中得以实现。研究人物史注重的角度是——不因为成败论英雄的观念。英雄不一定是最后成功者,最后的成功者不一定是英雄。“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真正的历史人物或是真正的英雄对于青年来说,首先应该是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寻到激励斗志的人,在他们身上可以发现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学习他们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正确态度,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在逆境中,仍有一颗热爱祖国和顽强拼搏的心。
第三,钱穆先生研究历史的角度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认不同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所做的贡献,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评价历史英雄人物的没有必要故意隐瞒他们的失误不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不是十全十美,要用宽容的态度和谅解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弱点,應该重视正面形象和事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新时代的青年需要传承弘扬优良品质,着重于他们对我们民族伟大贡献的一面。“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开放,站在时代潮头。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是一个充满汗水与泪水、荣耀与奇迹的时期,书写这一切的是当时的青年们,他们尊重历史事实,借鉴历史经验,用创新与活力完成了时代画卷。新时代的青年应接过画笔,期盼用爱国与超越,开放与创新书写新的辉煌。
三、结语
看过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人,一定会被书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爱国热情以及无处不透露出的历史责任感所感染。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传承优秀历史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爱国热忱,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时代标签。正所谓,“百舸争流,还看今朝”。时代大潮浩浩荡荡朝我们青年人奔涌而来,我们每个人都应是时代的弄潮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不忘父辈打拼的汗水及,继承其功,而后创新,最终以文化自信站上国际舞台,在天地间树立中华新的高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给予厚望:“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钱穆.中国文化丛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02).
作者简介:
吴浩蓉,女,汉族,山东东明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 钱穆;中国历史人物;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启示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40-02
研究历史,首当研究其人事,因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而事皆由人所为。若抛开人只談事,则无法理顺事物背后的逻辑;若抛开事只谈人,则对人物的了解不免陷入肤浅、空洞。了解了人事,方才能了解那一时代背景,了解那段历史究竟因何而起,又将去往何方。将人、事、时合而为一,便能融会贯通,形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而得一整体、全面之观点。无独有偶,钱穆先生在历史人物研究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表达过:中华五千年历史波荡起伏、却仍然绵延不绝,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之人功劳巨大,维系至今。由此可见,钱穆先生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懂人,尤其是需要的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今天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名垂千古,成功光环围绕的人物,更应该探究背后为成功默默付出,未能被后世传颂的可敬的人。历史人物不只是得志成功的人,更多的是无所表现和不得志的人,他们的内心意志所表达出来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品质更能引起世人的共鸣,为后世尤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历史人物研究分类方法
钱穆先生认为,历史人物应当是在历史上有所作为,并能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人。历史人物在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关于繁荣盛世的人物与衰败乱世的人物。乱世更易出英雄。比如孔子,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大人物。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末期,战乱频发的乱世,却促进了思想的迸发、交流、繁荣。当今社会中国更是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传播孔子的思想智慧。孔子之后的孟子、荀子、庄子、老子,都生于战国时期,虽谈不上比孔子所处境遇那般天下大乱,却也是残局日破不可收拾,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唐代应该是盛世,宋代是衰世,但宋代的人物超过了唐代,钱穆先生在这里提到南宋末年的朱子,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超过郑玄。更不用说王阳明所处的明代,已成衰象,大乱将起。但是他的“心学”对后世影响之大,如今的青年学生多少都听过“格物致知”的来源。诸多例子,不胜枚举,由此看来,衰世的历史人物对后人长产生的影响也巨大,给予后人的启迪也更深刻。
第二类关于得志成功的人物与不得志失败的人物。中国人多宠爱历史上失败的英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大圣人命运就不同:周公奠定了周代八百年的天下;而孔子并未得志,但他在历史的影响确更大。卫青、霍去病、李靖诸人之成功表现在了事业上,但是岳飞文天、袁崇焕、史可法等人他们的事业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事业仅仅只是一部分,不能代表其人,后世对他们的整体性评价和认识早就远超其事业之外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反倒是更令世人敬佩和仰慕。历史不断在变,当时的事件或许后世无法还原和得志,但此人永远是此人,当然是具有不可替代性,正所谓是典型人物,永存不朽。用事业来装点人,反倒是看不出人物的真正性格和性情,不知不觉中,人物的作用就不再凸显了;相比之下,事业不满,倒是更加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后世谈及此人对他的事业也早已了然于胸。简言之,就是人不可依草附木,有依附,个人价值便不会出色。
