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安排,对整节课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數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以来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 数学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60-01
从教以来,我一直都担任着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身边总是有不少的老师感叹:“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数学成绩很难提高”等,据不完全统计,对当前初中生问卷调查中,所有科目里面最喜欢数学的学生只占23.6%,对遇到数学难题主动钻研的学生只有25%,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数学?关键在于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握好数学课堂的45分钟,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活跃数学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以其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铺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上也只是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不重视问题的提出,造成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很低下,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体验的、动态的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乐在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刻苦的钻研精神。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让学生“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化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现阶段,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数学活动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从学习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课堂中还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通过各式各样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四、建立多种反馈评价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都能上黑板展示自己;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座位,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自我评价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了解的人是他自己,我们可以让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自我反思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
(二)小组互评
学生是非常重视周围的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的,评价时主要内容是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等,也可以根据平常印象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进行评价。
(三)教师评价学生
在课堂中,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做出积极反馈。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我们教师要有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五、恰当合理使用多媒体,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和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多媒体教学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视频,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课堂上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他们通过创设的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学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帮助学生构建表象,调动思维积极性,显现出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对知识构建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感受生活的乐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数学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60-01
从教以来,我一直都担任着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身边总是有不少的老师感叹:“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数学成绩很难提高”等,据不完全统计,对当前初中生问卷调查中,所有科目里面最喜欢数学的学生只占23.6%,对遇到数学难题主动钻研的学生只有25%,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数学?关键在于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握好数学课堂的45分钟,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活跃数学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以其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铺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上也只是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不重视问题的提出,造成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很低下,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体验的、动态的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乐在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刻苦的钻研精神。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让学生“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化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现阶段,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数学活动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从学习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课堂中还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通过各式各样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四、建立多种反馈评价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都能上黑板展示自己;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座位,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自我评价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了解的人是他自己,我们可以让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自我反思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
(二)小组互评
学生是非常重视周围的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的,评价时主要内容是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等,也可以根据平常印象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进行评价。
(三)教师评价学生
在课堂中,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做出积极反馈。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我们教师要有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五、恰当合理使用多媒体,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和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多媒体教学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视频,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课堂上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他们通过创设的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学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帮助学生构建表象,调动思维积极性,显现出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对知识构建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感受生活的乐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