第三类关于有表现的人物与无表现的人物。孔子七十二弟子中,颜回最无表现。而孔子非常喜欢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放其乐,贤哉!回也。”除此之外,东汉初年的严光,在历史并无表现,但后人仍旧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像其他同窗一般在光武帝即位时,追名逐利;反倒是隐居耕作于富春山。再比如宋代初年的陈抟,在华山修道,坚持百余日不求有功,更有林和靖在西湖隐居二十年,从不去闹市生活。这些历史人物都为后世称道,他们的境界也是后人所向往的。再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盛世的时候做点事,衰世就作为无表现的人。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由此可见,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后人看重便是其身上所具备的德行。
二、历史人物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启示
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个体和自我价值。“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因此,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自觉:青年应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通过分析钱穆先生所说的三种研究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形成给予了深刻的启示,从三方面阐释:
第一,中国古代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德是人格方面,功是事业方面,言是思想和学术方面。历史人物,是对于当时历史发生作用和影响来说的大多数人认为,历史人物必定是大有作为、建功立业之人,于此才称得上伟大,若是没有任何表现和成就,又何以能见得其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但中国历史上三位颇负盛名的人物:屈原政治是上不得志而失败;陶渊明是不愿有所表现;杜甫是意欲有所表现而终无机会让他表现。那么他们显然不符合之前的“伟大人物”。由此告诉人们:研究历史人物,心性道德是更为看重的,而依靠历史人物的事功表现只是暂时的表象,非能长久。心性道德视在钱穆先生的历史人物分类中处于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准,第二位才是政治事功。重视历史人物道德品格的精神才是钱穆先生提倡的中国历史的精神之所在。道德性是中国历史的主要特征,连中国的历史精神、道德精神、历史人物等都带有豪杰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给予深切期望:“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从古至今,国家对于青年的希望都是一脉相承的,道德无论是对于历史人物还是新时代的青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新时代的青年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国史、党史、革命教育史的学习,感悟历史人物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二,未能扬名在历史舞台的人物有时比得志、成功的更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因为他们的影响和价值在后续的事业中得以实现。研究人物史注重的角度是——不因为成败论英雄的观念。英雄不一定是最后成功者,最后的成功者不一定是英雄。“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真正的历史人物或是真正的英雄对于青年来说,首先应该是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寻到激励斗志的人,在他们身上可以发现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学习他们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正确态度,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在逆境中,仍有一颗热爱祖国和顽强拼搏的心。
第三,钱穆先生研究历史的角度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认不同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所做的贡献,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评价历史英雄人物的没有必要故意隐瞒他们的失误不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不是十全十美,要用宽容的态度和谅解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弱点,應该重视正面形象和事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新时代的青年需要传承弘扬优良品质,着重于他们对我们民族伟大贡献的一面。“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开放,站在时代潮头。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是一个充满汗水与泪水、荣耀与奇迹的时期,书写这一切的是当时的青年们,他们尊重历史事实,借鉴历史经验,用创新与活力完成了时代画卷。新时代的青年应接过画笔,期盼用爱国与超越,开放与创新书写新的辉煌。
三、结语
看过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人,一定会被书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爱国热情以及无处不透露出的历史责任感所感染。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传承优秀历史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爱国热忱,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时代标签。正所谓,“百舸争流,还看今朝”。时代大潮浩浩荡荡朝我们青年人奔涌而来,我们每个人都应是时代的弄潮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不忘父辈打拼的汗水及,继承其功,而后创新,最终以文化自信站上国际舞台,在天地间树立中华新的高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给予厚望:“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钱穆.中国文化丛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02).
作者简介:
吴浩蓉,女,汉族,山东东明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